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我国新闻界有一种说法,消思写作强调写好导语,但不必强调结尾。于是,有人按这种说法把消息结构的特点概括为"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对有些消息写作采用头重脚轻的"倒金字塔"式结构,讲完就止,自然不必讲究结尾。对短消息写作更应如此。因为,这样的消息把主要事实写清楚即可收笔,无需再加什么结尾。但是,却不可依此论点,而忽视一般较长的消息写作应有个结尾的问题。我国古人写文章讲究既要"凤头",又需"豹尾"。这是说好文章的开头像凤凰的头那样绚丽多彩,结尾又如同"豹尾"那般精悍有力、文采斑斓。其实,大量的消息写作也应如此…  相似文献   

2.
大凡好的文章无不讲究开头,也无不重视结尾。因为漂亮的结尾能使文章增添光辉。关于文章结尾,古人有过很多好的看法。有的主张结尾要如“撞钟”,“清音有余”;有的主张要如“豹尾”,“响亮有力”;还有的说应如“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消魂欲绝”,等等,不一而足,这充分说明文章结尾之重要。新闻写作也应如此,美联社特派记者休·A·马利根就说过:“我常常在最后一段下的功夫比在第一段下的功夫大,因为我希望那真正动人的最后一行话将使编辑高抬贵手,不致砍杀我努力的成果。”通常新闻的结尾主要有这样几种写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尾大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无尾式结尾(没有独立结尾段),一种是有尾式结尾(有独立结尾段)。结尾既要收束全文,又要给读者留下最后的也是深刻的印象,要富有启迪性。写作理论认为,结尾写作最基本的原则是,要自然。这就是说,独立结尾段,有或没有,都应当是自然而然的,不能给人以牵强附会之感。要做到自然,就应顺乎行文气势,顺乎内容运转方向,当止则止,止得恰当。无尾式结尾。其特点是突然煞笔,中断阅读思路,给读者留下奇特而生动的一个“空白”,促使读者去思索领会。这种方式多用于叙述体文种。如消息,是非情节性的叙述体文种,报道新闻事件,传  相似文献   

4.
《晋书·顾恺之传》中有这么一段文字:“(恺之)尝图裴楷像,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面颊上添三毛,确是不算多,但画中人像却由此而“神明殊胜”,真是一件花力气不多而收效甚大的美事。试想一想,如果我们的记者能把大画家顾恺之的这一手段学到家,用于消息的写作,岂不妙哉! 我们一些人对于消息的导语写作一向很重视,而对于结尾却往往不是这样。有的甚至根本不屑以写结尾。认为消息的结尾本来可有可无。虽然,有些消息是可以没有结尾的,但这不应成为所有消息不写结尾的理由。而且从广义角度看,凡文有头就有尾,那种被认为没有结尾的消息其实也有结尾,它最后面的文字就是结尾。当然,这里在说到“颊上添毫”的方法时,我们仍然是从狭义的角度、针对那些有结尾的消息来说的。  相似文献   

5.
新闻的传统写作,一般地讲,包括消息写作和通讯写作。在这里,我们着重谈谈关于消息的传统写作方法问题。消息的结构,大都是由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组成。但有的不写背景,多数井不写结尾。不过,导语和主体两个部分,则是每篇消息必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导语,就更为重要。我们常说,一篇消息只要写好了导语,就算基本写成了。这说明学会写消息导语,是写好消息的一条重要方法。至于具体到每篇消息到底如  相似文献   

6.
报纸消息结尾以“据”字起始的一种新闻写作格式,本文简称为消息“据”式结尾。常见的消息“据”式结尾有:据悉,据了解,据介绍,据统计,据报道,据某单位某人说,等等。稍加观察不难发现,“据”式并不仅仅出现在消息结尾,在消息导语、背景、主体中也不鲜见。但是,时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报纸,“据式”结尾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已经蔚成一种新闻写作格式。面对着消息“据”式结尾勃兴的现象,到了该探讨一下它的运用得失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7.
新闻的结构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篇新闻的高下优劣、成败得失。为此,写文章需要谋篇布局,这就像盖房子讲究结构一样,新闻写作也是讲究结构技巧和新意的。新闻的结构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背景等几部分组成。这几个部分在一个统一的系统中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一篇文章从定题、搜集  相似文献   

