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怀孕的时候,我读了一些美国的育儿书。美国人在孩子刚刚出生时,就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们与父母分床、分室。当孩子逐渐长大,父母便开始刺激孩子独立自主的欲望。“你想做什么,你可以去做,你可以失败。”到孩子十几岁时,便让他自己开车,自己赚钱,自己作决定……美国人是不  相似文献   

2.
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做了父母之后,才开始渐渐地理解和悟透“孩子”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孩子,应该是我们向生命的丛林放飞的鸽子。他们的翅膀会将自己引向他们渴望的那片蓝天;他们将用自己的方式谱写一支也许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生命之曲。给他们一些自由追求的空间吧,给他们一枝画笔,让他们给自己的梦想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吧!  相似文献   

3.
正你总是希望可以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希望他们的成长没有任何障碍,你变得焦虑不安,在纠结中带着犹豫。从健康到习惯、从喂养到营养、从玩耍到学习,从细节到好习惯,你该给予孩子最适合的陪伴。关注"中国父母最应该知道的"系列图书,这些父母须知让你开始从容面对孩子和自己。  相似文献   

4.
Marcia 《幼儿教育》2013,(Z3):26-29
让孩子做家务,可以培养孩子的做事能力和责任感。但是许多时候孩子不愿做,原因和成人一样,家务一般单调乏味,而玩玩具,看电视,玩电子游戏轻松愉快。介绍加拿大父母的一些方法,也许能帮你让孩子愉快地做家务。1.给孩子适合他们年龄的家务给孩子分配家务时一定要适合他们的年龄。如果家务事太难,孩子很可能会望而却步。给孩子一些容易做的事,慢慢地训练他们。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再给他们增加家务的难度和责任。  相似文献   

5.
这封信曾让多少国家的父母动容.我把它再一次放在这里,让中国的父母再仔细地看一遍,用心去看,然后在午夜来到你孩子的床边,凝视着孩子的小脸,望着望着,也许你能悟出许多许多……  相似文献   

6.
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是当代教育的重要原则。但是,父母却总是担心孩子受苦受累,因此让孩子错过了一次又一次体验的机会。看看本文小作者的几篇日记,也许你能有一点感悟。  相似文献   

7.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有这样的体验:小时候孩子总是特别乖,父母说什么都听,可到了4岁左右,孩子开始不那么听话了,开始会说“不”了,这让父母很苦恼,于是,“你以前很乖,现在越大越不听话了”就成了很多父母的口头禅。其实,4岁左右的孩子出现不顺从家长的现象是很正常的,因为3-5岁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阶段,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是一种成长,一种进步。父母应该就事论事,理解并引导孩子,不能简单而不加考虑地说:“你以前很乖,现在越大越不听话了。”经常听到父母的这种评价,孩子会不知所措、莫名其妙,还会产生自卑感,感觉自己很无助并开始否定…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学校为孩子的父母提供了许多机会,让他们协同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有些私立学校还要求父母对学校教育给予帮助,并根据他们的努力程度和效果来减免孩子的学费! 作为老师的助手,你也许应老师的要求而给孩子示范朗读,或听孩子朗读、帮老师评阅试卷、维持纪律、提供“一对一”的帮助、参加某项活动、帮助打印试卷、出黑板报、举办展览等。在帮助学校老师的过程中,你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和看到孩子在学习上不断进步,也可以及时发现孩子的某些问题。你可以看出:孩子与老师的关系如何?他是否积极提问并发表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你怎么越大越不懂事了?”—“你怎么就不像隔壁的小林呢?看他字写得多好啊!”—“别跑别跑,要摔倒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常常会这样对他们的孩子说。父母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我是为了孩子好呀!可是,父母们一些不当的说法常常会让孩子们备受困扰:我真的就那么差了吗?隔壁家的小林样样都好,我就是没人喜欢的吗?所以,亲爱的家长们,千万别“随口说说”,有时候,你无心的话也许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不适于对孩子说的5句话。1.“你怎么越大越……”典型说法:“你怎么越大越不听话了。”“你怎么越大越不乖了。”“…  相似文献   

10.
《山东教育》2008,(7):126-126
孩子做事拖拉是令父母头疼的事,有时父母怎么催促都不管用。难道是孩子故意想让父母生气吗,当然不是。孩子对时间的感觉跟大人不同,他们某种程度上生活在“没有时间”的状态下。当父母催促时,他们会感到不舒服。“8点钟你必须到幼儿园!”这话让孩子听起来很抽象,他们对此根本不理解。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孩子被看成是全社会的,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有些孩子称呼父母直呼其名……美国家长经常对孩子说的是:“我爱你!”“孩子,你很棒,父母为你自豪!”他们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但在生活中。对孩子的费用方面很抠门,有时还很“残忍”,经典的故事是:孩子跌倒,家长不会去帮忙,让他们磕磕碰碰自己爬起来……  相似文献   

