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本美国网球书籍中,有一组这样的数据统计的确耐人寻味,在不同水平的网球比赛中,85%的分数是由于失误而送给对手的,所剩余的15%仅仅是对手靠制胜的击球获得的。这个比率是否准确可信,还有待我们日后研究,但从今年初的澳网公开赛对  相似文献   

2.
一忌脱纲离本。体育教学要以《体育教学大纲》为纲,以《体育课本》为本。因此,评价一堂体育课,教学任务是否制定得恰当,目的是否明确,教学要求是否达到,运动负荷是否合理都必须以《大纲》和《课本》为依据。有些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在评课时,往往就是缺乏全面掌握《大纲》和教材的基本功,随意降低或拔高教学要求,不注意不同年级、不同学生、不同类型教材的不同要求和方法,不注意每一教材相互之间的联系。这样脱离“纲”和“本”,就不能体现评课的目的性原则和  相似文献   

3.
能够培养出桥本宇太郎这样重量级的诘棋大师,濑越宪作先生对于诘棋自然也是颇有心得。在本文中,他将为爱好者提供一种突破常规而又自成体系的思考方法,帮助大家看穿各种不同棋形的本质,找到冲破诘棋迷雾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祝福     
我的面前,是一本《篮球》。里面,有我的名字。已记不清是第几次翻阅了。和其它几期能见到我名字的《篮球》一样,在这样的静夜里,它就是我唯一的朋友。其实,自己写的文章再熟悉不过了,本是没有反复翻阅的必要的。我这样作,有些怪怪的,是不是?  相似文献   

5.
翻看NBA的历史,两个甚至更多的不同届状元秀效力于同一支球队的情况并不鲜见,但这样的"强强组合"所带来的兼容性却都不尽相同。有的状元组合像是量身定做,正所谓二人同心,其力断金。这样强强联手的威力有目共睹,在联盟遮天蔽日;有的状元组合并不能改变球队是积弱之旅的事实,一穷二白后管理者只能选择推倒重建。我们很甜蜜,是自身的实力使然也好,是适合他们发挥的体系起到作用也好。我们很苦涩,是某个家伙的表现实在对不住状元的名分,或者"我们本就不应该在一起"。总之,每一对状元组合都能带来一段不同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新体育》2012,(2):112-112
马布里就是一本活体的篮球教科书,这样一个顶级球星放身边看着。对CBA来说就是一笔财富。当务之急是把他研究明白了。  相似文献   

7.
八木 《集邮博览》2009,(3):15-17
《走进方寸》是福州市一所小学自主开发的集邮校本教材,这本摆在记者面前的薄薄的小册子,看起来似乎毫不起眼,但它却和语文、数学等主科一样,实实在在地走进了课堂,摆在了该校每一位学生的课桌上。在福建,这样的集邮校本教材遍布全省,已有几十本之多。或许,在孩子们心中种下集邮兴趣的种子,就是从这样一本不起眼的小册子开始的……  相似文献   

8.
1有时候自信与生俱来,跟身边的环境还真是没啥关系。本特纳就是这样,一个出身在哥本哈根的工人阶层的家庭,父母都是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的职工,谦逊应该是父母对他教导最多的一句话,可这家伙显然没有继承父母任何一方的基因。不过本特纳可并不这么认为,他自己的看法则是自己这样只是比别的同龄人成熟罢了。他清楚自己的自信被别人认为是夸夸其谈,甚至看上去有些靠不住,可本特纳却认为自己那是坦诚,因为那都是他心里的想法,没什么可掩饰的。  相似文献   

9.
张渝 《收藏》2009,(3):32-36
有关八大山人的谈论已然太多,多到我们难以超拔出道德伦理的层面来思考。也许只能这样,因为那个杀气腾腾的年代毕竟给了人们太多的惊恐与记忆,人们不得不寻找更多的英雄来安慰自己,于是在一种近乎宗教意义上的狂热之中,我们不但将本是不同形态存在的政治、生活、生命融为一体,而且用一种孤立的逻辑来概说一切。于是一些简单的政治原则、肤浅的生活伦理,  相似文献   

10.
近日收到未曾相见、似曾相识的集邮作者武玮璘从上海寄来的一本厚重的书——他的专著《邮资机符志文集》。这是一本16开340多页的书,除封面彩印外,其内页全是单色印刷。看其书名或翻阅内页,凭我的直觉及最初印象,它未必能引起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可正是这样一本看似极为普通、平常,或者说  相似文献   

