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博览》2012,(7):2
吕栋:男,1972年生,现为浙江省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语文老师。与郭初阳、蔡朝阳等合著《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吕栋在语文学科教学上坚决摒弃违背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他注重学生"大语文"视野的培养,努力拓宽课程的范畴,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他强调师生课堂地位的平等,提高  相似文献   

2.
一、教育本质:人的教育 关于教育的本质。我的朋友蔡朝阳有过精彩的论断——没有什么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只有“人的教育”和“非人的教育”的区别——所谓回归教育本质.就是回归到人的教育;所谓草根教育,就是自发生长于社会土壤,自觉地进行人的教育和自我教育,它隐含的对立面就是官方的灌输教育。  相似文献   

3.
大呼小教     
按照现在的教材教出来的小孩会很变态。——浙江绍兴县稽山中学教师蔡朝阳日前做客江苏教育电视台《现在开讲》,节目现场语出惊人。他指出,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杜撰名人故事,典型的是《陈毅探母》和《爱迪生救妈妈》;二是篡改经典原创.有的甚至丢失了原作的韵味;三是塑造病态的母爱。其中。存在经典缺失、儿童视角缺失、快乐缺失和事实缺失四大问题。蔡朝阳认为,教科书作为一种工具,不能有虚构.“虚构的故事无法担负教材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自由首先意味着规则,遵循规则而获得自由。自由的课堂,也应有对共同约定的课堂规则的遵守。文学修养好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孩子们独立判断的能力,即自我理性。蔡朝阳给自己的定义是:文艺中年、资深奶爸。年过四十,爱好文学,钟情文字,是以成为文艺中年。有儿九岁,小名菜虫,一度想逃离教育领域的爸爸,在与孩子的共同成长中,重新发现教育的意义,每一个日子因此变得温和、光亮。当三千多个温和而光亮的日子如水般逝去,曾经的丁克主义者终成资深奶爸。  相似文献   

5.
<正>蔡元培(1868年~1940年),字鹤卿,字孑民,汉族,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蔡元培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的教育视野开阔,教育思想十分丰富。他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从他两次在南京的任职作为中可见一斑。1912年1月,他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他在《对于新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提出了军国民教育(体育)、实利主义教育(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五项教育宗旨。他认为,实施军国民教育与实利主义教育是为富国强兵的需要,但是公民无道德,不免智欺愚、强欺弱,所以必须以公民道德教育和世界观教育为教育的根本,以人民生计的实利教育为教育之中坚,提倡人的  相似文献   

6.
张謇是中国近代从科举营垒中叛杀出来的伟大教育家。他经过30年艰辛拼搏登上了科举制度的峰巅,这正好为他从教育的功能与地位、培养目标、教育方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业与教育的关系、教师与师范的地位、学校管理、教育发展规律等方面阐发新的教育思想,并最终创立新的教育体系准备了条件。而他之所以能从旧教育的科场魁元转变为新教育的学界泰斗,是因为他勇于并善于顺应时代潮流、实业先行、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和循序渐进的结果。考察张謇25年的兴教生涯,可以为今天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教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王旻 《教书育人》2009,(6):56-57
列·符·赞科夫(1901-1977)是前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1918年他以乡村小学教师职务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从1929年起,开始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担任过俄罗斯教育科学院缺陷儿童研究所所长.从1957年到1977年这20年间,他和"教育与发展"室的同事们一道,以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为课题,进行实验研究,其成果主要展现在《教学与发展》《和教师的谈话》等150多篇教育著作之中.  相似文献   

8.
知道雷夫·艾斯奎斯这个名字是在2010年,读他的书也是在2010年,比知道他名字稍晚些,因为学校暑假开展读书活动,我选择了他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一书。雷夫创下辉煌战绩,北京、成都、常州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激情演讲,让中国教育者好像看到了民族教育的希望。各类媒体,包括知道他和读过他的书的人,对他献身教育、为孩子快乐成长作出的不可思议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大加赞赏,溢美之词不胜枚举。我很佩服他,也很感谢他,是他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教育教学创意。但我最看重的,是从他的传奇故事中得到了什么,我们毕竟不是雷夫,也不生活在同一国度。  相似文献   

9.
1816年,福禄倍尔创办了一所实验性质的学校,以实施自己的教育理想。又于1826年撰写了《人的教育》一书,集中反映了他的教育哲学。1837年,他转向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研究。在此期间,尽管福禄倍尔的幼儿园在德国屡遭摧残,可他的幼儿园数:量却在不断地扩展,福禄倍尔的事迹也在德国乃至全世界不断地得到传扬。1852年6月,福禄倍尔去世,世人尊称他为“幼儿教育之父”,还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他的名言:“来吧!为我们的儿童生活吧!”  相似文献   

10.
《师道》2011,(6):9
徐特立是我国近现代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徐特立从1895年开始从事乡村教育,他从私塾、小学、中学、师范教育到高等教育,不断地改革旧教育,创造新教育,他为人民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相似文献   

