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丽英 《课外阅读》2011,(9):172-172
《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画面感极强。  相似文献   

2.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写的描述农间生活的作品。这首词主要描写农村生活的安适和宁静,并抒发作者对农间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该词历来被广为称道,是因为作者紧扣景物,凸显词中景物的层次性,展现其独特的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3.
范仲淹这首词写在率师西北边陲,平定西夏叛乱的时候。这是一首评价上有争论的作品,欧阳修“常呼为穷塞主之词”。揣度大意是说,作为主帅不抒发雄豪慷慨之情,却去写塞外凄凉穷愁的景象与思归之心,是不好的。瞿佑在《归田诗话》中一方面用自己的生活经历证明这首词确实写出了塞外景色,一方面却  相似文献   

4.
顾艳 《家庭教育》2010,(12):24-24
回想这么多年来的生活,我们母女俩风雨并肩,相依相偎,彼此温暖着一步步走过来。最绕不过去的就是一个词;爱。这是我们的生活之爱,生命之爱,永远之爱。  相似文献   

5.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他用白描的手法,展示了一个五口之家恬静安宁的生活画面。对于这样一首词,第一课时教什么,才不至于空洞无物,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考虑再三,我决定从“词”人手。“词”到底是什么?它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相似文献   

6.
在陆游的一百多首词中,有三首咏海棠词,描绘了词人在四川生活时期放纵不羁、寄情山水、饮酒赏花的一段岁月及离川后对四川生活的怀念之情,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情志。  相似文献   

7.
接受了漳州市小学经典诗文诵读教学比赛的任务,我和指导教师就开始着手准备。出于对古诗词的偏爱,我们锁定了课题——《清平乐·村居》(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课)。《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笔下的一首著名的词作,这首词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这首词语言通俗易懂,学生只需借助文中的插图及词语注释即能了解词的大意。  相似文献   

8.
谢朝坤 《现代语文》2009,(11):49-50
辛弃疾的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风格,并不能简单地概括为豪放。结合辛弃写作此词的背景和细致分析这首词的内涵,我们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此词并非一首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豪放之文,而是一首沉郁顿挫、悲壮苍凉之作。  相似文献   

9.
南唐后主李煜在过着三年的囚徒似的生活中,用血泪泣成了一首首人间绝唱。他是中国古代词坛上的一朵奇葩,也被后人誉为“千古词帝”、“词中帝子”。他的作品不多,但艺术成就却相当高,这与其词作的思想情感密不可分。情感是词的灵魂,后主前期词作多写豪奢的帝王生活,与之相较,后期词的情感更为真挚感人。其词作中的真情,为后世词抒情功能的发展起了助推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程七年级选了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景物的词。其另一首词《清平乐·村居》同样反映温馨而富有情趣的江南农民生活情景。这两首词都给人以清新之感,容易让人感  相似文献   

11.
  王莹莹 《考试周刊》2014,(4):17-18
<正>一、案例背景李清照的《声声慢》是一篇愁绪非常浓重的婉约词,这首迟暮之作,是有着几十年的国恨家仇的作者生活由繁华幸福到衰落孤独的鲜明对比的词作。对于涉世不深的高职二年级学生来说,这种浓愁是难以深切体会的。如何让学生充分体会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美呢?为此我准备了大量的课内课外资料,试图加深学生的理解。但如此煞费苦心的准备未必能深入学生心怀。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如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体验中鉴赏这首词呢?  相似文献   

12.
夜行者梦语     
这首诗和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有同样的价值取向,但其影响却远不如普希金的这首诗。在我看来,拜伦的这首诗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魅力都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之上,特推荐之。  相似文献   

13.
《渔歌子》是唐代张志和的一首词,在秀丽的湖光山色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这首词极富画面感,不仅色彩明丽,而且情态动人,读起来朗朗上口,音律优美,充满韵昧。我们应引领学生在吟诵品读之中实实在在地感受这首词隽永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案例]师:这学期我们背诵过一首叫《临江仙》的词(校本教材选背诗词),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师:知道这首词的出处吗?生1: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唱的就是这首词。生2:我在《三国演义》这部书的前面好像看到过。师:对了,古代作家写小说常常用一首诗或词来开头,叫做开篇之词,它能暗示作品的主题,帮助人们理解作品。《临江仙》就是《三国演义》的开篇之词。今天,我们也以这首词来开始新课文《三顾茅庐》的学习。知道为什么吗?生:因为《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师:你预习得真好。《临江仙》…  相似文献   

15.
面对困难重重的诗词教学,笔者以为必须树立五种观念,这五种观念也可以说是诗词教学必须遵循的五条基本原则。这五种观念是:整体观、感情观、诵读观、技法观、修辞观。下面笔者分别对这五种观念一一论之。 一、必须明确该诗和诗人在诗史上的地位及作用和该诗与诗人的关系及影响,笔者把这一点称为诗词教学的整体观。一首诗或词相对于诗词之河来说,不过是一滴水,但进行这首诗或词的教学必须明了这首诗或词在诗史上,在诗人的整体创作中所占的位置,这样,我们在教学时才不至于仅把这首诗或词当作一滴水,而是把它看作诗词之河的一滴水,以其达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教学境界。例如《雨巷》这首现代诗,相对于戴望舒来说,既是诗人的成  相似文献   

16.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佳作。通过对欧阳修的人生经历和对《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一词中优美意象的分析,欣赏这首词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深远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7.
西圃词苑晚香馨——评田同之的《晚香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同之晚年致力于词学之道,既有理论著述《西尉词说》,又有创作成果《晚香词》集。遵照词要“别有寄托,另具性情”的词学主张,《晚香词》集中的作品,虽少重大社会生活的题材,却是词人躬耕西圃、苦心孤诣之作,清新婉丽,寄托遥深,艺术水平很高。叶恭绰的《全清词钞》选录了他的三首小令;《晚香词》集中的作品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咏物词、登临怀古词、唱和题照词;另外还有一首《莺啼序》长调。  相似文献   

18.
对于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传统的看法都把它视为豪放词,本文在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词的确切涵义和李清照的创作风格、写作主张等综合阐释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这首词不应视为她的豪放之作。  相似文献   

19.
付燕 《青海教育》2009,(12):39-39
一、文章解读 苏轼的《水调歌头》作为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这首词有着极其丰富深广的意蕴,它勾勒出一一种皓月当空,孤高旷达的境界氛围,在月的阴睛圆缺中阐明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20.
《念奴娇·赤壁怀古》系千古名篇,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在黄州任团练副使时。在这首词中,有两处公认的史实误用,一是"赤壁"地名之误,二是"小乔初嫁"时间之误。作者的误用是出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