8.
报纸消息结尾以“据”字起始的一种新闻写作格式,本文简称为消息“据”式结尾。常见的消息“据”式结尾有:据悉,据了解,据介绍,据统计,据报道,据某单位某人说,等等。稍加观察不难发现,“据”式并不仅仅出现在消息结尾,在消息导语、背景、主体中也不鲜见。  相似文献   

9.
有位老新闻工作者经过大量的新闻实践后,总结了这样一句话:写新闻要“龙头、猪肚、凤尾”、所谓凤尾,就是指凤凰的尾巴,羽毛色泽艳丽,摇曳多姿.美联社特派记者休·A·马利根曾说过:“我长期以来一直信奉:一篇报道既要有好的导语,也要有一个有力的结尾.事实上,我常常在最后一段下的功夫比第一段下的功夫大,因为我希望那真正动人的最后一行话将使编辑高抬贵手,不致砍杀我努力的整个成果.”穆青同志曾在《关于新闻改革的一点设想》一文中提醒大家;“新闻报道不仅要注意开头,还要注意结尾”.结尾是通常新闻结构中导语、背景、主体、结尾、标题五个组成部分之一.上乘的新闻结尾,不仅可以深化主题,而且还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引起思想的共鸣.那么,如何让自己的新闻结尾具有深化主题,强劲有力,含意不尽,耐久回味呢?笔者结合自己这几年新闻写作的实践和学习,感到应当掌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有的同行说:“概括,是新闻写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叙述手法。”言之有理。不论写消息,还是写通讯,必要时概括得好,不仅能使报道简短精练,又能使读者从寥寥数语中可窥全貌。所以,许多精彩的新闻作品,写作都离不开概括,并且把准确的概括和细节的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否则,在新闻中孤孤单单罗列事例,尽管每个事例是精彩的,却无法捏拢,更难写成一篇完整之作。再有,一条消息或一篇通讯,开头和结尾以及英发每个段落的启承转合,有时也离不开概括。只有概括得当、巧妙,消息或通讯不只有  相似文献   

11.
一、倒金字塔消息结构的特点 倒金字塔消息结构是以最重要的事实开头,把最新鲜、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摆在最前面,依次递减,以最不重要的事实结尾。它是按重要性递减的方式来安排报道内容层次和各项事实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方式。采用这一结构.就要把最重要、最精彩或最有吸引力的事实放在文章的开头。  相似文献   

12.
陈则周 《新闻三昧》2006,(11):41-42
写文章需要谋篇布局,这正如盖房子讲究结构一样。新闻中的消息这一体裁也讲究结构。我从事新闻工作时间较长,特别当了多年的党报要闻部记者从事时政报道,约刊登过近2000篇的新闻报道。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对如何写消息报道,特别是对如何“架构”成篇有了一定的体验,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谈出来,就教于同行。消息的基本构成是由新闻标题、消息头、新闻导语、新闻躯干、新闻背景、新闻结尾部分组成的。如何把这些零部件组装起来使它组成一个适当的新闻结构形式呢?建筑师盖房子要因材施用,因地制宜,才能盖出较理想的房屋。作为记者要因材(这…  相似文献   

13.
民生新闻往往反映的是百姓身边的事,电视民生新闻写作中既要注重导语和结尾的写作,熟练运用导语和结尾写作的各种手法,也要讲究叙事方式,注意"闲笔"的运用,以达到吸引观众、留住观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短篇小说的写作,讲究开头结尾“砍两刀”:开头要“抓”人,引人入胜;结尾要“留”人,让人回味。而新闻的写作导语的“刀法”通常比较讲究,结尾则“砍”得少见“功夫”,可谓“头”重“脚”轻。应该说,这是新闻写作的一个缺憾。笔者以为。一篇新闻要想写好,也应注意“砍两刀”。这样,可使新闻更趋完美,更能“抓”人、“留”人。 下面,从《人民日报》等报新闻报道中精选导语结尾几例,分别予以赏析。  相似文献   

