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根据武都区气象局19592008年的月降水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武都区近5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武都区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52008年的月降水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武都区近5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武都区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9.1%,尤其是1983年,年降水量达到近50年历史最高值,年平均降水量为574.25mm,但1997年,年降水量减少到近50年历史最低值,年平均降水量为225.41mm,是近50年干旱较严重年份.进入21世纪年降水波动不大,2006年以后降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永昌站(38°14′N,101°14′E,h=1976.1m)1977年至2006年的年降水量资料和2006年月平均气温与逐月降水资料对永昌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做初步分析。并结合永昌县1985年至2005年的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数据,分析降水量变化对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影响。得出:永昌年内降水集中在7、8、9三个月;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年降水量存在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3.
浅析郴州云与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4—2008年郴州市气象局观测站的自动站资料,对郴州市降水量的年内分布和年内8个时次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云量、云状资料探讨了郴州市降水与云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根据武都区气象局1959~2008年的月降水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武都区近5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武都区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9.1%,尤其是1983年,年降水量达到近50年历史最高值,年平均降水量为574.25mm,但1997年,年降水量减少到近50年历史最低值,年平均降水量为225.41mm,是近50年干旱较严重年份.进入21世纪年降水波动不大,2006年以后降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近59年阳江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文利用阳江市1954—2012年每月的降水数据,运用线性倾向估计、距平曲线及滑动平均法,对阳江市汛期降水(4-9月)的基本气候特征及异常变化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阳江市降水年内分配不均;汛期降水量在59年内存在微弱上升趋势,有明显的干湿时段,年际变化大。阳江市整个汛期的降水异常变化幅度较前、后汛期都要小;相对于前汛期,后汛期的异常变化对整个汛期降水量变化的贡献要大。  相似文献   

6.
降水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构成部分,由于各种地理因素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局地响应存在较大差异.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上游16个气象站1965—1997年降水资料,求距平值,进行MK突变检验,三次样条spline插值,分析水源区的降水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从降水量的时间序列看,水源区未来降水量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内降水季节性突出,1996年为降水突变点;从降水的多年空间分布看,在东西方向上,西部降水量最多,中部降水量最少;在南北方向上,南部降水量最多,北部降水量比中部稍多.从1965—1997年降水的空间变化看,在南北方向上,水源区南部降水量变化最快,中部变化最慢;在东西方向上,东部和西部降水量变化慢,中部降水量变化最快.从整个水源区看,南部的紫阳、镇巴、岚皋,北部的商洛,西部的略阳为变化高值区,汉江河谷和东部丘陵区为变化低值区.  相似文献   

7.
利用成都市1981-2010年降水资料,对成都市近30年降水时间变化量特征进行分析.得到:降水量整体呈略微下降趋势,特别是近十年下降速率加快;降水时间序列存在三个时间尺度的主周期变化,分别为6a、12a和19.5a,其中振荡能量最强大的主周期是19.5a.  相似文献   

8.
以秦岭山地39个气象站点1960—2009年近50年来的降水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秦岭山地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秦岭山地近50年来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年降水量变化的倾向率是-8.6mm/10a,但近15年来降水量呈递增趋势:在空间上,秦岭年降水量从南向北逐渐减少,秦岭山地除商南降水量呈略微上升趋势外,其余地区的降水呈略微下降趋势,秦岭山地各代际800mm等降水量线发生明显移动,与标准时期相比,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北移0.02°、0.48°,其余年代略有南移。在0.18°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利用宿州市气象站1957-2012年逐月降水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法对该区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进行年际和年代际分析,揭示该区降水量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并分析其降水序列的周期变化和突变点.结果表明:(1)57年来宿州市年降水量、季节降水量均呈微弱的增长趋势,降水倾向率最大为0.015 8/10 a,但降水年代、年际变化明显.(2)经滑动t检验,宿州市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除春季外均存在突变点,分别出现在1968、1994、1998、2003年,但上述突变均不明显.(3)小波功率谱结果表明宿州市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均存在着2-8年的准周期.年降水量和夏季降水量存在2年,春季存在3年和6年,秋季存在4年,冬季存在2-4年和10年的震荡周期.  相似文献   