11.
邮票博物馆的馆藏资料与一个国家的集邮水平,本是性质不同的两码子事。二十年前,却有人把这两个问题,牵扯到一起,引起了一场小小的风波。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1986年11月7日,在集邮联合会召开的有集邮总公司、集邮联合会、邮票发行局参加的一个会议上,有人提出:邮票博物馆的馆藏邮票珍品,应该出售一些,调作商品,投放市场,由集邮总公司有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 体育与体罚,词差一字,意谬十里。 体育是一种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依现代的教育观点,体育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 体罚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通过某种手段或方法对人的身体进行惩罚。 体育与体罚的不同,最根本之处在于其目的的迥异。前者是以育人为本,其中蕴涵着人类崇高美好的思想;后者则是以治人为出发点,是育理想之人的大忌。 然而体育与体罚有时也让人难以区分,或者应该这样说:有的教师  相似文献   

13.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12,(10):44-47
在这个夏天将要结束的时候,还在读高中的王皓楠略显忐忑地将一段自己亲手制作的视频上传到了腾讯微博。她本想用这样一种方式来纪念这个不同以往的暑假,却没想到视频引来了刘国梁等众多乒乓人的围观。而王皓楠对乒乓球真挚的爱,也感动了曾在这个夏天感动过她的人——皓、科、龙。  相似文献   

14.
1961年的一天,为了练习打捧的姿势,王贞治去找荒川教练,在那儿巧遇荒川的另一弟子榎本喜八。榎本和王贞治是早稻田实业学校的前后期学生,自然挺亲热。于是,他俩面对面地练开了抢棒姿势。片刻后,榎本对王贞治说:“贞治,你瞧我,这样击出的球决不会偏出右边线而成线外球的。”“为什么?”“我右膝盖、右脚尖是这样的。”榎本边说边做地讲解起来:“而你抢棒时,右膝已朝右偏移,击球之后呢,右脚尖早已抬离地面了。就算你的脚尖仍然挨着地,倘若身体重心没落在右大脚趾根上的话,那么,击出的球照旧会足线外球。”说完,他绕到王贞治身后,用脚踩住王贞治的右大姆趾“喂,这下你再抢抢看!”荒川接着吩咐榎本再从王贞治的身后搂住他。就这样,王贞治以这一奇特的姿势抢了整整两小时。事隔两年,在大脚趾上又发生了另一件事。  相似文献   

15.
20年,如果放在历史长河中,甚至算不上一朵浪花,但是对于一本足球杂志,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非足球强国来说,已经绝对是很悠久的历史.从球993年至2013年,《足球俱乐部》走过了20年的漫长时光,陪伴了一代代读者的成长,几乎让人难以想象. 20年前,别说江西这样一个"足球荒漠"式的省份,就是在整个中国,足球迷都还在培育之中,可就在那时,几名有志青年凭借独到的眼光和惊人的气魄,加上难以描述的辛苦拼搏,奇迹般地在南昌创办了这样一本专业性足球杂志,难怪连时任国际足联主席的阿维兰热先生闻之都欢欣鼓舞,欣然发来贺信.  相似文献   

16.
小故事     
王元 《围棋天地》2013,(2):84-86
如果说,一局棋就是一本小说、一部大片,那么,其中的片断,自然就能称为“小故事”。本期,就讲三个这样的小故事。  相似文献   

17.
两条建议     
静下心来打谱,有一本天地在手还真不错。只是处于信息爆炸的年代,人心早已不古,浮躁是正常的,静心已不可能是常态。深度阅读只是部分修为比较高深的人或者像我这样偶尔深刻一下的人的专利。  相似文献   

18.
董凡 《收藏界》2011,(9):21-21
我喜欢九月,风和日丽的初秋,阳光不那么炽热,清晨的风有点儿凉,此时泡一壶清茶,捧一本闲书,美哉!在这样的日子,懒惰如我辈,是一定要看一本闲书的。我这人其实比较虚荣,很怕别人说我不学无术,因此,读书对我来说就很重要,但我本质上又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因此我对所读的书就很挑剔。  相似文献   

19.
永远的朋友     
1982年仲夏的一天,邻居杨伯伯喜迁新居,将一捆报纸送给我家引火。当时上初中二年级的我放假在家,闲来无事,打开随手翻阅。忽然一本杂志展现在我眼前,那耀眼的封面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噢,原来是一本《新体育》,只记得封面是一名男排队员鱼跃救球的动作,整个封面非常精彩!我一见便爱不释手,原来还有这样好的杂志!看完后我就把这本《新体育》珍藏起来。  相似文献   

20.
近日收到未曾相见、似曾相识的集邮作者武玮磷从上海寄来的一本厚重的书——他的专著《邮资机符志文集》。这是一本16开340多页的书,除封面彩印外,其内页全是单色印刷。看其书名或翻阅内页,凭我的直觉及最初印象,它未必能引起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可正是这样一本看似极为普通、平常,或者说专业性很强的书,[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