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新闻写作不同报纸、广播。报纸记者写作时仅仅考虑文字是给人看 ,广播记者写作时仅仅考虑文字是给人听 ,而电视记者写作时 ,既要考虑看 ,又要考虑听。为眼睛而写电视是视听兼备的传播媒介 ,人们接受电视传媒的方式是通过电视屏幕收看。首先 ,观众用眼睛观看画面 ,在看画面的同时接受着声音的传达。很难想象 ,无声音的画面或无画面的声音在电视中传达的效果。正因为这种声画结合的特点 ,决定了电视写作为眼睛而写的基本规则。为眼睛而写就是遵循视觉逻辑。当记者提笔写作时 ,应该时时刻刻考虑到观众收看电视的接受态度和方式 ,这种方式对…  相似文献   

2.
林薇 《视听界》2002,(4):25-25
电视新闻的写作依据来自画面,用以弥补视觉语言的局限性,起到说明、补充、升华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新闻写作不是游离声画的,而是与声画取长补短,和谐统一的。因而,电视新闻的写作有别于报纸新闻和广播新闻。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记者在撰写新闻稿件时,必须懂得视觉逻辑。这是电视新闻写作同其它新闻媒介的新闻写作不同的显著特点之一。所谓视觉逻辑是指新闻文字受画面支配这一现象。记者撰写的新闻稿件、登在报上,读起来顺口,在广播中播出来,听着顺耳,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稿件能与画面相配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种新闻样式都离不开导语。虽然导语只是开头的一两句或一段话,但它把整条新闻的中心内容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来了,起到了统领全篇、引人入胜的作用。作为新闻体系中的后起之秀的电视新闻,毫无疑问也必须具备导语。然而,人们重视的往往只是电视新闻中文字稿导语的写作,而对于摆在电视新闻前面的一个或一组画面是否具有导语性质,则很少有人从理论上加以探讨,在工作中也常常被忽略。那末,电视新闻有没有画面导语呢?我认为是有的。电视新闻是多种传播符号组成的,声画结合、视听兼备是它独具特点而自立于新闻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稿件是供播音员朗读、配合受众收看画面时收听的,其写作有着不同于印刷及广播新闻事业的规则。一、电视新闻稿件的写作要依据画面图像这是指电视新闻稿件写什么、怎么写通常情况下都应该取决于手上的图像资源。这是由电视的媒介性质决定的,而且电视毕竟是视听结合的艺术,视觉效果的呈  相似文献   

6.
画面不真实导演出来的画面。不是正在发生的事实行为,而是过去发生的,记者为了表现那段事实,人为地去"再现"、摆拍。其结果是观众在解读新闻的过程中发现人物行为举止的别扭而感到不真实。有条新闻反映的是植树造林,记者到现场一看没几个人在干活.  相似文献   

7.
王思 《记者摇篮》2008,(4):62-63
目前,有些电视新闻不尽人意,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画面内容平淡,缺乏多层面、立体化的信息感染力。有的记者不是认真研究采访的事件、对象,不是努力寻找信息含量丰富的画面角度,而是随意性较强地见什么拍什么、心中无数,这样的电视新闻很难引起观众的视觉感知兴趣。  相似文献   

8.
<正>电视新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信息接收方式,看电视新闻对很多人来说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生活习惯。而作为电视新闻的制作者,记者的责任就是观察、记录和传递。准确无误地传递信息,这只是记者职责的一部分,信息传递出去了,却因为制作得没有意思,观众不喜欢看,这样记者所在的电视新闻机构不但失去了竞争力,而且观众也难以实现自己的知情权。电视新闻机构和记者不能强行要求观众:你要想得到信息,必须收看我们的节目。作为一个信息传递多样化的时代,记者要想方设法让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稿是配合电视新闻图像的播出,叙述新闻事实,供播音员诵读的文字稿。它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条条音画兼备的电视新闻。所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笔者因工作原因接触大量各地各级的电视新闻稿件,发现近几年电视新闻稿件的写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就此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0.
抠像是指“以电子方式将二级画面切至基础画面之上。”抠像画面并不是摄影机拍摄的基础画面所包含的内容,而是用电子技术“挂”在基础画面之上的图像。抠像在电视新闻中运用广泛,主播报道新闻导语时,在其旁边抠入与该新闻有关的小屏幕,不但优化画面构图,使画面富有动感,而且增加一条信息通道,提高新闻信息易受性。但是,电视新闻抠像应注意哪些问题?本文以香港无线电视  相似文献   

