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研究对象“整体”化 在解答物理问题时,往往会遇到有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所组成的比较复杂的系统.分析和解答这类问题,确定研究对象是关键.解题时往往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对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互连接参与运动的系统称为连接体.以平衡态或非平衡态下的连接体问题拟题屡次在高考中呈现,是考生备考的难点之一.在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处理连接体问题时,所研究的问题涉及的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系统中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时,可以把系统中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这种思维方法叫整体法;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常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求出答案,这种思维方法被称为隔离法。  相似文献   

3.
要做到灵活、简捷地解答物理问题,能否巧妙地选取研究对象,或者恰当地选择参照系,是十分重要的。 一、巧选研究对象 在解答物理问题时,经常遇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所组成的比较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要正确分析和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首先就是如何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选得准,能迅速突破难于下手的困境;研  相似文献   

4.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与单个物体平衡问题相比更为复杂,所以,对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求解更应注意解题技巧。一、解用方案的制定制定解题方案,关键是根据问题条件确定选取的研究对象及其解题次序。对于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可取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也可取其中单个或一部分物体为研究对象,而且一般都要取两个以上的对象才能解决问题。对象取得不当,会使解题过程复杂,即使是同样的几个对象只是选取的次序不同,也会使解答有繁有简。确定选取对象和求解次序可参考这样的原则:先整体后局部,先外力后内力。因为内力都是未知的,取整个系统为…  相似文献   

5.
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的思路是首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再列平衡方程求解.由于研究对象和已知条件不同,解答方法也不同;有的同一题有多种解法,但其繁简程度不同.1 整体法与隔离法选取研究对象是解题的首要环节,对于2个或2个以上物体组成的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的情况,一般用整体法求系统的外力,用隔离法求内力.  相似文献   

6.
在许多物理问题中,所研究的对象往往不只是单一的物体而是多个物体,这时若能巧妙应用整体思维,将涉及到的多个物体看成一个系统,再通过对问题情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考察,挖掘和揭示出整体结构中的关健条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往往可以简洁明快地解答物  相似文献   

7.
我们平时所接触的问题往往不只是一个单独的物体,或一个孤立的过程,或一个单一的题给条件.如果把所涉及到的多个物体、多个过程、多个未知量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的解题方法称为整体法;而把整体的某一部分(如其中的一个物体或者是一个过程)单独从整体中抽取出来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则称为隔离法.  相似文献   

8.
解答力学问题时,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研究对象的选取对解答问题至关重要。学生刚学习力学时,老师一般都教给学生用“隔离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这种方法往往能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使问题很快解决。但对于有些问题的解答,“隔离法”会带来麻烦,而采用“整体法”来分析往往会事半功倍,显示出其优越性。下面就选取研究对象何时采用“整体法”,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点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在许多物理问题中,所研究的对象往往不只是单一的物体,而是多个物体,这时若能巧妙地应用整体思维,将涉及到的多个物体看成一个系统,再通过对问题情境进行全面的分析,挖掘和揭示出整体结构中的关键条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往往可以简洁明快地解答物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求解物体平衡问题常用以下方法: 1.从研究对象上看,有整体法与隔离体法 在解答物体平衡问题时,若遇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接体时,若不涉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应首先考虑整体法.但对有的平衡问题,应采用整体法与隔离法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解答力学问题时,常会碰到连在一起的几个物体,分析物体受力就比较困难了.把连在一起的几个物体分开看,对单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容易解答这类问题,这种常用的方法就是“隔离法”.  相似文献   

12.
一、整体法与隔离法所谓整体法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而隔离法是将所研究的对象从整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许多物理问题中,所研究的对象往往不只是单一的物体而是多个物体,这时若能巧妙应用整体思维,将涉及到的多个物体看成一个系统,再通过对问题情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考察,挖掘和揭示出整体结构中的关键条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往往可以简洁明快地解答物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解答物理习题必然要对研究对象进行物理分析,而物理分析的核心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运动分析、状态分析。这三个分析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三要素,缺一不可。只要将这三个分析处理好,大部分物理问题即可迎刃而解。l、受力分析求解力学及热、电学综合题,首先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准确无误地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顺利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这一基础打好了,以后的两个分析就容易得多。当然正确分析出物体的受力类型、大小及方向也还与正确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各个物理过程中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密切相关。例1.(199年高考第26…  相似文献   

15.
行程问题是反映物体匀速运动的应用题。它的变化情况较多,有的涉及一个物体的运动,有的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后者又有相向运动(称为相遇问题)和同向运动(称为追及问题)等情况。每一种情况都有求路程、求时间、求速度之分。有些行程问题较为复杂,学生难以理解与解答。现介绍以下几种解法,供同仁在教学中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处理有关运动学的某些问题时,如果选择地面为参照系,解答非常繁琐;如果选择其中的一个运动物体为参照系,就会使研究两个运动物体的问题转化成了一个运动物体的问题,使研究对象和解题过程大大简化.  相似文献   

17.
在解答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分离的问题时,不少同学往往利用“物体速度相同”的条件进行分析而得出错误的结果.此类问题应根据具体情况,利用“相互作用力为零”或“物体加速度相同”的临界条件进行分析.下面结合例题讲解,希望大家能认识其中的错误,掌握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所组成的孤立系统的力学问题称为两体问题.本文对两体问题进行分类,从质点组动力学的角度和等效的思想方法为出发点,阐述利用约化质量,把两体问题转化为单体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对几个物理例题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9.
静力学是动力学的基础,也是高考的重点。解答静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再利用物体的平衡条件判断求解。但由于题意与题型的不同,选择的具体解法也有差异,本文就此分类说明。1从研究对象看有整体法与隔离法研究对象的选取是解题的首要环节。在平衡问题中,若研究对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组成求内的力系。统,应用整体法求系统的外力,用隔离法例1(1998年上海物理卷考题)如图1所示,有一个直角支架AOB,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上套有小环P,OB上套有小环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  相似文献   

20.
"整体法"是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答由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问题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当系统中各个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时,我们可以把系统中的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力,由F=ma求出整体的加速度,这种方法叫做整体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