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格辉 《新闻窗》2005,(3):39-39
2004年10月,一次高规格的国际性旅游论坛在贵阳市举行。它吸引了世界旅游组织和法国、美国、新西兰、爱尔兰、加拿大等国的10位专家,以及国内旅游界的13位专家学者来到黔中,共同探讨贵州乡村旅游的前景,共同探讨世界旅游的高端产品——乡村旅游如何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市报人》2006,(12):I0004-I0004
《黔西南日报》为中共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现发行量约20000份,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相似文献   

3.
贵港市旅游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12):I0037-I0037
广西贵港市是一个古老而富饶的地方,秦统一岭南,曾在这里没桂林郡,作为历代郡治、州治的地方政权的政治中心长达1600年之久。贵港市地处华南和西南地区的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尤其宗教历史文化旅游品牌更是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在广西的旅游整合开发概念性规划中,辖区内广西首个县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桂平市”,  相似文献   

4.
王静 《大观周刊》2010,(46):153-153,111
黔东南是我国地处西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存较多的地区,是西南历史上当地人民艺术文化的结晶。经过我们对当前黔东南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方式分析,得出黔东南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还处于低层次旅游开发阶段,于此相对的是深度旅游开发,这将是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继承的一个发展方向,也是黔东南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国际化的一条通道。  相似文献   

5.
刘如权 《新闻窗》2007,(5):96-96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南部,交通发达,毗邻两广,素有西南出海“大通道”之称。这里山川秀丽、景色优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旅游业潜力巨大,是贵州省规划及重点发展的南部旅游区,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黔南州委、州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介黔南旅游。今年7月,[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市报人》2009,(9):F0003-F0003
《黔西南日报》是中共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创刊于1984年10月1日。在迎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华诞之际,《黔西南日报》也迎来了她创刊25周年。  相似文献   

7.
陈红 《新闻窗》2010,(3):7-8
记者:张台长您好,谢谢您接受采访。据我了解,黔西南人民广播电台是目前全省最年轻的一家电台,先请您介绍一下黔西南人民广播电台的基本情况以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对新闻的直观影响,利大于弊。如何应用好大数据搞好新闻宣传,传播正能量,是媒体和媒体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国内多家媒体都在进行有效的探索,以黔西南日报社为例打造“2+N”宣传平台,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2”就是《黔西南日报》和中国黔西南网,“N”就是新媒体平台。为地方党媒在大数据时代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探索出一条可以借鉴的路子。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司马迁旅游方位的不同,分别从东游、西南游和北游三个方面对其旅游活动进行详细介绍,并结合《史记》及相应的典籍对其"游必有方"、"格物致知,求真求实"、"反对逸游,关注民生"的旅游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贺万华 《新闻窗》2013,(3):68-69
今年2月,"中国最美乡村·万峰林峰会"在黔西南州兴义市举行。峰会的举办,对于宣传黔西南、宣传兴义、宣传万峰林,提升黔西南新形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这次活动中,作为州级主流媒体,黔西南日报社在峰会宣传上,打破常规,创新宣传方式,采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互动的方式,利用旗下中国黔西南网及网站官方微博,对峰会开幕式、峰会主题演讲、中国美丽乡村联盟网络专访等进行了微博、图文直播,使广大受众在第一时间及时、全面地了解了峰会盛况,得到广大网友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1.
黄河 《兰台世界》2013,(10):120-121
本文依据司马迁旅游方位的不同,分别从东游、西南游和北游三个方面对其旅游活动进行详细介绍,并结合《史记》及相应的典籍对其“游必有方”、“格物致知,求真求实”、“反对逸游,关注民生”的旅游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黔西南日报社以一报一网为基础,全力打造"2+N"宣传平台,助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媒体融合激发了党媒发展新活力,激活了人才队伍活力,传播了黔西南好声音,报社事业发展欣欣向荣。  相似文献   

13.
这些年来,《承德日报》在旅游宣传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于2001年特别增设了《旅游导刊》,与正版相得益彰,推介旅游资源,传播旅游文化,深度关注旅游行业,服务大众旅游生活。旅游宣传有声有色,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承德日报社连年被评为旅游宣传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4.
卿志军  刘丽琼 《新闻界》2006,(6):30-32,26
旅游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人类活动。由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在旅游消费或旅游经营服务过程中所反映、创造出来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的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开发和经营只有体现出清晰的文化特征才能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大众传播深入影响人们生活和消费的时代,如何有效地传播旅游文化,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拟从报纸对旅游文化传播的互动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旅游图书是目前出版界和读者都关注的热点之一。寻找旅游图书的文化根源,并以此为根基,编写出版旅游图书,是使旅游图书品位上升一步的重要一环。   旅游图书的文化根源来源于旅游的文化根源,是旅游文化在出版物中的延伸。当前,旅游图书的出版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使之条理一些,理性化一些,将使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一点。   一、旅游是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   旅游是不同于生产活动、政治活动的一项文化活动。这一文化活动的实质是人类为丰富和欢愉精神世界而对客观外界的主动的有意识的观点。这种观点是通过…  相似文献   

16.
公共图书馆服务文化旅游、建设旅游文化的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共图书馆参与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建设将是一个颇具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的新领域。本文就其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公共图书馆参与旅游文化建设的思路进行研究、探讨,并结合全国各地公共图书馆为文化旅游服务的实践,重点提出了从十一个方面入手,依托旅游文化建设,挖掘内在潜力和优势,拓展图书馆服务的领域和层次,以旅游文化品牌树立公共图书馆新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 深化旅游信息服务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谢明 《图书馆界》2004,(2):54-56,F004
信息技术正在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信息化是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必由之路。作为区域性信息中心的旅游院校图书馆,必将适应这一要求,充分发挥其资源、技术和人才的优势,强化服务职能,为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旅游资源的广博性、地域性决定了人们的认知面的局限性。打破这个局限性的途径,除了必要的社会宣传外,主要应考虑借助新闻媒体的广泛传播。那么,地市报如何做大做足旅游新闻、开发旅游新闻资源?地市报之间如何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6月26至29日,在福建宁德召开的“中国地市报旅游宣传研讨会暨太姥山旅游论坛”大会上,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近百名地市党报社长、总编辑及负责旅游宣传的部主任欢聚一堂,共商旅游宣传大计,交流旅游宣传经验,探讨媒体互动双赢,携手打造旅游名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朱桂凤 《兰台世界》2005,(12):20-21
作为旅游三大要素之一的客体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旅游资源应是指凡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并由此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自然和社会的实在物。可见凡是具备上述条件的客观存在实体(山、水、生物、气象景观、历史遗迹、城镇、古建筑、古典园林、宗教、民俗等)都可成为旅游资源,所以旅游资源就与相关的学科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的逐渐升温,  相似文献   

20.
《新闻出版交流》2002,(4):36-36
河南人民出版社的李旭同志,在《中国新闻出版报·书情》周刊2002年4月26日(总第2839期),刊发了《我看旅游出版》一文,对旅游出版提出了具体意见。看法之一:旅游书刊出版作为旅游产业链上的一个小的单元,必须融入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进程。以旅游策划教材为例,全国现有的24万家旅游企事业单位需要的已不仅仅是一种由复旦大学沈祖祥主编的《旅游策划学》综合教材,他们的员工因其所从事的岗位不同,他们需要更细化的有关旅游战略、品牌、形象、广告、公关、服务、节庆等方面的专业策划书籍。我国目前的旅游教材出版,多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