11.
刘朔 《新闻传播》2012,(1):68+70
电视新闻是电视各种新闻内容和新闻报道形式的总称,也是电视节目的骨干和主体。对于电视新闻而言,若是只有单纯的画面其含义往往就会比较模糊和游离,因此容易让观众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为了让电视新闻更加地清晰和准确,并且最终完成叙事的功能,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工作人员就必须借助文字和语言来解释和阐述新闻。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新闻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体现出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是将广播新闻"听"的特点与报纸新闻"看"的特点相结合,这样观众才能通过文字和语言对电视画面中提供的新闻真实性有全面准确的了解和判断。本文主要是通过一些电视新闻写作方面的例子来对其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稿是配合电视新闻图像的播出,叙述新闻事实,供播音员诵读的文字稿.它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条条音画兼备的电视新闻.所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电视是一种视听兼备的传播媒介,其特有的声厕并茂、形象生动的传播方式,为观众提供了最快、最有内涵、最详实的各类资讯。在电视新闻里,画面是主导因素,文字则是从属于画面的部分。因此,电视新闻解说词要和画面巧妙地结合起来。从某种程度上说,解说词的写作即“写画面”。  相似文献   

14.
当前,新闻改革逐渐深化,大众需求趋向多元化,媒体竞争日趋激烈,面对观点不同、角度多变、质量参差不齐的稿件,作为新闻编辑如何筛选出好的稿件,汇编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可听可视性强的精神食粮,新闻编辑的思路和技巧显得越来越重要。一条好的电视新闻,关键在于运用精彩镜头,把现实生活中富有特征的事件和人物生动形象地凸现出来。例如:要编辑一条新闻,首先记者送来了拍摄画面(含现场声),编写了文字稿(含字幕设计),但并不等于完成了一条新闻。编辑的任务是让  相似文献   

15.
采访的重要性,新闻记者都是清楚的。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电视台的记者,却往往偏重摄像,忽视深入采访,从而影响了电视新闻的质量。因此,如何搞好电视新闻采访,写出有份量的电视新闻解说词,是摆在广大电视台记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当前提高电视新闻质量的关键。(一) 电视台记者忽视深入采访,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 第一,注重拍片,忽视采访。有的电视台记者片面地认为,电视新闻是讲究画面构图的,文字水平高低无所谓。因此,只满足于拍摄满意的图像,不愿意下功夫深入采访写好解说词。第二,等“客”上门,懒于采访。长期以来,有  相似文献   

16.
<正>一、电视新闻必须有完整文字稿声画结合、视听兼备的双通道传播形式是电视新闻的基本特征。与其它类型的电视节目不同的是,电视新闻有一篇完整的文字稿。它以播音语言为主要传播手段,新闻文字稿不是依附于画面的电视解说词,也不是对电视画面的说明和补充。虽然从形式上看,新闻事实靠“画外音”表达,可是电视新闻的“画外音”不是断断续续的解说,而是新闻要素齐全的完整叙述(新闻评论节目在叙述外还包括评  相似文献   

17.
叶洁琼 《新闻窗》2013,(2):47-47
电视新闻同期声是指伴随画面而存在的声音,通常有两种,一是记者或主持人的现场解说,记者与被采访对象的谈话交流;二是录制画面时录下的效果声。一则成功的电视新闻往往是画面、解说词、同期声融为一体,同期声不是画面的点缀,而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形式,通常是电视新闻的点睛之笔。如何合理运用同期声,让其成为电视新闻的亮点,是当前新闻记者实践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稿件作为配合新闻画面播放的文字稿,具备传播新闻讯息的重要功能.不同于其他新闻媒介的写作形式,电视新闻稿件在撰写过程中,记者必须充分考虑视听因素,因此记者应充分掌握电视新闻稿件的采写技巧,从而提高新闻内容的质量.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视角,以电视新闻报道要点为切入点,分析阐述了目前电视新闻稿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电视新闻稿的采写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与文字新闻不同,电视新闻牵涉到声音和画面的配合,文字写作虽然仍是电视新闻传播信息的重要方式,但画面形象对文字写作的制约却是不容忽视的。电视新闻写作就是要发挥多种符号  相似文献   

20.
电视的节目形态不同于报纸、广播等媒介,而电视新闻的写作与其它媒体的新闻写作更具有差异性,也正是这种差异才使得电视新闻更直观、更容易让人接受、理解。本文通过电视新闻写作中的一些要领,帮助我们的记者,特别是刚涉入电视传媒的记者对电视新闻写作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让我们的电视新闻更具可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