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知识生产模式1向模式2的转型中,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大学发展的必然途径。文化是大学的独特气质和精神意志,高水平大学需要以文化的力量推进协同创新、站在文化的高度省思自身发展。大学学术的社会培育、大学精神的社会认同、大学战略的社会依存、大学优势的社会引领等的深刻变化,使大学对社会有着更深的依赖和更多的责任,并要求作出文化回应。协同文化是大学对社会的依赖、责任之文化诠释,它坚持以"优势"为条件的生存方式、以"依存"为认同的主流价值、以"合作"为惯习的行为准则、以"协调"为追求的战略视野。高水平大学要培育协同文化,致力打造协同精神、坚持协同创新、提升协同自觉,积极回应社会对大学的文化期待。  相似文献   

2.
大学文化和社会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大学是科学技术与知识人才的汇聚地,在文化继承与创新、借鉴与传播、创造与培育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长期浸润在社会文化之中的一种亚文化,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存在以"平行、博弈、合作"为基本常态的互动机制,大学文化则通过"纠正、提炼、辐射"等方式引领着社会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共培文化意识、共育文化人才、共谋文化创新、共享文化成果逐渐成为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互动路径的主要模式,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面临着社会转型期特有的文化生态,我国大学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作用与意义在当代语境下变得日益重要。大学文化一经形成,将成为实现大学使命与目标的精神力量,成为社会影响力的一种源泉。推动大学文化传承创新,首先需要在大学文化创新中践行"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其次,使大学文化对内要有凝聚力和崇高的价值取向,对外具有感召力和精神魅力;第三,关注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的契合。  相似文献   

4.
一、大学与文化大学与文化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大学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大学的本质是"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即"是一种与社会经济与政治机构既相互关联又相互鼎足而立的传承、研究、融合、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大学正是通过对优秀文化的传承、研究、融合与创新,使大学自身及大学人(包括大学领导者、行政人员、教师与学生等)得以发展,大学在文化的传承与创造,个体社会化、个性化、文明化方面负有重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阙明坤 《教育》2012,(11):10
文化是民族之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号角,这也为繁荣大学文化指明了方向。大学文化是大学精神的现实体现,大学要肩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历史使命,就必须一方面建设好大学自身文化,另一方面引领和发展社会文化。然而,当前大学文化面临极大挑战,问题重重,呈现"五大病症",亟待文化重建。  相似文献   

6.
学术文化是现代大学文化固有的特质,直接通过科学研究得以体现,同时发挥着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及引领文化的功能,彰显着大学文化的独特地位。学术文化具有自由的氛围、独立的人格、探索的精神、创新的品格、严谨的作风等特点。唯有遵循学术文化的内在机制,自觉培育学术文化的土壤,才能深化大学文化建设,提升大学文化层次,增强大学办学实力,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7.
大学的文化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文化功能体现在文化的选择、传递和创新上。大学同其它社会组织一道,共同与文化体系发生相互作用。大学对文化发生影响的作用,将会随社会发展而越来越得到加强。大学"文化"应该定位在知识、信仰、艺术以及道德、法律、习俗等社会规范的精神层面含义上。  相似文献   

8.
现在普遍认同大学具有三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但大学从其诞生以来,聚集大量科技、文化精英,通过知识传播、知识创造,以及与社会的互动而对社会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大学具有与生俱来的、更为独特的、影响更为深远的引领文化的社会功能。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生产力水平跃升,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冲突的时期,大学引领文化的功能愈加凸显。本文试将"引领文化"上升到大学的"第四职能"的高度,着重论述现代大学引领先进文化发展的功能和大学创新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校社区是大学文化的载体,大学社区文化共同体的灵魂和精髓是大学精神。高校内涵式发展强调弘扬与传承大学精神,包括自由精神、独立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等。大学社区文化共同体具有开放性、民主性、批判性、创新性、共享性、自治性、同质性和自育性的特征。要唤起大学文化自觉,通过"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文化打造、人文精神的弘扬,自觉抵御社会浮躁庸俗和功利主义的侵蚀,努力培养高层次的文化精英,充分发挥大学社区文化共同体的规范与塑造、凝聚与激励、传承与创新以及社会文化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文化以教育为生命载体,文化的形成及延续的过程就是教育过程。中国数千年超稳定农耕文化排斥科技创新,折射出大学文化中浓厚的"官本位"意识,以及对通过保障学术自由来达到探究真理、运用知识服务社会这一大学文化传统的漠视,使得大学长期疲于应付行政命令,而忽视真正的社会需求。这就需要以文化创新为实现机制,培育服务社会的组织文化并加以制度化,促使大学与现代社会实现互动。  相似文献   

11.
高校应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高校应从加强重视程度、渲染环境氛围上为大学生思想教育提供保证,积极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机制,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多样化、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师范大学要立足于21世纪,必须主动适应教师职业专业化趋势与教师教育开放化的要求,加大教育创新的力度,积极向综合性大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美国等发达国家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我们思考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很有其借鉴意义。美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有:更加尊重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大学多元文化的交叉与融合及更加强调和重视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亟待转型:从"学校主导"向"学生主体"转变、从"文化统一"向"多元交叉"转变、从"注重传统"向"强调创新"转变及从"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为此,我们从树立理念、提高热情、重视社团建设和推进社会实践活动等角度,提出自己关于推进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高校和谐校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高校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构建和谐校园,必须从以下五方面入手:依法治校;维护校园稳定;注重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素质。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科技创新人才是实现一个地区跨越式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企业、科研部门和高校是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的主体.因此,要提高主体意识,明确开发目标和重点,因地制宜,建立长效机制,并注重自身开发,积极主动与政府等相关利益者进行多方互动,才能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等教育在目前“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过度“数字化”、过多关注“物化”指标,忽视一流大学形成的内在机制。而校园文化建设对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影响深远,应从校园的“物质文化”、“学术文化”、“人文文化”、“制度文化”及“社会环境文化”等方面,着力营造和谐校园文化,加快形成世界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17.
刍议高校"校园文化"的心理环境建设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深层次的文化积淀和特殊的文化氛围,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微观”环境。高校校图文化建设,不仅要重视“物理环境”的建设,更应注重心理环境的优化,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校园文化环境,有效地发挥其教育与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众化背景下大学使命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需要解决四方面的问题:理解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本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平衡优秀与平等的关系,协调大学与政府、市场间的关系。所有这些都要以明析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和目标如何定位的问题为前提。在任何社会形态里,没有只有一种类型的大学、大学只有惟一使命的情况。现代大学的根本使命依然是把传统的智慧和时代的思想传递给未来的一代,而领导人训练、创造新知识、高层次专业训练、特定社会高雅文化的培养、社会既定道德的传承以及社会的改造等都应该只是成为大学的“附加功能”。一定要使学生和公众理解大学不是提供获利的计谋和就业单位的场所,而现代大学最终和最基本的使命应该是要激发他们理性的光辉和力量,培养他们坚持长远地、全面地看待个人、社会与历史的发展所需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校园休闲文化的育人功能体现在心理学功能、发展功能、社会化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创新功能上。但是由于在思想认识、建设力度和技术能力上的不足,当前大学生校园休闲文化的育人功能整体发挥不充分。高校应高度重视休闲文化育人的价值,提升建设水平、加强技能引导、推进教育整合,切实使校园休闲文化成为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有益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