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秦时期,儒、墨两家在政治思想方面同中有异,异中存同。特别是墨家十论对儒家思想在"天"、"命"、"鬼"、"神"、治国选材、仁爱同类、攻伐、礼乐、丧葬等诸方面都有所秉承但又独具特色,总体言之,异大于同。儒家在"敬鬼神而远之"的倾向于无鬼神的观念、主张国家统一、保持适度礼乐等方面优于墨家,而墨家在兼爱全体之人、驳斥非正义攻伐、主张薄葬短丧、反对礼繁乐杂等方面则更加契合当时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2.
池田大作倡导"积极的和平"并积极构建"和平文化",主张"彻底的和平主义"。在这一和平思想的基础上,池田大作提出了"为和平而教育,由教育而和平"的和平教育思想,强调和平教育的原点是"人",主张和平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国际人",提出和平教育的途径是"对话"。池田大作的和平教育思想有深厚的佛教、师承、战争渊源。池田大作和平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启示表现在:开展生命教育以促进世界和平;加强国际理解教育以促进世界和平;通过文明对话以促进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儒、墨两家在政治思想方面同中有异,异中存同。特别是墨家十论对儒家思想在“天”、“命”、“鬼”、“神”、治国选材、仁爱同类、攻伐、礼乐、丧葬等诸方面都有所秉承但又独具特色,总体言之,异大于同。儒家在“敬鬼神而远之”的倾向于无鬼神的观念、主张国家统一、保持适度礼乐等方面优于墨家,而墨家在兼爱全体之人、驳斥非正义攻伐、主张薄葬短丧、反对礼繁乐杂等方面则更加契合当时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4.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这种思想主张,不用说古代,就拿今天世界上“反对侵略、维护和平”的呼声对比而言,同样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自《墨子》。《墨子》一书,为墨翟、墨家弟子及其后学所作。它记载了墨家学派的思想和言行,是我们现在研究墨子及其学派的主要著作。墨子(约公元前480—420年),姓墨名翟(dí),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春秋战国之际的哲学家、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针对当时各国诸侯相互兼并残害人民的现实,倡导“兼爱”、“非攻”,主张爱无等差,反对进攻性的战争。这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他不区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一律加以反对,不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主张“兼爱”,也是不对的。《墨子》文词质朴,不重文采,但说理逻辑性很强。  相似文献   

6.
礼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墨子熟悉儒家的礼乐传统典籍,对礼的态度与儒家有联系,更有明显区别。其联系在于他并不反对有益于治理社会的礼,其区别在于他主张节礼。他在反思西周礼乐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非乐""节葬"等主张在内的节礼思想。在社会剧烈变动的春秋时期,儒墨两家同样出于现实关怀而反思礼,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儒家力主"克己复礼",回复西周礼乐之大统;墨家则反对一切繁文缛节,主张"背周从夏",走上了"节礼"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汉儒董仲舒在构建儒学体系时,对墨子思想尤其政治思想作了重要吸取。首先表现在"天志"论上二者几乎同出一辙,他们都承认天有意志;都认为"天志"就是泛爱民众,安乐民众;都强调"天志"是人间君王所不可违抗的。其次表现在政体观上,二者都强调建立君权独尊的大一统政治,并以君权神授论作为大一统论的论证依据;都充分认识到政治大一统与思想大一统的内在关系,主张政治大一统必须思想大一统.因此我们有理由说,秦汉以后表面上已经中绝的墨家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寄生在董仲舒所创立的新儒学机体中去了。  相似文献   

8.
先秦兵家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重要流派,其农战思想成为左右诸侯国政治格局的重要力量。它主张大力发展经济,实现国内和谐,从而达到强国强军之目的;在给养供给上主张以战养战;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主张积极备战但又要慎战。兵家的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段成就了多方霸主,展示了其实效的魅力,其思想在今天仍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墨家学说不但主张非攻和功利主义价值取向,而且军事思想突出,尤其是注重战争中的防御策略和技术,这就使得墨家学说在理论上和文化上都与秦国有很高的契合度。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成为墨家子弟的活动中心。吕不韦为相之时,墨家学说更是被其有选择的纳入自己的治国理论体系中。由于秦国大一统之后,墨家学说没有与时俱进的更新自己,即用来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最终被挤出了政治舞台。  相似文献   

10.
和谐德育是现代德育发展的新理念。在池田大作教育思想和道德教育思想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和谐德育观,其主要体现在:主张超越性和本真性是池田大作和谐德育的本质论,注重培育"内外调和"的人是池田大作和谐德育的目标论,强调情感教育、自我教育是池田大作和谐德育的方法论,这些思想对我国德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儒墨作为两大教育学派,在教育思想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从总体来看,儒家突出"乐学",墨家强调"强教"。在教学方法上,儒家注重启发式教学,而墨家则注重注入式教学。二者的差异最终是由他们各自的教育目的所决定的。儒家认为教育是"为己",培养目标是君子,而墨家则认为教育是"为义",培养目标是兼士。"乐学"与"强教"具有各自的价值,只有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利于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的军事思想是他"一家之言"的组成部分,受黄老思想体系的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司马迁肯定顺应时势的战争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强调战争具有讨暴平乱的作用,不同于儒家的"去兵"主张,也抛弃了儒家"存亡继绝"的迂腐思想;其次,司马迁认为战争的起源与人性相关,战争难以避免,这是一种自然主义战争观;再次,司马迁把兵视为凶器,主张慎兵原则,反对嗜杀嗜战,穷兵黩武;复次,从战略战术思想看,司马迁提倡用兵作战要善于研究策略,在具体战争中肯定了"诈谋奇计"。  相似文献   

