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公元1004年9月,辽圣宗耶律隆绪同其母萧太后率大兵自幽州(北京)大举南下,进攻宋朝,兵锋直抵澶州(河南濮阳)城下。11月,宋真宗在寇准等人的襄助下,亲临澶州抵御。12月,辽、宋两国停战议和,辽奉宋为兄,宋每年给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如何评价这次战争,史学界尚无定论。一种意见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来说,是一次屈辱妥协的和约,翦伯赞、吕振羽、蔡美彪等同志均主此说;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屈辱妥协说“过于简单,它不符合我国多民族自古以来共同缔造祖国历史的事实,也不能正确反映历史上民族斗争与民族关系的本质”,因为“澶渊之盟”沟通了宋辽双方的政治、经济和文  相似文献   

2.
公元一○○四年,宋王朝与辽国契丹族政权订立了“澶渊之盟”,这是宋王朝建立后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签定的第一个不平等和约。对于这个和约的性质以及由它带来的历史影响和后果,学术界在评价和看法上很不一致,意见分歧也比较大。本文试就这个和约的性质及有关的几个问题,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景德元年八月,辽大举南下、宋朝野震动,宋真宗诏令且御驾亲征.双方于十二月初达成停战协议即“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战事,使边界得以长期安定,促进了双方融合交流.两族之间原有的避垒,随辽宋两个王朝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面逐渐消除,从而为中国实现牢固的统一创造了某些必要的前提,在中华民族统一和发展的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澶渊之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期,北宋王朝与中国境内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朝,于公元一○○四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年)澶渊之役后订立的条约。过去史学界多认为“澶渊之盟”是北宋汉族统治者真宗对契丹族辽政权的屈辱求和。《民族研究》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发表的金石同志《重评“澶渊之盟”》一文(以下简称金文),则认为“这种观点似乎过于简单,它不符合我国多民族自古以来共同缔造祖国历史的史实”。结论是  相似文献   

5.
初中《中国历史》(修订本)第二册中的《辽宋关系和澶渊之盟》,是《辽、西夏和北宋的关系》一节教材的重点之一.这部分教材叙述了北宋初年的两次对辽用兵、澶渊之战、澶渊之盟以及澶渊之盟后辽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共四个自然段,第二、三两个自然段是这部分教材的重点.这部分教材与试用本相比,变动较大.试用本关于辽宋关系部分的标题是一个,即《辽的建立和辽宋关系》.修订本则把这部分变成了两个标题,第一个是《契丹的兴起》,第二个是《辽宋关系和澶渊之盟》.在第二个标题下面,新增加了北宋初年两次对辽用兵的内容.下面按课文顺序对教材作些分析并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6.
史学界对“澶渊之盟”的评价一直颇多分歧 ,至今尚无定论。对于“澶渊之盟”的性质 ,过去一般都认为它是一个妥协性的屈辱的和约。本文通过考察有关史料 ,对“澶渊之盟”签订的背景、过程及内容的深入分析 ,得出关于“澶渊之盟”性质的结论 :“澶渊之盟”是宋辽两国间缔结的一个平等条约。双方互有妥协 ,但最终的谈判结果却不失公允  相似文献   

7.
苏舜钦政治诗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县)人。他生活的时代,宋王朝已经历将近半个世纪,当时的社会是“有治平之名而无治平之实”,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已日益暴露。在他出生前四年,即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契丹便大举侵宋,结果达成“澶渊之盟”。到他正式从事政治活动时,矛盾更趋尖锐。宋王朝在抵抗外族入侵战斗中屡遭失败,国势日见衰竭,仁宗不得不于庆历三年(1043)任用范仲淹、富弼等一批老臣推行“欲尽革众弊以纾民”的所谓“庆历新政”。面对这种政治形势,“少慷慨有大志”的苏舜钦积极支持并参加了“新政”。因此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也就成为其政治活动的一部分。他曾“数上书论朝廷大事”,并上疏范仲淹“奋舌说  相似文献   

8.
关于_澶渊之盟_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宋真宗景德年间,辽、宋订立“澶渊之盟”,是中国历史上契丹族与汉族关系中的一件大事.关于这个和约订立的一些问题,史学界目前还存在着分歧意见,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试就有关“澶渊之盟”订立的背景、寇准在订约中的作用、如何评价这一和约等问题,谈点看法,以供讨论.(一)“澶渊之盟”的订立并非偶然,是在宋太宗两次攻辽失败以后,宋统治者对辽的战略方针从进攻转变为退让的结果.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宋朝平定北汉以后,宋太宗想乘胜收复幽云十六州之地,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攻辽战争.第一次是在太平兴国四年七月,第二次是在雍熙三年(986年)二月至七月.两次大战宋军均遭失败.以后,宋对辽无力再战,主和退让论调喧嚣一时.  相似文献   

