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连生教授综合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加涅的智慧技能学习层次论以及I.R.安德森的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相互转化的理论.提出了广义知识教学过程模型。该教学过程模型既能指导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又能解决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难题。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类型和阶段选择相应的教学步骤。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
知识分类教学理论是皮连生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的,他认为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技能性知识。本文以《沁园春·长沙》为例,对技能性知识教学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3.
知识分类是开展知识教学的基础。通过对哲学、经济学、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知识分类的标准及类型的初步分析,得出化学知识可大体分为化学陈述性知识与化学程序性知识,并可将化学陈述性知识细分为化学符号性知识、化学事实性知识、化学理论性知识,将化学程序性知识细分为化学智慧技能与化学动作技能。对此,以初中化学知识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4.
论程序性知识及其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义知识观下 ,知识可分为三大类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包含技能在内 ,传统知识观下的知识与技能的矛盾因而得到解决。通过程序性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广义的知识观来审视,语文知识可分为陈述性语文知识与程序性语文知识。而语文陈述性知识可进一步分为记忆性、理解性、与体验性知识,语文程序性知识可进一步分为动作技能、智慧技能与策略性知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根据语文知识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36):170-171
本文从理论和教学实践两方面来探究物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借鉴心理学中关于知识分类的方法,对物理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进行分类,并且提出了物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一般教学模型。本文以"物质的密度"一节的教学案例为例,来探究物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利用现代知识观来进行物理教学设计,有利于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知识和能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实施以来,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但对于促进学生认知领域发展的诗歌知识教学却不很重视。针对这一现实,再结合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将古典诗歌知识可分为:静态陈述性知识、动态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并进一步提出三大知识教学策略:课前用学案呈现陈述性知识,通过情境教学实现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课后师生沟通交流确定合适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8.
现代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这两类知识获得的心理过程及其在头脑中的表征、保持与激活等特点都有显著的差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促进陈述性知识习得的策略;促进陈述性知识保持的策略;促进陈述性知识有效提取的策略。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主要有:掌握程序性知识的陈述形式;明晰程序性知识应用的条件;从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的转化;从程序性知识到陈述性知识的转化等。  相似文献   

9.
著名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安德森(J.R.Anderson)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从而将迁移分成4种类型,即陈述性知识向陈述性知识迁移、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迁移、程序性知识向陈述性知识迁移和程序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迁移。笔者据此从促成正迁移的角度,对高三生物学复习方法作一肤浅归结。  相似文献   

10.
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将知识分为两类,即表示"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和表示"怎么做"的程序性知识,写作知识是融知识、技能、策略为一体的程序性知识。写作知识的教学要遵循程序性知识认知学习规律,经过理解知识、命题表征阶段获得陈述性知识;再通过相同与变化情境的练习,转化为产生式表征的程序性知识;最后在评价和修改中认识知识应用的适当条件,获得策略性认知,从而可以在跨情境中迁移运用。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知识更需要教? 知识一般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着重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程序性知识重点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从教学效率的一般规律性要求来看,程序性知识更需要花时间去教,因为这类知识更有利于形成相应的能力.比如,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的概念、特点、作用等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怎样运用这些论证方法的知识则属于程序性知识.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将写作所需的知识加以分类,划分哪些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哪些属于程序性知识,分类越细致越有利于具体的教学实施.而程序性知识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划分为“知什么”的陈述性知识和“怎么做”的程序性知识。认为程序性知识不是将知识作为直接陈述的对象,而是作为应用的对象,是一套解决具体问题的操作步骤和过程,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传统知识观下的“知识”仅与“陈述性知识”相对应,而传统知识观下的“技能”恰与程序性知识相吻合,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技能是一套习得的程序性知识。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通过知识教育来实施和完成。现代认知心理学派认为,知识可以分为三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及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指有关世界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有关“怎么办”的知识。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以陈述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经过适当练习在头脑中形成有关完成一定活动任务的联系,在遇到相关情境时运用相应的知识来完成一定的活动任务,即它的外观表现为技能。策略性知识也是一种程序性知识,它表现为一种情感取向。因此,对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体系进行具体分类对实施语文的素质教育有重大意义。 在…  相似文献   

14.
在利用知识分类学说分析三类知识属性和习得过程的基础上,提出陈述性知识网络化、程序性知识自动化及策略性知识内隐化的教学三原则,探讨了建立在三原则基础上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语言策略教学三板块教学结构,从而使教学更科学、更有效、更优化。  相似文献   

15.
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加工心理学把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尽管两种知识“本是同根生”,但它们仍然存在着差异。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弄懂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异同并不困难,关键要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实现两种知识的相互转化,教会学生在适当的情境中以适当的形式提取某个知识点的技能,把知识学活。  相似文献   

16.
人类知识类型可以归纳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案例教学法指借由案例作为教材,结合教学主题,透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习者领会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习者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强调的实际的知识符合陈述性知识,并可以补充或说明陈述性知识,但是,案例所提供的知识类型有其局限性和相对性.所以案例教学法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知识类型的教学,而比较适用于程序的知识类型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孟媛 《文教资料》2011,(9):126-128
学习是新旧知识相互影响的过程,在普遍存在的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转化的过程中,迁移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对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以及迁移理论介绍的基础上,从迁移角度阐述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数学理解的再认识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现代心理学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2大类,根据数学知识的特征,我们将数学知识分为结果怀知识和过程性知识2类,其中结果性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怀知识。因而,数学理解应指对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的理解。图式的获得、产生式系统的建构、关系和观念表征的完善分别是陈述性知识理解、程序性知识理解、过程性知识理解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王硕 《课外阅读》2011,(5):111-112
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把个体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一类是程序性知识。一直以来,语文教师教给学生的更多是陈述性知识,忽视了程序性知识的传授。特别是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形成写作能力,急需我们每一为教学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说的知识是指广义的知识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广义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 .陈述性知识又称语义知识或言语信息 ,它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是办事的一套操作步骤 ,其中又可分为两个亚类 ,一类为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智慧技能 ) ,另一类为对内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