15.
一条消息应有新闻诸要素,方能交代清楚报道的事实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满足读者了解新闻事实的欲望,这是消息写作做到规范化的前提。但是,在消息中如何正确和巧妙地运用新闻诸要素又大有讲究。 初学新闻写作者一般认为,新闻诸要素运用起来比较简单。写消息时把这些要素凑起来就成了。有时丢掉一两个要素也照样发稿。因此,当前一些消息存在着这样的毛病:运用新闻诸要素有的是照葫芦画瓢,造成写作上的一般化、老一套;有的丢胳膊少  相似文献   

16.
结尾的技巧     
一条激动人心的导语,一段具有概括性的趣闻,一件能引起读者共鸣的趣事,可以使一篇报道生辉。同样,一个好的结尾,也可以使文章在结局达到高潮。因此,世界上一些名记者都十分讲究消息结尾的构思,常常为此绞尽脑汁,设想出一个别致的结局,来吸引读者直到看完他所写的全部报道为止。下面是两条外电消息,原文不长,为便于研究结尾写作技巧。现将全文转抄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这一讲主要谈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适合于各种消息的写作. 有的同志会说:“写消息很简单,找几个例子,再加上个帽子(指导语)就成了,用不着下什么功夫”.其实,这个看法是对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不甚了了.严格地说,对新闻写作还未入门,说的是一句外行话。即使是一条三五百字的短消息,写作上最根本的要求也必须具备.否则,就不成为消  相似文献   

18.
写文章 ,前人主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有了物 ,也就是有了充实的内容。还要讲究谋篇布局 ,使之条理贯通 ,疏密有致 ,即做到“言之有序”。当然 ,在“有物”、“有序”的基础上 ,还要讲究“言之有文” ,这里的“文”是指“文采”而言。元代文学家乔梦符在论写作时 ,有“凤头、猪肚、豹尾”三比。他说 ,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 ,要有像“凤头”一样的开头 ,“猪肚”一样的内容和“豹尾”一样的结尾。这三种比喻非常形象。一篇文章若能有如此精彩的开头 ,一看就可以抓住人心 ,吸引读者 ;进而读到饱满的内容 ,如食美味佳肴 ,可以饱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人物消息越来越受到作者和读者的青睐。人物消息报道的对象是以人及以人做的事为主。那么,写作中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人物的职业(务)、单位、年龄、政治面目、称号,以及身高、相貌等等。这些,我们称它作“背景材料”。写好一篇人物消息,诸如深入的采访、结构的安排、角度的选择、语言的提炼……固然重要,但人物“背景材料”的运用也不可忽视。运用得好,对于深化主题、不落俗套、真实自然都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从结构上说,人物消息同其它消息一样,有导语、主体及结尾(尽管许多消息没有明显的结尾部分)。目前,见于报端的人物消息往往习惯将人物  相似文献   

20.
二、要件趋向众所周知,一条完整的消息大致可分为导语、背景、主体、结尾等几大部分,也可称为几大要件。只有对每一要件都精心写作,组装起来才会质量优异。改进消息写作,不妨从每一要件的改进着手。研读这14篇获一等奖的消息,大致可以明了要件改进的基本趋向。(一)导语趋向简明导语居于篇首,是“寸金之地”。导语写得如何,对全篇举足轻重。导语的写作最考验记者的功力。传统的导语写作要求全面,五个“W”加一个“H”,这样做对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有好处,但是如果成为一条“铁律”,又会使消息头重脚轻。实践中,现在的导语写作已经走出了这个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