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明初建制,在重构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权力的同时,也在基层社会推行一系列较为行之有效的制度,以为国家权力的延伸,“里老制”便是其中之一.“里老”作为国家的代理人,协同地方官吏、里长、粮长等管理地方事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里老的职权越来越大进而也就越来越腐败,因而也就不能象明初那样更好的发挥职能.老人逐渐由颇有荣誉感的身份变为了一种难以承受的职役.  相似文献   

2.
有关明代司法诉讼解决的具体过程以及国家的统治理念和地方社会是怎样结合起来一直研究不多。本文以成化年间徽州府祁门县谢氏发生的诉讼为例,对明代地方司法实况进行实证性研究。可以发现,明代中期以后乡村纠纷越来越多,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变化,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尖锐,诉讼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像明初那样,在里老人的主导下进行的以教化、和解、调解为主的乡村裁判的效力发挥变得困难了,所以民众向官府诉讼的例子增多。这就是乡村内部调解能力出现问题的证据。明代中期以后,里老人在乡村诉讼处理过程中的作用呈现出过渡期的面貌。  相似文献   

3.
乡间集市是适应传统农民自足生产和生活需求而自发形成的基层市场,对传统农民的自足性生产具有决定性意义,同时促成了传统农民社会行动的一体化,是乡村的文化的主要活动场所和承载者,在以传统生产方式占主要地位的农村社会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农村社会转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使农民生产扩大、面向市场寻求经济利益或使家庭农业朝向产业化发展,以及实现传统农民向现代型农民的转变,乡间集市难以和新的生产组合方式相适应,因此需要乡间集市功能的转型。在农民生产能力和乡间市场能力共同扩大的过程中,最终促成了传统农民的终结。  相似文献   

4.
乡间集市是适应传统农民自足生产和生活需求而自发形成的基层市场,对传统农民的自足性生产具有决定性意义。同时促成了传统农民社会行动的一体化,是乡村文化的主要活动场所和承载者.在以传统生产方式占主要地位的农村社会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农村社会转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使农民生产扩大、面向市场寻求经济利益或使家庭农业向产业化发展.以及实现传统农民向现代型农民的转变.乡间集市难以和新的生产组合方式相适应,因此需要乡间集市功能的转型。在农民生产能力和乡间市场能力共同扩大的过程中,最终促成了农民的终结。  相似文献   

5.
在台湾文坛,黄眷明以一种人文关怀的姿态,以悲悯的人道主义情怀为本,对乡间老人问题的凸显进行审视与思索,表现一个具有浓郁乡恋情结的人文知识分子对乡村老人处境的忧思与观照。本文以忧患意识与关怀视角为支点,对黄春明小说中凸显出的老人与土地、老人与社会、老人与亲情的疏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古镇青岩     
青岩有一怪名:四只把。老人们传说,四只把,是人们用四肢从大山里扒出来的地方。是否如此,史无记载。明初,中央王朝为了控制西南边陲,于洪武六年(1373年)置贵州卫指  相似文献   

7.
明初半个世纪里全国自然灾害频发性很高,而且灾害爆发呈现出多样性、地域性和异地并发的特点。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当时全国各地的自然灾害概况,笔者对其进行了分地区统计并对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明初政府考虑到自然灾害对社会稳定和国家正常统治带来极大影响而采取萌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①清明时节的大运河水,总在黏稠住人的沉沉思绪。②有位老人就在这个时节,走在常州郊外一条纤细的小路上。小路的尽头有老人魂牵梦萦的大运河,还有老人梦萦魂想的亲人。50多年前玩耍时走过的乡间小路,没想到今天又重走。一百米的小路啊,老人一走就走白了头发。③老人是教书的,在台湾中山大学教国语。像是大运河里滴下的一滴水,就这么久久地挂在那儿,永不干涸。④老人是来凭吊的,凭吊埋在大运河边的十几位娘家亲人。坟茔上的土是新的,墓碑上的字是鲜红的,老人恭恭敬敬上香、献花,恭恭敬敬朝着坟茔鞠躬,拜谒在天之灵的长辈。⑤小时候/乡愁是一…  相似文献   

9.
正这是一个劳动最为光荣的时代!走到基层,走在乡间,一步一步走进父老乡亲的心坎,让自己与他们一起同呼吸共命运。这时候,心湖里自然而然地荡起了纯情优美的涟漪,悠扬的旋律油然而生。当有些人还沉浸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感伤自我、关起门来自我咿呀咿呀自我陶醉的世界里抚摸琴弦的时候,很多人已经响应组织的号召,走  相似文献   

