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科学学研究》2013,31(12):1761-1772
 著名科学学家、科学计量学之父普赖斯(1922-1983)离开我们已经整整30周年了,但他的学术影响持久而广泛。普赖斯以科学计量学的开创性贡献而著称,而其成就却根源于厚实的科学史基础和科学学理论底蕴。从其整个学术生涯和发掘出来的鲜为人知的科学学主题论文看,普赖斯继承和发展了贝尔纳的科学学理念与范式,深化和拓展了科学学理论与方法,其贡献主要是:阐释了科学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并基于此提出和论述了科学学的外延式多学科定义,科学学作为二阶主题的学科性质,以及由定量分析、理论模式、政策与管理研究三部分所组成的科学学结构;强调科学学的数据基础与定量研究,在科学学的范式下把科学计量学由科学的历史统计转向主流的引文分析,又从科学的网络分析推断科学图谱的革命新阶段,反过来又将定量揭示的科学发展指数规律和分布规律,归为“研究的研究”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加上一国科学产出占世界的份额与其GDP份额成比例的规律,总称为普赖斯三定律,从而丰富了科学学的理论空间;从科学学理论的视角阐明科学政策应当建立在科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科学的本质及科学与技术的差异和关系作为科学政策的基本依据。普赖斯生前不仅依据科学发展的倍增期缩短的趋势,预见到中国科学发展将会更快,而且非常关注中国科学学与科学计量学的发展,给予热忱帮助,寄予莫大期待。令人欣慰的是,在他辞世后的30年间中国科学迅速崛起,已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亦成为世界科学学与科学计量学的活动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2.
普赖斯与科学计量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普赖斯对奠定科学讲师学学科基础及其推动科学学定量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考察了普赖斯生平和在科学计量学领域的几个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姜春林 《情报杂志》2004,23(2):118-120
对我国著名科学学和科学计量学学者赵红州先生和蒋国华先生的著作《在科学交叉处探索科学——从科学学到科学计量学》进行了介评,并指出当前我国科学学和科学计量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对这一事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4.
主要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科学计量学最高奖——普赖斯奖获得者埃格赫(Leo Egghe)从学术生涯开始至今发表的论文进行定量分析。对埃格赫发文的时间、领域、引文等方面做了详细解读,全面展示其在科学计量学的杰出成就和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创刊30周年的历程,是中国科学学兴起与发展的历史缩影。对30年中国期刊科学学主题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显示了科学学文献的时序分布、期刊分布和作者分布,并表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的科学学主题文献量居各刊之首,引领着中国科学学的发展走向。对30年中国科学学主题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科学学文献共词网络的若干知识图谱,展现了中国科学学研究前沿与主要领域,存在从内层、中层到外层三大知识群的圈层结构,呈现出以科学的量化分析为主导的科学计量学和以科学的哲学分析为主导的科学技术学两大知识板块,以及相应的科学学两条互补的发展路径。展望未来,我国科学学一方面必须追踪国际科学学及科学计量学的可视化转向,着力向科学学理论、方法、应用的广度与深度进军,另一方面必须紧跟全球知识大变革的时代,以应对现代科学技术和研究方式的最新变革。  相似文献   

6.
近10年来,国内外科学学的发展正在形成科学学理论体系的新框架。本文从科学学的研究传统与范式入手,运用科学计量学一系列方法和手段,对中外科学学研究的主要领域、相关学科以及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比较,结果表明以科学、技术、创新以及相关的科技政策与管理为内容的科学学应用研究是当前的主流领域;网络计量学、科学知识图谱和信息可视化技术发展迅猛,正成为科学学方法研究的前沿领域;有关科学、技术与创新相互作用规律、自然科学某些学科的演化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合作理论等成为科学学理论研究的热门领域。在此基础上,对新世纪科学学理论体系按“研究维-学科维-对象维”的三维结构建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刘迪  姜春林 《现代情报》2012,32(3):16-21
运用引文分析和信息可视化等计量学方法,通过对信息计量学家雷迭斯多夫(Loet Leydesdorff)学术成果的了解,从发表时间、相关学科、发表出版物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阐述了其在信息计量学、信息科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科学成果,并讨论了雷迭斯多夫的科学影响力及影响范围。可以看出,作为2003年普赖斯奖获得者,雷迭斯多夫在多学科都具有较高的造诣,尤其信息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科学学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计量学》于2002年至2003年间发表的175篇论文的著者信息作了计量分析,从著者的地域分布、机构分布以及论文合著模式三方面,分析了近两年国际科学计量学领域研究力量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前夕,在中国科学学和科学计量学创立和发展的关键阶段,普赖斯经由钱学森和中国同行建立了通信联系,热情鼓励并支持中国科学学发展,其本人亦在国内科学学界获得了较高声誉。在此之前,普赖斯曾经和李约瑟合作研究中国天文钟,与来自中国的科学史家们最早结缘,但此后因联系中断等原因而影响甚微。普赖斯及其学术思想主要通过作品译介等方式逐渐在国内传播,特别是在科学学界产生了持续影响。普赖斯与中国的这段跨越学科的交往历史,对于当前科学学和科学技术史学科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学家赵红州的代表作《科学能力学引论》是其进入科学学领域10年艰辛拓荒的集大成之作,是科学能力学进入创生阶段的标示性起点。该书不仅在构建学科体系方面做了难能可贵的探索,而且带动了科学计量学、科学家学等新兴科学学分支学科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卓越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是中国科学学的首倡者和主要奠基人,他的科学学思想是其整个科学思想财富的一部分。2011年是钱学森诞辰100周年,深入研究钱学森的科学学思想,对于中国科学学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钱学森的科学学思想源于他的技术科学理论与实践,正是他把握住技术科学的中介学科地位,演绎成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从而阐发了科学学产生的必然性。从率先在中国倡议“科学的科学”研究,到首先发表完整的科学学论文,表明钱学森是中国倡导和创建科学学的第一人。科学学属于社会科学,是科研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在社会科学体系中居于技术科学中介层次,它以全部人类科学知识为研究对象,包含科学技术体系学、科学能力学和政治科学学三个分支学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构成钱学森科学学思想的基本内容、知识体系和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2.
