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媒体时代广播资源整合与共享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的兴起,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推进,广电行业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全媒体时代.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互融合,媒体间的竞争不再是同质媒体间的竞争,已形成了多极面、多媒体竞争的局面.在激烈的竞争中,传统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主要媒体的广播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成百上千的音频发布者成为广播的竞争对手,受众呈现碎片化趋势.但是,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广播媒体在各项重大事件的报道中,彰显广播独有的优势和魅力,在面向基层、面向"三农"、面向城市移动人群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传播优势和地位不可替代.面对新的形势,整合与共享广播资源尤为重要.加强广播电视节目内容资源的整合,加快广播与各类媒体资源的融合,努力打造全媒体广播是现今广播发展特别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公交车载移动电视的传播优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近,杭州广播电视集团拟成立公交车载移动电视公司。这标志着继报刊、广播、电视、户外、网络之后,公交车载移动电视将以"第六媒体"的姿态在杭州传媒市场兴起。 公交车载移动电视作为一种全新的大众传播媒体,其目标受众就是在城市公交车移动过程中短暂停  相似文献   

3.
公交车车载移动广播作为一种全新的大众传播媒体,已经在中国传媒市场兴起。发展公交车移动车载广播的目的就是抢占新的传播媒体,争夺移动收听群。  相似文献   

4.
移动媒体的受众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经的弱势媒体-广播因为移动受众迎来了发展的"第二春".移动电视的出现,把电视以前成功冲击广播的声画兼备的优势和广播的移动优势结合起来,似乎要再一次形成对广播的冲击.本文试图探求车载移动电视能不能对广播受众的收听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分析受众在移动环境中选择移动电视还是广播的主要原因,找出到底是哪些因素决定受众对移动媒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张宁  杨柳 《青年记者》2016,(8):55-56
广播媒体依靠独特的伴随性、补缺性、移动性等优势,历经电视技术和电脑互联网技术的残酷考验而坚强存活.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些优势可能都逐渐被消解和替代,广播媒体面临着新的竞争危机和生存考验. 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媒体面临“融合新变局” 1.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先发优势被逐渐拉平和消解 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下,广播媒体可谓“先声夺人”,率先与新媒体实现对接.在此过程中,广播媒体数据轻量化的优势尽显,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同一节目内容的音频数据所传输的数据量大大低于视频数据甚至图片数据,所以较之报刊、电视等媒体,取得了与新媒体对接的先发优势.但是随着以4G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普及,数据传输速度的大幅提高,高质量的图像逐渐实现了高速传输,广播媒体的先发优势被逐渐拉平和消解.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汽车时代"的到来,可以"解放眼球"便于移动收听的广播媒体重新进入时尚人群的主流生活。类型化的汽车广播正好顺应城市广播主流听众不断转向车上移动人群的发展潮流,从都市移动人群收听多元化需求入手,创新汽车广播发展的模式,以"服务性引发必听性",使汽车概念的电台成为听众的忠实朋友。  相似文献   

7.
范新爱 《传媒》2016,(13):47-49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与挑战,上海东方广播电台依托信息化技术,主打社交概念,打造专注于移动社交的广播平台"阿基米德FM".同时,注重大数据技术研发利用,打造"广播梦工厂"和广播云平台,推动生产流程的再造与优化,试水"新闻+"转型,力争实现从传统广播向数字移动广播的转变.当前,在新媒体技术和受众需求的作用下,媒体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各媒体纷纷寻求新常态下的转型路径.如何在全媒体时代抢占市场先机?如何应对新的时代机遇和挑战?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打造数字移动媒体的实践,为传统广播的转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相似文献   

8.
刘玲 《新闻爱好者》2012,(16):75-76
广播媒体素以"新闻立台"作为自己的生存之道,由此可见广播新闻类节目在广播传媒的龙头地位与骨架作用,然而现如今,随着网络等媒介的兴起,以及综艺娱乐节目的不断冲击,广播新闻类节目的"老大"身份已岌岌可危,于是为了优化节目质量与提高收听率,各级广播媒体重启"评论强台"战略,借以挽回广播新闻类节目日渐下滑的态势,在广播新闻类节目中,有意识地强化评论,已然成为广播传媒振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杜雯 《今传媒》2016,(2):138-14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各类手机终端不断革新,移动终端费用下降,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在接触率上会战胜传统媒体.面对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广播媒体如果还是故步自封,终将会被时代淘汰,革新势在必行.改革并不是以互联网为敌,而是将互联网作为工具.依托广播媒体现有优势,结合受众需求,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创建广播生态生活圈,让广播媒体深入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让声音永恒.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交通业的发展,广播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呈现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发展势头,各地交通广播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兴起就是最好证明.相对于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播的优势在于"动"和"快",这也是在飞驰的车辆中、在漫步的道路上,在广阔的田间地头,广播"大有作为"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1.
郑潇 《青年记者》2017,(23):80-81
广播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时效、强交互的媒体在几大传统媒体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今在“互联网+广播”的融合过程中,尤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端流量的放开,车载媒体便携化程度加深,移动端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广播媒介的生态格局发生着显著变化.广播的移动互联网融合之路为广播找到了全新的形态,从品牌生态进化来看,广播的品牌生态体系也将经历进化和重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徐定华 《中国广播》2016,(10):65-68
随着以"两微一端(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异军突起,唱衰传统媒体的声音就不绝于耳。尽管同报纸、电视两大传统媒体相比,广播电台因汽车收听人群增加受到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的冲击要小,但是随着网络电台的兴起,车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广播电台的市场份额也将被新媒体不断蚕食。本文拟以金华交通942广播的成功转型为例,与大家一起探讨地方广播如何利用新媒体的即时、互动、跨时空等特性,对原有的广播模式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实现"突围",进而打造出一个具有新媒体特质的新型广播。  相似文献   