11.
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19世纪后半期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实证主义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半自传半札记的《斯宾塞快乐教育书》在二十世纪初出版后,美国教育界很快成立委员会,根据斯宾塞的思想全面改革大、中、小学课程,从而奠定美国近一百年的人才优势。他的教育方法已成为欧美大多数家庭培养社会英才的指南。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曾经这样评价斯宾塞:很少有人像斯宾塞一样,对各个国家、各个阶层的人民有那样大的吸引力。他像闪电一样冲击着美国和英国的学校教育。在美国,他的思想统治着美国大学达30年之久。他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先锋。为让读者全面了解斯宾塞的教育精华,本刊将分两期介绍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2.
苏甫研究员     
《辽宁教育研究》2013,(1):F0002-F0002,F0003
苏甫(1918—2002),吉林省梨树县人。从1941年当教员开始,从事教育事业61年。61年间,他潜心教育研究,是辽宁教育科学研究事业、辽宁省教育学会和辽宁省史志研究的创始人,为辽宁省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中心小学校长孟夏有一句名言:"人生可以选择放弃,却不能放弃选择。"这句话也是他本人人生发展轨迹的真实写照。在36年的教育生涯中,孟夏有多次机会可以离开学校或教育,过上更舒适、优裕的生活,但他都选择了坚守。支撑他的正是一份无与伦比的职业幸福感,支撑他的正是对"幸福教育"的执著追求。这样独特的人生经历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深深地影响着孟夏的办学。如今在小学教育的园地里,作为学区管委会主任兼中心校的校长,他都能够以恬淡、平和的心态去理解教育,践行他理想中的学校教育;能够大胆突破常规,创造性地开展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健康教育实践;也能够抛开功利羁绊,回归教育本原,关注每一个学生和教师的精神成长,引领他们感悟幸福、传递幸福、创造幸福。这一切最终升华为他对"幸福教育"的全部理解。轻盈的足迹和人生的漫歌,踏出多彩的道路。蓬勃的激情,主宰着我们的思绪。2014年初夏的一天,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山东教育社原总编辑、《创新教育》执行总编陶继新先生与孟夏校长进行了一场心灵对话,畅谈对"幸福教育"的理解、感悟和实践,走进了他那深沉而丰盈的教育世界。  相似文献   

14.
宴阳初(1890—1990),四川省巴中县人。1918年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即赴法国投身于华工识字教育。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在中国致力于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实验,并从50年代起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推广平民教育。1943年,他和爱因斯坦、杜威等并列荣获“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十大伟人”的殊荣,他还被人们尊称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宴阳初无疑是20世纪中国教育家中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世界性人物,他第一个将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平民教育理论与乡村教育制度传播到国外,使之在国外的土地上落地生根。一、宴阳初为什么会选择平民教育宴阳初…  相似文献   

15.
自从在<教师之友>杂志上批判了"三座大山"之后,李玉龙、蔡朝阳、郭初阳他们也没有闲着.2008年,由郭初阳提出"目前小学语文教材选用的一些文章所塑造的母亲形象和反映的母爱是‘病态'的"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6.
对民主的见解我和蔡朝阳老师看法大同小异。我以为民主的核心是人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主张见解,都应该受到尊重,即使这个人是少数。这就是所谓尊重和保护少数原则。同时,基于对多数人人权的尊重,也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就人  相似文献   

17.
《职业技术教育》2013,(33):16-16
严修(1860-1929),字范孙,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也是革新封建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先驱。他早年入翰林,后出任贵州学政、学部左侍郎等职。他积极倡导新式教育,曾以奏请光绪帝开设“经济特科”借以改革科举制度而传名于世。在推行新式教育方面,他注重借鉴日本的实业教育先进经验,两次赴日考察实业教育。1904年,严修与张伯苓同行东渡,将重点放在实地考察,主要了解实业教育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育行政管理。他参观了女子职业、高等工业、寻常师范各学校以及实践女学校等。归国后,他在天津、保定等地大力举办实业学堂,1904年改北洋工艺学堂为直隶工艺学堂;1905年又建立初级工艺学堂;还于家中设保姆讲习所,培养幼儿教育师资;并筹办北洋法政、师范等学堂。他在保定创设保定师范学校等。  相似文献   

18.
赵叔愚努力于乡村教育和改进乡村社会的初衷形成于"五四"前夕。"五四"时期的青年团体少年中国学会所奉行的"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的宗旨,吸引了他加入该会,且坚定了他终身走理性、学术的道路。1922年他留学美国专攻乡村教育,期间少年中国学会因"主义"之争而走向分裂,使他认识到青年运动应转向民众运动,亦谓之民众教育、民众训练,以应和平民主义思潮。他回国后即致力于乡村教育特别是农民教育理论的建构,设计行动方案,并躬亲实验,成为1920年代中国乡村教育运动的先行者和思想者。  相似文献   

19.
韩德燕 《教育与职业》2012,(25):106-107
廖世承1892年出生于上海嘉定,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高等科(理科).1915年赴美留学,在布朗大学攻读教育学和心理学,先后获学士、硕士、哲学博士学位. 回顾他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他在日寇入侵、举国遍燃烽火的1938年受命组建湖南国立师范学院,一生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天,重新研究审视廖世承的教育学思想及学说,梳理教育思想,变革教育思路,仍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熊希龄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赤诚的爱国者,一个怀有经国济世抱负的政治家和有志造福大众的社会活动家。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30年,他活跃于政治、经济、教育、慈善事业等领域。1937年熊希龄为青岛慈幼教育出谋划策,提出了与香山慈幼院合作的意向,但因“芦沟桥事变“和他1937年12月的突然离世而成为一段未圆之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