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范文波 《培训与研究》2008,25(11):132-134
本文立足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杰出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的代表作《目的性行为一析功能翻译理论》一书,从文本功能、纵向结构的功能翻译单位、功能翻译理论实践应用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翻译错误的定义等方面简约地介绍了功能翻译理论中的几个重要观点。并强调对功能翻译理论的理解。应从对原典的理解入手。才能从根本上理解功能翻译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杰出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的代表作《目的性行为一析功能翻译理论》一书,从文本功能、纵向结构的功能翻译单位、功能翻译理论实践应用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翻译错误的定义等方面简约地介绍了功能翻译理论中的几个重要观点。并强调对功能翻译理论的理解。应从对原典的理解入手。才能从根本上理解功能翻译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吴志平 《考试周刊》2015,(14):22-23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本身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翻译的策略选择取决于翻译目的。应用翻译则以传递信息为目的,侧重信息传递内容和效果。功能翻译理论是应用翻译研究最主要的研究角度,特别是功能目的论的文本类型分析与应用翻译联系紧密。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出发,对应用翻译进行研究,探寻二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功能翻译理论把翻译视为一种"文化转换"与"交际互动",是一种以目的语功能为导向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在应用翻译实践中,该理论为翻译策略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译者可根据文本功能和交际目的选取信息、选择翻译策略,并根据的语文化情景重构译文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5.
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还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应用翻译更是如此,它要实现各种应用翻译文本的预期功能。本文首先回顾功能翻译理论的内涵,并对应用翻译的性质和特点做一基本阐释,在此基础上,结合应用翻译的实例,浅析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功能翻译理论对于广告语篇翻译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目的论”(Skopostheory)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翻译目的论者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翻译策略和方法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确定。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依据,并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角度对广告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翻译目的论是一种新的西方翻译理论,它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种.目的论的出现标志着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转向,即由原来的以语言学理论及侧重形式的理论为主的翻译理论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理论.本文旨在讨论目的论的主要观点,并通过例子强调:翻译策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译文潜在的功能及目的.  相似文献   

8.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翻译的方法和策略。这一理论无疑为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开辟了新视角。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译者主体性主要体现在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的"创造性叛逆"两方面。  相似文献   

9.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在既定场合发生的有目的的行为,是一种语言的言语和非言语交际符号向另一种语言的转换。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出发,探讨了功能翻译理论对商务多元化文本的翻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宋小琴 《考试周刊》2014,(85):13-13
在世界翻译领域,功能翻译理论一直是世界各国翻译家们所追随的主流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民族、跨文化、跨交际的文化交流活动,在这一活动中作者、译者和译文的读者都是关键要素,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单纯地向某一个要素靠拢,而是要综合考虑各个要素的感受,统筹兼顾。这一理论不仅为文学翻译提供了标准,而且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多元化的、动态的新视野。文章在充分理解功能翻译理论和翻译批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探讨了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译者在中央民族大学网页的英译中所碰到的问题,援引了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家诺德的“功能加忠诚”原则作为理论基础,提出了编译的策略。这个案例很好地说明,民族院校的本科翻译教学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功能意识和编译技能,使教学与翻译职业的需求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译者是原文作者与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作为社会的一员,译者直接受其所处的文化背景的制约与影响。本文拟从文化背景的角度来研究文化背景对译者这—翻译主体的作用。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译者对相同文章的选材及取舍,对原文的理解与领悟等,会有不同程度的区别。这种影响与制约是译者自身所无法克服的。  相似文献   

13.
傅张萌  何大顺 《海外英语》2011,(10):184-185,199
明传奇《牡丹亭》有多种英语译本,有的译者翻译时侧重于文学性,有的译者翻译则侧重于舞台表演性。此文选取《牡丹亭》的第一出《标目》,比较分析了汪榕培译本、张光前译本、许渊冲和许明译本。总的来说,张、汪将《牡丹亭》作为文学剧本进行翻译,注重翻译内容大于翻译形式,而许译《牡丹亭》则是用于舞台表演,注重翻译形式大于翻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耿悦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6):151-152,154
省略法是英汉翻译过程中一种常用方法。译者在抓住原文基本精神的前提下,运用省略法,可以将译文的语言表达得更为精练、准确、流畅。省略法有自己的规律,它是一种有章可循的、实用的翻译方法。本文作者结合自己从事的音乐专业英语翻译教学工作,阐述了省略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论把翻译行为视为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在翻译过程中要遵循目的准则、忠实和连贯准则。影视剧字幕翻译的交际功能决定了译者不仅要考虑两种语言的差异,更要考虑到目的语观众期待、文化背景等,以目的论的三大准则为指导,灵活地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译中国民间文学,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译者在英译中国民间文学中,要充分考虑文化因素,把翻译看成文化交流的手段。基于这些认识,英译中国民间文学应按照文化翻译观的要求,采取一切可用的翻译手法,最大限度地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文章着重讨论了功能翻译的目的论在科技翻译中的应用.功能翻译理论研究认为:目的论除了忠实性法则(fidelity rule)还有连贯性法则(coherence rule).功能翻译论提出的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译者较好地实现译文的文本功能,可以为译者进行翻译提供两个基本的翻译标准:(1)连贯性法则要求译文必须让接受者理解,实现语内连贯;(2)忠实性法则要求译文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文,实现语际连贯.另外文章也对科技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作为一名科技文献的译者不但要有扎实的英文功底,而且还要懂得大量的科技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在汉译英过程中应注意文化形象的保留,举例说明了“同化”(或直译)翻译方法的作用,并相信在以后的翻译中将成为主流,也就是尽量传译“中国特征”,同时指出“同化法”要注意限度。  相似文献   

19.
曹志颖 《培训与研究》2008,25(9):133-134
本文介绍了软新闻及其翻译的特点,结合功能翻译学派理论,通过对软新闻英译信息传播特点的分析,指出软新闻英译可以突破传统翻译理论的桎梏,通过适当的前后调整、增添和删减等手段,实现更好的信息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20.
金凯 《鸡西大学学报》2012,(9):107-108,116
功能派译论自诞生之初就遭到很多评判,被认为不适合文学翻译。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可以为功能派译论作辩护,且二者可以对"如何构建文学翻译对话"这一问题作解答。翻译的本质是对话,作为构建文化的过程,译者要发挥自身主体性和创造性,在进行文学翻译时尽可能将原文中的各种话语以一种容易理解的方式形象地呈现出来,以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进行沟通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