9.
"澶渊之盟"是宋辽之间由战争走向和平的转折点,对这一事件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澶渊之盟"是双方势力均衡的产物.盟约缔结后,出现了双方百年和好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但由其引发的消极政治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10.
辽宋自澶渊议和后,双方使节不绝于途。本文论述了辽宋互派使节的起源、出使及接伴仪式,以及互派使节对当时社会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耶律隆庆是辽景宗次子、圣宗耶律隆绪之弟,是辽朝中期最重要的皇室宗亲之一。他担任南京留守19年,稳定了辽朝南部边境,为对宋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澶渊之盟”签订后,他推动辽宋之间的边境互市贸易,促进了辽宋之间的经济往来。在承天皇太后的宠爱下,他养成了桀黠的个性,对辽圣宗的皇位造成威胁。不过,辽圣宗并未激化其与耶律隆庆的矛盾,维系了辽朝中期政局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澶渊之盟"签订后,辽与中原政权长达数十年的战争状态随之结束,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深入。"澶渊之盟"不仅对辽经济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还对辽的社会构成、民族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澶渊之盟"对辽朝的影响,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辽朝经济文化、社会构成、民族关系政策变化的内因。  相似文献   

13.
“澶渊之盟”是宋代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几乎都把“澶渊之盟”签订的原因归咎于宋真宗对于辽朝的惧怕和宋朝本身的积贫积弱等原因。本文认为盟约的签订是宋真宗开明务实和宋辽双方军事力量相当,双方均无法取代对立面,而在军事对抗中辽朝又占有地理优势等原因而签订的。  相似文献   

14.
北宋历史上的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20多年的频繁战争,带来了近110多年的和平相处,在宋辽历史上的地位之重要自不待言。因此,宋史研究者们对“澶渊之盟”及其相关人物研究颇多,对“澶渊之盟”所涉人物寇准、毕士安、王继英,乃至张皓、周文质、王应昌等都有专文论述,给予适当评价。可是,笔者发现,这些研究仅注意到了文臣的作用,而几乎无人注意到武将,尤其是一个重要武将——高琼在其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而时任禁军最高统帅之一的殿前都指挥使高琼,在促成宋辽澶渊结盟中起到了文臣无法替代的关键性作用:是他促使宋真宗下决心亲临前线;是他促使真宗过河到澶州北城,到达宋辽两军对阵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15.
自1004年辽宋签订“澶渊之盟”后,双方在长时间内保持了较稳定的双边关系,然而其后双方又发生了数次边界交涉问题,其中较严重的一次冲突发生在宋仁宗庆历(辽为重熙)年间。其时辽人利用宋夏交战之机,以领地归属问题为由挑起争端,迫使宋仁宗增加岁币,即“重熙增币”事件。尽管这一事件最终以辽宋签订和平协定而解决,但它对辽、宋乃至西夏三方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对之后各民族的交往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关于张皓在澶渊之盟中的事迹,沈括在张皓子张牧墓志和《补梦溪笔谈》中的记载与其他史籍有一定差别。墓志资料中,张皓是曹利用滞留大名后重新选派的使者,在曹利用到达契丹行营之前,他曾三次与契丹国主、国母会面并商谈宋、辽和谈事宜,居功甚伟。然在《宋大诏令集》等其他资料中,张皓是沟通石普和宋真宗之间的信使,因被契丹截获而成为沟通宋、辽统治者的中介,从未成为宋朝出使契丹的使者,他在澶渊之盟中的作用仅限于信息之间的传递。墓志材料溢美墓志的写作方式,使得张皓个人形象存在明显的"塑造"痕迹。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对澶渊之盟的性质、产生的背景或原因,澶渊之盟对宋辽双方的影响以及同澶渊之盟相关的人物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这些研究具有内容丰富、论述深入、角度新颖、方法多样等特征,但也存在重复研究和研究不平衡现象,对辽方的研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
随着宋辽双方“澶渊之盟”的签订,两国关系进入了相对和平的时期。虽然在宋辽双方的誓书中,都有双方人员以后各守疆界、不得随意跨界入境的相关规定,但每年仍有许多形形色色的契丹人因各种原因进入宋境,他们当中有的为宋政府收留,有的则被遣送回国,有的是主动投诚,也有的纯属误入宋境。对此,宋政府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制定了有差别的政策应对。这些政策总体而言是经过慎重考虑且有效的,但同时也受到宋辽关系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9.
构成西辽河流域的主要支流共有两条,一是西拉木伦河,另一是老哈河,两河相汇处就是西辽河的干流.按照流域源头划分,老哈河应该是西辽河的南源.老哈河发源于燕山山麓的北侧,一直是古老的山戎、东胡和奚族的活动中心.辽王朝与北宋签订了“澶渊之盟”后,辽宋之间终结了无休止的征战状态.于是,辽圣宗将其统治中心从西拉木伦河的左岸南徙,并在原奚族故地老哈河畔修建了辽中京大定府,老哈河流域便成为辽朝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因此,辽中京成为有辽一代西辽河上的两大都市文明的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20.
倩桃与寇准     
寇准是一代名相,是北宋有名的政治家之一。他“慷慨有大节,亡身循国,秉道疾自”;他直言敢谏,有过人胆识;特别是在紧要关头,能临危不惧,当机立断,镇定自若,堪负大任,在澶渊之盟中建立奇功,扭转政局;在肃清朝纲,整顿吏制方面,给北宋王朝出力不小。这些都是值得赞扬的,前人和今人已经讲得不少了,特别是在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