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汽车设计、制造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噪声振动的隔振要求越来越高,当前车辆的振动噪声水平已经成为评价车辆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众所周知发动机为整车的振源,因此隔离发动机传向整车的振动是当前控制汽车噪声振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动力总成悬置是隔离发动机振动的主要元件,本文介绍了液阻悬置的特性及其在汽车应用上的优点、布置与选用.  相似文献   

2.
机构动平衡优化以减小机构惯性造成的机构振动为目的。本文在抽象出摆盘发动机的空间多环RRSSC机构学模型基础上,对其进行自由度分析;根据摆盘发动机结构特点与动力学分析,确定出结构设计变量,考虑到以控制摆盘发动机机座振动和降低噪声为其主要目标,给出了以限定振动力矩下降百分比为约束条件的目标函数,建立动力优化数学模型对其进行优化设计,达到最优动力平衡,所得结果对摆盘发动机的减振降噪与性能提高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汽车,汽车噪声的大小衡量汽车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汽车噪声对人的危害很大。汽车的噪声源有多种,一个是发动机,另一个是轮胎,它们都是被动发生的。减少振动是降低噪声的根本措施。增加发动机结构的刚度和阻尼,是减少表振动的方法,从而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陈骏凯  靳晓雄 《中国科技信息》2006,(16):107-109,166
基于国内对汽车车内噪声控制标准的提升,运用目前国内外对噪声主动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汽车自身特点,阐述了利用压电陶瓷对车内噪声进行主动控制的研究;并根据车内声学模态对压电陶瓷优化配置方法和基于智能模糊的控制策略进行探讨,最后通过对轿车车内噪声控制试验验证这种主动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汽车,汽车噪声的大小衡量汽车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汽车噪声对人的危害很大。汽车的噪声源有多种,一个是发动机,另一个是轮胎,它们都是被动发生的。减少振动是降低噪声的根本措施。增加发动机结构的刚度和阻尼,是减少表振动的方法,从而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7,(12)
汽车噪声的55%来自于发动机,发动机噪声又分为机械噪声、燃烧噪声和空气动力学噪声,而在空气动力学噪声中排气系统的噪声是主要的。本文针对排气系统的噪声测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用Matlab进行了简单的频谱分析研究,分析了排气系统噪声的主要组成频率,为今后的降噪控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数据与经验。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船舶噪声与振动源。并在理论上对船舶噪声与振动控制方法作了较详细的论述,通过实际测试,得到船舶的噪声与振动特性,对噪声与振动水平进行分析,为相关船型的噪声与振动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前置后驱车型在高挡位中低转速范围内存在的轰鸣声问题,本文首先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和实践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动力传动系扭转振动模型,通过AMESim软件仿真计算动力传动系的扭转振动模态频率,并进行了强迫振动分析,对比扭转振动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然后分别以扭转振动峰值对应的二阶共振频率和变速器输入二阶扭振幅值随发动机转速变化的曲线为目标,对发动机、变速器、传动轴与半轴分支子结构重新进行简化合并,最终得到新的6自由度和13自由度模型。该简化方法为后续研究和治理动力传动系扭转振动问题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分析线性模型中二阶微分方程的超稳定振动性,为解决系统的稳定性控制问题提供数学理论基础。对线性模型中二阶微分方程的超稳定性进行幅相裕度优化控制研究,构建二阶微分方程,采用向量Lyapunov函数方法进行了时滞相关特征分解,在异变平衡点分解中采用幅相裕度优化控制方法对微分系统的时滞参数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到了线性模型中二阶微分方程超稳定解,给出了超稳定振动性定理,数学分析得出,线性模型中的二阶微分方程具有超稳定振动性特征,给出的超稳定振动性定理可靠,微分方程的特征解是稳定收敛的,以此指导稳定性控制,提高控制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高速动车组司机室及观光区噪声特性及分布情况进行测量及分析,结合声强的矢量特性来识别车内噪声的主要分布区域;根据这几个区域的噪声频谱分布特点,采用增加隔声垫的措施,降低车内噪声.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高速列车车内噪声的产生机理及传播途径。探讨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的参数选择及校验问题,以高铁线路试验中实测的车内噪声值来检验了车内噪声声压级预测的模型。  相似文献   

12.
航空发动机工作过程中较为普遍发生的和严重的故障就是发动机整体振动是,同时由于其复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控制的难度。本文对常见的发动机整机振动类型进行了阐述,并对引起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的原因的进行了分析,同时总结了常用的控制方法,以期为解决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信息》2003,(9):38-38
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噪声与振动控制委员会、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噪声与振动控制专业委员会等8大学会联合主办的第9届全国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学术会议日前在南京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噪声振动与人居环境,会议发表的学术论文反映了我国当前噪声声与振动控制技术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该文主要分析了液压系统振动和噪声的产生因素,并提出改善措施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简单介绍了国内外噪声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和现状,重点论述了专家学者运用ANC技术在车内噪声控制方面的研究,最后展望了车内噪声主动控制技术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浅谈汽车发动机噪声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噪声的来源主要源于发动机,本文通过分析汽车噪声的来源和形成机理,对不同的汽车噪声阐述了不同的降噪措施,主要是对汽车发动机的噪声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7.
根据降噪方案的基础上,在合适的位置放置次级声源,能够降低车内的噪声,建立一个主动控制实验系统。针对频率为181.2、356.5Hz的声模态进行降噪实验,结果表明:在次级声源S1、S2分别作用下,这两个频率的声模态可以取得较好的降噪量。从而证明了通过主动控制的方法来降低客车车内噪声的思想完全可行,并且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内燃动车组车内噪声与温度控制是评定车辆舒适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动力包部分产生的噪声是动力分散内燃动车组噪声的主要来源,本论文通过对车内噪音的产生进行分析并提出降噪措施结合车辆防寒材的安装方法与工艺,对车辆安装使用的新材料与新工艺应用进行研究,达到整个车辆内部特别是动力包部分隔音降噪隔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正把冷板凳坐"热"不管是高铁还是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里驶过都会留下轰鸣声。华东交通大学教授雷晓燕格外关注这种声音,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甚至会专门前去感受一番,仔细听一听不同线路、不同区段列车运行引起的噪声,感受乘客在车内所受到的振动。从事轨道交通环境振动与噪声研究多年,雷晓燕这种关注专业问题的习惯已经成为一种本能。在本能的驱使下,他认为,仅是感受远远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的舒适性和振动噪声控制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据国外有关资料表明,城市噪声的70%来源于交通噪声,而交通噪声主要是汽车噪声。它严重地污染着城市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简述了噪声控制对于环境污染和乘坐舒适性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汽车产生噪声的各种原因,并提出了控制噪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