10.
都匀市区酸雨现状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都匀市区2001~2003年酸雨降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都匀市降水 pH 均值<5.6,酸雨出现频率高。降水中化学成分以 SO_4~(2-)为主。酸雨出现的频率季节变化规律为:一、四季度>二季度>三季度,与 SO_2在不同季节质量浓度变化规律一致。酸雨主要是局地污染造成。同时,2001~2003年都匀市降水酸度和酸雨频率逐年有了较大改善。只有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对用煤总量进行控制,采取措施控制 SO_2污染,就能改善都匀市酸雨状况。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62-2012年滇中地区7个气象站降水月值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滑动T检验分析了该区域近50a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及突变,并用R/S方法预测了该区未来降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滇中地区近50a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丘陵盆地区较干热河谷区减少的更强烈;丘陵盆地区年降水量突变点在1994年,而干热河谷区年降水量无突变.年代际尺度上,丘陵盆地区各年代的年降水量始终是减少的,而干热河谷区年降水量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始终减少,20世纪90年代呈先减后增趋势,本世纪初以来呈先增后减趋势.滇中地区春季降水呈增加趋势;夏秋季降水整体呈减少趋势;冬季降水丘陵盆地区呈增加趋势,而干热河谷区刚好相反.两地形区各年代夏秋降水一致减少,春冬降水变化不一致;两个地形区春冬降水均无突变;而夏秋季降水却存在突变点.R/S预测显示,滇中地区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的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的变化趋势相反且均表现为很强的反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降水资料推求径流深是无实测径流资料地区推求径流成果的基础,特别是在应用降水径流频率相应法推求径流时,当求得年平均径流深及年径流变差系数Cv后,再推求历年径流深时,在同频率情况下因降水与径流变差系数Cv的不同,诸多水文工作者往往忽视此情况下对历年设计径流深成果的修正,导致历年径流深设计成果误差偏大,反算的年平均径流深与前所采用值并不一致.本文将提出采用降水修正系数K用于修正历年设计径流深,供水文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陕南汉江谷地气候干旱化及其生态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陕南汉江谷地17个测站1953—2000年气温、1961—2000年降水及1961—1999年区内汉江平均流量和最大流量实测记录,对气象数据和水文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陕南汉江谷地近年来气候呈现干旱化趋势,其气候变干表现在3个方面:①年降水量减少,且趋势强;②降水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夏增秋减趋势很明显,而最大3个月降水量也呈减少趋势;③地表径流量减少,减少趋势明显.陕南汉江谷地生态环境在干旱化的气候背景下继续恶化,各种环境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水土流失呈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滁州市1952—2012年的降水变化规律,利用其逐日降水量数据,对滁州市年、季、月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滁州市年降水量变化比较明显,降水倾向率为10.232mm/10a;四季中春季降水量减少和夏冬降水量增加的趋势较为明显,且春夏降水较多,秋冬较少;各月降水量7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且分布不均。年降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6.628d/10a;四季平均降水强度和降水日数分别呈总体增加和减少趋势,同时春秋两季以中雨为主,夏季主要是暴雨,冬季以小雨和中雨为主;十二个月中2个月以小雨为主,5个月以中雨为主,1个月以大雨为主,4个月以暴雨为主。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内蒙古地区19602011年的45个气象代表站的降水量以及相关的降水资料,利用MannKendall,从年降水量和降水距平百分比两个方面分析地区降水变化及特征。结果表明:就降水距平百分比来说,内蒙古东部和中部地区有下降趋势,而西部地区则略上升;就降水量而言,内蒙古地区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并且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有明显下降趋势,1980年开始尤为显著,这段时间是内蒙古地区历史上最为干旱的时期。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降水集中期和集中度与洪涝灾害之间的关系,对巢湖流域9个市县1957-2006年的年降水量进行分析,并对巢湖流域的逐日降水量采用15 d为时长的降水集中期和集中度分析,再结合小波分析找出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震荡周期,最后分析了巢湖流域降水集中期和集中度与洪涝灾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能够定量地表征降水量在时空场上的非均匀性,提取出最大降水重心对应的时段;旱涝灾害发生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巢湖流域的降水集中度、集中期与巢湖流域洪涝灾害之间存在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旨在为巢湖流域洪涝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教学分析课标要求: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模式。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和降水的时间变化特点;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分  相似文献   

18.
基于随机过程的中长期降水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降水状态的规律性隐藏在历史数据中,可用状态转移频率替代状态的转移概率。不同时段状态对预测的状态影响权重不相同,可用降水序列的自相关系数定量描述,由此建立基于随机过程的中长期降水预测模型,可预测年降水状态及相应的降水量范围。  相似文献   

19.
张北试区降水规律与防沙尘暴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明确了以张北为代表的坝上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其长期变化趋势存在20年的周期,有89.97%的年份年降水量≥300mm;月降水量高度集中且变异系数小,一年中70%的降水量集中在6、7、8三个月。在明确降水规律的基础上提出5项防沙尘暴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丁旻 《地理教育》2001,(5):41-41
江苏响水东北部濒临黄海,位于北纬33°6′-34°26′,东北119°29′-120°05′,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湿润区与半湿润区交界处.在2000.08.30发生了一场特大暴雨.24小时(8.30.02时-8.31.02时)降雨量高达801.6毫米.此次整个降水过程的降水量为812.3毫米.上述降水记录比响水县日降水量最大值232.1毫米(1971.9.24)多569.5毫米;比盐城市日降水最大值340.2毫米多461.4毫米;比全国大陆上日降水量最大值737毫米(河南上蔡1975.08.07)多64.6毫米.一次性降水量相当于该地区年降水量(900毫米左右)的总和.它不仅创出了江苏省多年来日降水量最高记录,也刷新了我国大陆上多年来降水量的最高记录.(注:日降水量最高纪录:中国台湾新寮1967年10月17日1672mm/日;外国,非洲南部留尼旺岛1870mm/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