13.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 ,在我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创立的墨辩逻辑 ,比希腊的亚氏逻辑早一个世纪。他的《非攻》《兼爱》《公输》等文中都有极强的逻辑力量和反对战争、扶助弱小的思想主张。他不仅在理论上提出“非攻”的主张 ,而且重视实践 ,身体力行 ,想方设法阻止战争的爆发。初中语文第四册中所选的《公输》一文 ,就记叙了墨子以巧妙、锋利的言辞和周密的防御手段制止了公输盘助楚攻宋的战争 ,解除了宋国的危难。墨子前往楚国 ,一见公输 ,二见楚王 ,三见公输 ,矛盾的发展是步步深入的。墨子用巧妙的言辞和宋国的战备阻止了一场…  相似文献   

14.
池田大作"精神丝绸之路"概念包括三方面的思想内涵:文化交往主体是东方和西方、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不同民族国家、意识形态不同集团;文化交往内容包括价值观、文学艺术交流;文化交往方法包括对话、民众之间交流、学校之间的交流;文化交往要以宽容、尊重、平等为基础;池田大作"精神丝绸之路"思想是实现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也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墨家作为先秦时期的显学,曾盛极一时,其持说立论与儒家多有不同之处,是先秦百家争鸣文化格局的典型代表。墨家对儒家观点的反对主要体现在其"兼爱"、"尊天"、"敬鬼神",以及主张"节用"、"节表"、"非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先秦诸子道德教育观比较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先秦诸子的道德教育观各有千秋。在教育目的上,儒家以培养仁智合一的“贤人”、“君子”为己任;墨家主张培养“贤士”、“兼士”;道家追求天人合一、自然归真的独立人格;法家的培养目标是“名成于前,德成于后”的“耿介之士”。在教育内容方面,儒家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仁”、“智”、“勇”;墨家是“兼爱”;道家是法自无为的“道”;法家则是“法”、“术”、“势”相结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儒家持性善论,主张教师言传身教;墨家认为“有道劝以教人”;道家则主张民主平等的交流;法家因信人性本恶,故力主以法为师。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儒家主张“学”、“行”、“思”的结合;墨子主张“学”、“行”统一,以“行”为本;道家主张后发起人,白化自正;法家主张“以力致功”,反对空言。  相似文献   

17.
贺麟和唐君毅作为近代四川思想家的两位杰出代表,尽管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原因,二者的人生履历和思想途程不同,但是,两位同被尊为"现代新儒家",不仅有彼此生命的感通,更在治学态度、治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契合:两者都主张"返本开新";在思想模式开展上都主张全面消化和融合西方主流理想唯心论思想,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与中国传统儒学的现代开展;在思想展开逻辑的契合上,都主张"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理想唯心论逻辑.  相似文献   

18.
"命"这一哲学概念,无论在孔子还是庄子的哲学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儒、道两家思想认识、政治主张以及生活体验的不同,对"命"的认识自然也有所差异。从"命"的思想来源上看,他们都受相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以及都自觉地摒弃宗教思想落实于经验生活对"命"的思想进行生发,但相比之下孔子更多地受到礼乐制度的影响;从"命"的思想内容上看,孔、庄之"命"同具普遍性,而对"贤与不肖"的看法以及"天命之命"的认知上有着不小的分歧;在对待"命"的态度上,孔子提出"知命",庄子高扬"达命",但二者都对"命"抱有积极回应的态度。将孔、庄二人对"命"的理解作对比,有利于理解儒道二家的思想旨归,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9.
墨家关于进攻和防御,消灭敌人和保存自己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主要体现在“剑犹甲,死生也”,进攻和防御,消灭敌人和保存自己的辩证法;“守则固,诛则强”;积极防御的战略原则;“守城以亟伤敌为上”:积极防御的战术原则等三个方面。墨家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反映了战争的矛盾,本质和规律,是其积极防御的战略技术原则的哲学基础,对现代和未来的人民防御战争,反侵略战略颇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佛教与墨家思想是不同时代的思想,但仔细分析则会发现二者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尤其在平等思想上所体现出来的一致性更是突出.墨家的兼爱与佛教的慈悲表现出平等的爱,在成贤、成佛上表现出平等的意识,在人格意识上也有平等的一致性.当然,二者也有诸多的差异存在,毕竟它们是现实与虚幻的对立,这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