12.
尴尬的父母     
当今的孩子确实是“人精” ,你看 :“他们早早地会爬会走会说外语 ,不足周岁就能拆玩具听电话和使用遥控器……” ,我想 ,如果说年轻的父母们看着自己的孩子几岁便能烂熟游戏机玩残电脑仍然喜忧参半的话 ;那么当他们看见自己的孩子 10岁便开始春心萌动悄悄“恋爱”并开始嫌弃自己时 ,一定是坐立不安、如临大敌的了。可怜的父母们这时才发现自己精心培育的“希望”竟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在高度竞争的现代社会里 ,父母们当然不想使自己的孩子落于人后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父母们的良好愿望 ,于是教他们说外语 ,用遥控器 ,玩电脑 ,…  相似文献   

13.
妈妈,你说我是漂亮还是丑?我觉得我们班的某某同学很漂亮,只是有点太矮。无意间十岁的女儿提出了美与丑这个问题。这首先是令为人父母者高兴的事情。因为这说明孩子逐渐有了爱美之心,逐渐有了审美意识,内心也逐渐丰富细腻起来。作为孩子,也许你曾向父母询问过这个问题;作为父母,也许你的孩子曾经向你询问过这个问题。你得到了怎样的回答?你又是怎样回答孩子  相似文献   

14.
由于工作竞争的压力,许多父母把孩子的时间填得满满的,对孩子的教育是如何考上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在孩子心目中,我只要学好了,别的都不用理会,甚至为所欲为.在父母心目中,你只要学好了,别的都不用管,自己任劳任怨.孩子不理解父母望子成龙的一片苦心,父母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不理解他们的一片苦心.恶性循环,孩子的心离家长越来越远.作为班主任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帮家长和孩子建立起这种沟通,就从一年级开始.从现在开始,让沟通形成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5.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么说:“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的确,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可以见到一些家长不停地抱怨自己的孩子:“你怎么这么笨,干什么不像什么”。不知道这些父母在责怪自己孩子的同时,是否想到孩子在你的指责之后会失去自信心,失去自我价值。也许,父母这  相似文献   

16.
万霞 《辅导员》2013,(3):45-46
由于工作竞争的压力.许多父母把孩子的时间填得满满的.对孩子的教育是如何考上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在孩子心目中,我只要学好了,别的都不用理会,甚至为所欲为。在父母心目中,你只要学好了,别的都不用管,自己任劳任怨。孩子不理解父母望子成龙的一片苦心.父母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不理解他们的一片苦心。恶性循环.孩子的心离家长越来越远。作为班主任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帮家长和孩子建立起这种沟通.就从一年级开始。从现在开始,让沟通形成一种习惯。第一阶段:教育孩子学会感恩。我发出"感恩与期盼"的倡议。请家长写出在抚养孩子过程中最感人、能震撼孩子心灵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7.
2岁左右,幼儿将进入人生中的第一反抗期。他们一改先前听话、顺从的乖宝宝形象,开始不遗余力地、鲜明而强烈地和成人的意志进行对抗,你让他朝东他偏偏朝西,你不让他怎样,他却偏要怎样。从儿童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这种情况在本质上是孩子不断成长、自我意识逐渐萌生并增强的必然结果,是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在发展的典型标志。因而,这是一件值得父母为之庆幸的事情。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孩子所表现出的一些行为,比如天气变凉了,孩子却一定坚持要穿单衣出门;洗澡水放好了老半天,孩子却仍然不停地跑来跑去等等,往往会让父母头痛不已。很多父母无奈之…  相似文献   

18.
感谢父母,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感谢父母,他们养育了我们;感谢母亲节,让我们用心感恩圣洁的母爱;感谢父亲节,让我们发掘了平淡却又厚重的父爱。也许你的父母很"特殊",但是他们对你无私的爱永远存在,在这美好的节日里,让我们一起复习"尊重"、"孝敬"和"感恩"吧!  相似文献   

19.
对孩子的语言伤害一向被人们所忽视。其实这种伤害比身体上的伤害更惨痛、更隐蔽、更具有破坏性。有的父母说,我也是在气头上才说的气话。可是,你一时的气话,也许成了孩子心中永远的疼痛。警惕挂在嘴边的伤害,做个理智的父母。1.你真笨/你真蠢/你真让人讨厌/你真没出息。后果:孩子的心里从此压了一块石头,也许一生都拿不走。忠告:为人父母者,如果有人这样说你,你会有何感觉?你又怎么忍心对自己的孩子说?换个角度想一想,也许你会更理智些。2.打死你/混蛋(各种骂人的话)。后果:降低了父母的威信,伤害了亲子关系。忠告:打骂孩子的父母是最无能…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2005,(Z2)
秘密是孩子长大的营养品,得到父母尊重和信任的孩子,更容易成为自尊自信的人。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的秘密,让他们有一片自己的“野地”,给他们一个自由的成长空间。你有权保守个人秘密,但是当你意识到不安全的时候,当你意识到自己难以面对复杂处境的时候,应及时向父母求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