普赖斯与科学史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赖斯是科学史定量研究的集大成者,而科学史定量研究亦是普赖斯学术研究的逻辑主线。科学增长指数规律是普赖斯科学史定量研究的起点,其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少年时代对科学的好奇与思考、学术生涯早期在物理学与数学方面的积淀,以及从布拉格和帕金森那里得到的直接启发。从“科学是‘印纸中心’的累积活动”这一基本认识和假设出发,普赖斯继承并发展了基于历史统计的科学史定量研究方法,形成了“普赖斯三定律”。与此同时,普赖斯利用“科学引文索引”探秘科学论文的网络结构,描绘了从知识基础走向知识前沿的科学发展整体图景,开启了基于科学论文的引文分析主流方向。普赖斯既是科学史定量研究方法的积极宣扬者,也是富有成效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3.
美国科学史学会每年颁发各种奖项,在国际科学史界有巨大影响,对科学史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对2007—2009年所颁发奖项的获奖者和获奖作品,包括萨顿奖、菲泽奖、戴维斯奖、罗西特科学中的妇女史奖、普赖斯/韦伯斯特奖、内森·莱茵戈尔德奖、海泽教育奖八个奖项作了述评。  相似文献   

14.
科学学元研究10年概述(2001—201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是《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创刊30周年,也是科学学在我国广泛传播的30年。从近10年国内期刊发表的相关文献看,国内学者对科学学元研究主要涉及科学学的本质、学科体系结构、发展趋势及其分支学科的发展等几个方面,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尚存在明显的不足。从当前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今后应加强科学学的整体性研究,整合可用资源,加强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增进学者间的对话与交流,加快相关文献数据库的建设,扩展科学计量学定量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科学计量学研究相当活跃,出现了信息计量学、情报计量学、网络计量学等分支学科,产生了不同的研究流派。笔者对科学计量学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包括科学计量学的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等的思考,以及对于普赖斯科技文献增长模型、科学计量指标与同行评议的思考等,对目前科学计量学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趋势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我国高校的科技发展状况及其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着重从对高校人力和财力资源的投入以及高校在科技论文、科技成果、发明专利等的产出方面进行实证比较分析,揭示出我国高校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孙军卫  姜春林 《现代情报》2012,32(3):4-9,15
鲁索(Ronald Rousseau)是世界著名的情报计量学家、数学家,并于2001年获得了信息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的最高奖——普赖斯奖。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知识可视化的方法和技术,以WoS数据库论文数据为基础,对鲁索的学术论文及其成就影响进行定量分析,以期明确鲁索的主要学术领域及其与中国的学术交往。通过对其论文发表时间、期刊分布、被引频次、共词分析发现,鲁索的主要研究方向在情报计量学和h指数方面。通过对鲁索与中国的学术交往分析发现,鲁索与中国的科研机构及学者保持着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8.
摘要:以1994 - 2006年Web of Science (含SCIE,SSCI和A&HCI)收录的中国发表论文为样本,从中国参与发表Web of Science文章各学科的总量、速度、及学科分布研究了中国在国际科学研究中的学科地位与学科优势。同时,运用波士顿矩阵方法,按照文章数量与发展速度两个维度将中国参与发表Web of Science文章所涉及的242个学科分为四个类别:“明星”,“奶牛”,“问号”,“瘦狗”,针对不同的学科类别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提出各自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