13.
黄睿 《中国广播》2016,(7):84-87
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收听市场面临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和网络电台及其移动音频类应用的兴起,个性化栏目和个性品牌竞争成为发展趋势。在新的媒体环境下,需要重新认识广播个性化的内涵,回到广播本质,重塑声音意识和精品意识,研发新的节目样态,开发个性化音频产品。  相似文献   

14.
朱珊 《中国广播》2018,(4):67-69
移动互联时代,音频类客户端(App)飞速发展。本文聚焦传统广播移动音频客户端发展之路,引用"喜马拉雅FM""蜻蜓.fm"和"阿基米德FM"等案例,分析研究传统广播媒体应如何运用人才资源、社会影响力和公众权威等方面长项,制作优质声音产品,打造音频社交平台,让广播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数据"的兴起,数据新闻成为媒体争相尝试的新闻生产方式,但是广播节目的尝试却稍显落后,这既与广播自身特点有关,也是数据新闻生产的思维模式转换不畅的结果.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数据新闻在广播节目中的应用困境,结合数据新闻的核心要素,探究数据新闻在广播中的应用路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手机、互联网等新兴移动端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的地位正在发生着改变.广播节目可视化是当前广播搭乘融媒体快车,摆脱单一表现形式束缚的有效措施.如何使传统广播与新媒体在融合中凸显优势发挥最大效用是媒体发展的方向,本文将寻求如何打破广播工作单向固化流程,探索广播慢综艺与融合媒体的新思路,打造全新可视化广播节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移动数字媒体的广泛使用,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媒体融合时代的数字生活方式已经越来越明显.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各种各样的移动APP日益增加,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拓展形态不同、功能各异的移动应用开发.广播作为一种媒介,用来传播各种节目,这样的传统媒体发展已经相对成熟.随着近几年移动数字媒体特别是移动社交媒体的发展,音频广播节目遭到严峻的挑战.在媒体融合时代,广播节目进一步发展,突破技术的限制,积极引入移动媒介技术特别是大数据时代和社交媒体时代的科技红利,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移动新媒体元年的2013年,随着3G网络的规模化发展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智能移动终端+APP"的移动新媒体模式改变了中国传媒产业的格局。笔者将根据赛立信在70个城市进行的听众研究数据,分析近年来中国广播在新媒体冲击下的市场发展趋势。 广播听众及其收听习惯的变化趋势广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现实听众达6.7亿。据赛立信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电视媒体的受众接触率在诸媒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及配套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我国媒体形态从以"纸媒+广播+电视"三大渠道为主的传统媒体时代,逐步过渡到以"移动终端、纸质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卫星通信"等多种媒体全时段、全覆盖、全受众的"全媒体时代"。本文以"现实需求促进业务更新"为切入点,展开讨论全媒体时代高校教材出版现状、创新手段和未来发展趋势,并对部分研究结论进行量化建模与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急剧膨胀的微博用户正在改变着互联网的舆论格局,百余字的"微言"蕴藏着不可小觑的力量,正在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徽"时代,在传统强势媒体与新媒体的双重夹击下,作为传统、弱势媒体的广播,应该选择怎样的突围路径,从而实现逆势上扬呢?这是每一个广播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所必须思考并做出积极回应的问题.路径之一:无须成为新媒体,但要尽量新媒体化所谓新媒体化,就是借助新媒体技术及其媒介形态,使广播在符合新媒介趋势的平台上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例如广播进入网络新媒体领域,不但可以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大大增加频率数量,培育并细分市场,同时还可以借助网络的富媒体技术和互动特性,实现由单一音频的单向传播升级为音视频同步和双向传播的广播新形态.再如,广播进入移动新媒体,借助移动新媒体的移动互联技术实现随时随地在线收听或离线点播收听,从而突破传统广播的地域局限,使广播进入细分与聚合的巨大市场.到那时作为传统、弱势媒体的广播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自豪地宣称:广播摆脱了窘境,进入了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的全媒体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