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加强小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小学生德育的实效性,需从感恩父母、感恩师生、感恩社会、感恩自然四个层面入手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2.
黄素廷 《教师》2020,(3):5-6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国家和社会逐渐认识到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是时间刚刚好的朝阳。因此,教师要以小学生为感恩教育实施的主体,从小学时期出发,让小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感恩教育开展的内涵和意义,提高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小学生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感,为祖国和未来的建设培育懂得感恩的高素质人才。文章主要以小学生感恩教育实施的相关对策为研究重点,分析当前感恩教育在小学生群体中开展的现状,明确小学生在感恩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探讨学校、教师和家长在开展小学生的感恩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期待能为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提供些许可参考的对策,使小学生明确强身健体是感恩的根本。学会感恩才会培养对工作和学习以及家庭的高度责任感,才能为将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创建良好校风。  相似文献   

3.
加强小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小学生德育的实效性,需从感恩父母、感恩师生、感恩社会、感恩自然四个层面入手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小学生感恩倾向及其与学业成就、问题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感恩量表、学业成就问卷、网络成瘾量表和焦虑抑郁量表,对410名深圳市小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小学生感恩倾向及其与学业成就、网络成瘾、焦虑抑郁的关系。结果表明:(1)深圳市小学生的感恩倾向较为强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感恩父母(亲人)、感恩祖国(社会)、感恩老师、感恩朋友和感恩自然;(2)小学生感恩倾向的性别差异不显著,除低年级学生对教师的感恩显著高于高年级外,其他感恩维度的年级差异不显著;(3)小学生的感恩倾向与其学业成就显著正相关,与网络成瘾和焦虑抑郁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小学生感恩意识,提高小学生德育的实效性,我们需从感恩父母、感恩师生、感恩社会、感恩自然四个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感恩教育能够提升小学生责任感,增强小学生自主、自尊意识,帮助小学生发展自我人格,助力小学生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着眼于家庭、学校、社会等领域对有效进行小学生感恩教育策略进行研究,旨在充分发挥感恩教育的作用,提高小学生道德修养,促进小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感恩作为我国传承至今的美德,在社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教师对部分小学生缺乏感恩教育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列出小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如何加强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提高小学生的感恩意识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出了一定的策略和活动方式,从而有效帮助小学生提高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8.
感恩一词在历史中存在已久,但是对于感恩心理品质的研究却少之又少。积极心理学兴起之后,很多国外学者开始对感恩进行研究。近几年,国内许多学者也渐渐开始关注感恩这个研究方向,但是大多集中于中学生和大学生的感恩心理品质研究。以小学中高段学生为被试,采用青少年感恩量表,从小学生的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学校等多个维度对小学生感恩心理品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就小学生的感恩现状对未来小学生感恩教育进行方法探讨。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应该知道感恩,孝敬父母,尊重长者"。然而,当前农村小学生身上感恩意识淡薄的种种情形令人痛心和警醒。为此,了解造成农村小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探讨培养农村小学生感恩意识的对策,是当前农村小学思想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手段对小学生实施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笔者通过感恩父母途径意在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进而对他人、社会、自然常怀感激之心。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对小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充分利用作文教学的特点,潜移默化地渗透感恩教育,是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的有效方式。学会感恩,亲情变得更加温暖;懂得感恩,友情变得更加紧密;有了感恩,社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恩与爱是好朋友,学会了感恩,你便能与爱同行。  相似文献   

12.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感恩教育亦是如此。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从而引导感恩行动,培养感恩习惯,这对小学生的做人和做事都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秦东小学的感恩现状作初步调研,提出利用小学语文课堂加强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措施,为小学感恩教育教学提供可参考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懂得感恩"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体验幸福感,才懂得尊重他人,才能学会施恩与人。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感恩教育对于小学生,就像是在初春萌动的土地播下种子一样,对于小学生的身心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让孩子树立感恩意识要使学生学会感恩,首先要让小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在生活中留心体验关怀和温情,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在生活中践行感恩。用身边事去感动学生,用身边人去感染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把情感教育提到了与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应该知道感恩,孝敬父母,尊重长者”。然而,当前农村小学生身上感恩意识淡薄的种种情形令人痛心和警醒。为此,了解造成农村小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探讨培养农村小学生感恩意识的对策,是当前农村小学思想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在大力提倡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其感恩意识和感恩能力,而且有助于社会向更和谐的方向发展。笔者在阅读梳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概念进行了总结,并根据相关研究,理出了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提炼出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和原因提出了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6.
慕利华 《甘肃教育》2014,(20):23-23
正了解小学生的感恩教育现状,加强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引导他们知恩、感恩,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更是小学德育工作的当务之急。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感恩意识、感恩情感和感恩行为。但是,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的孩子,感恩意识普遍缺失。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学习上不努力,行动上表现散漫,生活上要求高,思想上不求上进。一、当前感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家庭教育不当。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父母忽略了对孩子  相似文献   

17.
李培 《河池学院学报》2015,(3):108-111,117
整群抽取仫佬族地区426名小学生,团体施测感恩问卷。研究发现:仫佬族地区小学生的感恩分数整体较低;四至六年级学生的感恩分数显著高于三年级学生;女生的感恩分数显著高于男生;寄宿生的感恩分数显著高于非寄宿生;仫佬族、壮族及汉族学生的感恩不存在显著差异;母亲外出打工和未外出打工学生的感恩不存在显著差异;父亲外出打工和未外出打工学生的感恩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品德修养及审美情趣进而促使其形成较好的个性及人格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大部分家庭是独生子女,这就造成很多小学生奢侈浪费、不懂感恩,不言谢的情况愈演愈烈。这些情况说明了感恩教育势在必行。因而,在本文中笔者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为主题展开研究,旨在能提高小学语文感恩教育的水平,提高小学生的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19.
懂得感恩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学资源,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本文对感恩教育的内容、方法等进行了探究,为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感恩教育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0.
王丽娟 《甘肃教育》2014,(13):41-41
正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当前小学生的感恩意识非常淡薄,主要是由于父母对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我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因此,让小学生从小就养成一种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伴、感恩身边的人,乃至感恩自然、感恩祖国,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