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初冬》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最后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初冬季节早晨自然界景物的特征。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和二年级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可采用对比的方式去安排教学环节。插图对比,了解大意,培养观察能力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并排而立,是课文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2.
《初冬》一文语言文字训练教学建议辽宁沈阳皇姑区教师进修学校路雅琴《初冬》是语文第三册第八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写的是初冬时节一天早晨所看到的自然景象。凭借这篇文章,要使学生懂得雾是初冬时节的一个自然现象,以及有雾和雾散后天气和景象的变化;要通过对文中语...  相似文献   

3.
《初冬》是第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应以课后作业第一题为凭借,把课文分成雾中和雾散以后两大块后,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讲读课文前四段,可抓住“白茫茫、望不见、看不清、不耀眼”等词语和与之相关的事物及其所在的句子,弄懂浓雾笼罩下的景物特点。这些词语紧扣初冬早晨的景物特征,为读者描摹了一幅迷人的初冬晨雾图。理  相似文献   

4.
《初冬》学法指导设计康谋深(遂川县泉江小学)一、教材分析《初冬》是新教材小语第三册的一篇写景课文,描写的是初冬早晨的农村景色。课文共八段,采用对比的写法,前四段写下雾时的朦胧美景,后四段写雾散后的壮丽景色,再现了初冬早晨田园风光的和谐美。课文写景,从...  相似文献   

5.
正当我准备教学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最后一组看图学文的那天早晨,大雾茫茫,远处的山和山巅上的飞机航标望不见了;近处的田野、村庄和行人看不清了。眼前的景色不正是课文《初冬》所描写的吗?于是,我立刻作出了提前教学《初冬》这一课的决定。我利用早读时间指导学生自学了生字,要求学生联系课文想一想词义,帮助学生读熟了课文。上第一节课时,红球似的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我带着学生走出  相似文献   

6.
因势利导捕捉匠心———《初冬》教学一得□翁海芳《初冬》是小语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写的是初冬时第一天早晨所看到的自然景象。我在教学时,抓住雾中和雾散后天气和景象的变化,通过对文中词语的品评和比较,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学习到典范的语言,感...  相似文献   

7.
第三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设山西省教研室白建华一、教材简析:这个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其中古诗《静夜思》和记叙文《北京》、《初冬》是讲读课文,《蜘蛛》是阅读课文。《北京》、《初冬》是描写景物的记叙文,《蜘蛛》是描写小动物的记叙文。《静夜思》是我国唐代...  相似文献   

8.
教材简析六年制第三册31课《初冬》是一篇写初冬雾景的短文。课文写了初冬的早晨,浓雾弥漫之际和雾散以后的景象变化,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全文可分两大段。第一段(第1—4节)由远到近,从上到下描绘了雾中的景象。第二段(第5—8节)从天空到地面描绘了雾散后的美丽景色。课文中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雾中和雾散后景物的不同特征,还运用了比喻和一些叠词。  相似文献   

9.
王衍  周航 《四川教育》2002,(1):42-45
1.第1题是继续培养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默读的能力的练习。可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第3至8自然段,带着问题一边读,一边想,用“说”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小象和阿玲的印象,以此检测学生的默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的   1.看图学文,理解词句,了解初冬早晨的景物特点;   2.练习用比喻句说话。   教学过程   运用多媒体课件,感知课文内容   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初冬早晨的雾中景物图,让学生由远而近地观察画面,并口头描述画面内容,然后,通过课件显示雾散以后的初冬晨景图,让学生由远而近地说说景物的变化。在学生两次口述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课文。   说明:课文中虽有一幅彩色的插图,但这幅图并不能显示各种初冬景物的特点,多媒体课体中清晰的画面效果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这种逼真的生活情境不仅给学生带来了愉快…  相似文献   

11.
《初冬》一课重点词及比喻句的教学□安徽蚌埠第三实验小学安磊《初冬》是小学语文新编教材第三册中一篇文质兼美的讲读课文。作者恰当运用了对比、比喻、重叠词等手法,描绘了雾中和雾散后景物的不同特征。教学中我是这样考虑的:一、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深化...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   1 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初冬自然界的景物的特征 ,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引导学生品词析句 ,进行词、句训练。   3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  引导学生品词析句 ,体会课文用词用句的精妙之处。  教具准备 :计算机、实物影仪等。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课文主要写了初冬的什么 ?分哪两个部分来写 ?哪几个自然段写下雾时的景象 ,哪几个自然段写雾散后的景象 ?  二、讲读课文   (一 )讲读第一段 (1~ 4自然段 )   1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3.
《初冬》是一篇描写初冬时节田野雾景的散文,文章短小,语言简洁、朴实。意境清新、优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如何让学生感受课文优美的意境。感悟语言的内涵呢?在以往的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教学环节中,我只是单凋地出示一个个生字词。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  相似文献   

14.
本篇课文是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语文》第一册第十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重点讲读课文。第十二单元是“鉴赏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上承第十一单元的中国古代诗歌单元,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单元之一。我认为讲授本单元应处理好与前面单元的联系,使学生能以时间为序将诗歌的有关知识连贯起来,以期条理化、系统化。通过讲授本篇课文,使学生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初冬季节自然界的一些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是怎样运用确切的词语描写景物的。 3.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秋天过去了,天气渐渐冷了。这时候什么季节到来了?说说在这个季节里你见到的自然景象。 1.板书课题:30.初冬读课题中的生字。初chu。正音。“初”是什么意思?(表示起头、开始。例:“初学”、“初中”。) “初冬”是什么时候?(冬天刚刚开始。) (说明:课题中的生字开始教为宜,这样便于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既要教生字,又要教生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第六组课文是整个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组课文,”学习时,要注意综合运用小学阶段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詹天佑》是这一组的第二篇课文,也是整个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出现了四个关联词语。教学时.可抓住关联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初冬》这篇课文,描写的是一个初冬的早晨,下雾时和雾散后的美丽景象。文中对雾散后景色的描写是非常优美的。“雾慢慢地散了,太阳射出光芒来。……柿子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像一个一个的红灯笼。树林里落了厚厚的一层黄叶。只有松树、柏树不怕冷,还是那么绿。”根据这段文字,课本上配有一幅插图。为了更好地发挥插图的作用,我在全文教完之后。让学生根据文意给图上颜色。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个个动脑动手,边读文边上色。我看到,学生都能根据课文的描写,把柿子涂上红色,落叶涂上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设想 1.高中语文第四册共两个古代散文单元(第五、第六单元),学习这两个单元的目的是“使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赏水平有所提高”。《祭十二郎文》是其中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所以首先应从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角度出发,安排学生自学课文,熟读文章,积累文言知识,了解文章大意。  相似文献   

19.
一、说教材 《黄鹂》是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1篇课文。本册书现代文阅读共三个单元,每单元围绕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以文体组织课文。  相似文献   

20.
结合二类课文教学提高以“读”助“写”能力江西刘先英结合二类课文教学,逐步提高学生以“读”助“写”能力,我认为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一、学习二类课文,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读写基本功训练比如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在教学这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