10.
天堂的门     
一位老人和他的狗行走在乡间小路上,老人一边走一边欣赏着沿途的风景。突然,老人意识到自己已经离开了人世,他回忆起临死时的情景,也想起身旁的这只狗早在几年前就死了。他不知道这条路将把他引向何方,只是茫然地朝前走着。  相似文献   

11.
明朝建立后,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驿站。徐州由于其所处的重要地理位置,明代政府在这里设置了彭城驿等众多驿站机构。驿站机构在明代前期对徐州地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驿站机构发展到后来,消极作用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对于驿站的夫役粮草供应也渐渐成为了徐州当地民众沉重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为扭转社会风气,巩固封建统治,提出了“治国以教化为先”的主张,并以丰富而又颇具创造性的教化思想指导了明初教化实践。朱元璋认为,教化应以倡导礼义道德为核心内容,各级官吏要言传身教,要积极推动教化活动的展开,并以一系列的制度确保教化政策能够长期得以贯彻落实。朱元璋的教化思想不仅对明初也对有明一代的教化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山人是明代兴起的特殊社会群体,山人之任侠则使中国古代侠史上涌现出新型的一个类别即“山人侠”。侠是明代山人文化的核心和明代山人的精神内涵。山人以侠的方式和气质塑造自我,参与现实,影响社会,实现了其存在价值。对山人尚侠之风的梳理可以更清晰地把握明代底层文人成为山人后的生活走向,也使我们能进一步探索山人的核心价值。侠的叙写和侠气的抒发,成为山人文学创作的动机与主要内容,给明代文学带来了更广阔的审美空间;山人在塑造自己侠的形象同时,也完成了他们作为一种文学形象、文学题材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谁赴松锦吊忠魂——《燕行录》的史料价值之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崇祯十四、十五年,明清在山海关外松锦前线的大决战,以明军丧师,主帅降敌结束。明朝从此失去了关外的优势。松锦战役的第二阶段,即崇祯十五年眷,战事不多,清人以逼降为主。洪承畴、祖大寿投降后,其部下和当地百姓命运如何,中国现存的史料不见说明。据清顺治年间的《燕行录》记载,清人在当时实施了杀降和屠城兽行。朝鲜的使巨用诗歌和《日记》记载了他们途经这块土地上之所见所闻,凭吊了埋葬在这里的万名忠魂。  相似文献   

15.
古代任职东北的江南人极少。明朝建立 ,天下归一 ,江浙俊秀脱颖而出 ,一大批有识之士来到辽东 ,担任要职 ,为巩固边防 ,开发东北殚心竭虑 ,功勋卓著 ,得到东北人民的赞誉。本文据东北主要史志文献进行了考证 ,明代江浙任职辽东名宦计 58人 ,其中江苏籍 2 1人 ,浙江籍 37人。作者考证了这 58人的籍贯、职务、任职时间、文采和主要业绩 ,表达了东北人民对他们的敬意 ,亦为深入研究提供了资料和线索  相似文献   

16.
陈忱是明末清初最重要的遗民诗人和通俗文学作家之一。他不仅留下了一部充满忠君爱国思想的《水浒后传,》而且还留下了一百多首“激烈悲壮,声出金石”的爱国诗篇。他的这些诗篇与他的《水浒后传》的创作思想是相一致的。诗歌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反映了那个“天崩地解”时代的社会现实;表现出了对明朝灭亡的沉痛哀悼和对异族统治的强烈憎恨,是我们了解明末清初的社会现状和遗民精神状态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7.
“宾兴”一词最早发端于《周礼》,作为与古代科举渊源之深,交融之广的一个特殊术语,在宋代人的眼中甚至被视作为科举制的最早源头。“宾兴”的意义也在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悄然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进入科举时代后“宾兴”最初作为一种科举典礼而言,与乡饮酒礼结合在一起;到了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宾兴”的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作为一种慈善性的助学助考形式,在全国各地普遍发展起来。荆州也正是基于这一形势的影响,其宾兴组织开始得以兴起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明代前中期南京回回迁徙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明代前中期开始 ,南京逐渐成为江南回回聚集的重要地区。学术界对这一时期入迁南京的回回作了许多探讨 ,然回回当时在南京的人口数量 ,以及在南京分布的情况尚需要重新认识和说明。  相似文献   

19.
李元阳诗歌有较为明显的关心民瘼、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以及兼容儒、道、佛,追求生命价值尤重情性的特点,并与明代主流文学家的创作倾向一致,也体现了云南人民质朴、厚重的个性。以李元阳为代表的明代文士,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推进了云南文学与中原文学的整合,表现了明代云南传统文学与全国文学的双向交流。  相似文献   

20.
川南少数民族僰人,为反抗明王朝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进行英勇的斗争,在我国少数民族反抗封建王朝的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