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在回顾早期语用学对隐喻研究的基础上,以关联理论为支点,在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分析隐喻理解的语用推理机制,通过分析得出要正确理解隐喻需要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借助语境寻找最佳关联,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挖掘话语的隐喻义.  相似文献   

2.
关联理论作为认知语用学的基础,对汉英隐喻翻译起了决定性的指导作用。本文运用关联理论的交际观、语境观和最佳关联探究汉英隐喻的翻译方法,旨在对隐喻翻译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一种语义偏离现象,而传统的修辞学和语义学均无法对其含意做出充分而合理的解释,因此对隐喻意义的研究必须纳入语用学范畴。本文综述了在解读隐喻含意方面Sperkr和Wilson关联理论与其它隐喻语用学理论的区别与联系,并以关联理论为支点,采用俄语语料,从认知语境和最佳相关原则两方面分析了隐喻理解的语用推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论关联模式下的语用推理和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突破了传统的语境观,提出了“认知语境”的概念和基于关联原则的推理模式;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做了全新的阐释。本文分别总结了关联理论模式下的语用推理和隐喻观,并结合当代隐喻学者以及语用学家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推理在隐喻理解过程中的角色和隐喻本身在语用推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也是一种普遍的语用现象,在人类的认知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论述了隐喻在语用学中的早期研究,着重阐述了格莱斯和塞尔的隐喻研究,并分析了其不足之处。之后本文将运用关联理论,在已有的认知语用学之下,对隐喻进行重点剖析,其中引用了斯伯泊和威尔森对格莱斯对合作原则做出的修正和进一步研究,最后阐述了隐喻的关联性解释。  相似文献   

6.
现代隐喻学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们的一种认知工具和认知结果。人们从修辞学、语义学及语用学等不同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而各派对隐喻现象的实质解释均带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sperber&winson在合著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一书中运用关联理论,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对隐喻的产生和理解进行全新的解说,把"隐喻理解"看成是追求最佳关联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现代隐喻学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们的一种认知工具和认知结果.人们从修辞学、语义学及语用学等不同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而各派对隐喻现象的实质解释均带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sperber & winsowi每合著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一书中运用关联理论,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对隐喻的产生和理解进行全新的解说,把"隐喻理解"看成是追求最佳关联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关联理论作为认知语用学的重要理论阐释了隐喻的产生、理解和翻译的过程,具有强大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9.
Sperber & Wilson的关联理论以动态的语境观来解读隐喻的理解,认为隐喻理解是在适当的认知语境下寻求最佳关联、获取语境效果的一个动态过程。这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语义学和语用学的不足,为隐喻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和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都是重要的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虽来源于合作原则 ,但却比合作原则更具解释力 ,尤其在隐喻问题研究上 ,关联理论有着合作原则无可比拟的阐释优势。在重述会话含意理论和关联理论隐喻观的基础上 ,比较这两种隐喻观的理论来源、阐释理据、隐喻含意的推理模式以及隐喻阐释的局限性 ,从而突出关联理论对隐喻的强大解释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试图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析隐喻的翻译问题。文章回顾了隐喻的基本概念以及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并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分析了隐喻的可译性问题,以及在关联翻译模式指导下的隐喻翻译效度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关联理论看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试图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析隐喻问题。首先简要回顾了早期隐喻研究的基本观点,然后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对隐喻进行了分析。隐喻的产生、使用、理解和翻译都是受关联原则支配的。  相似文献   

13.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文章从认知角度对作为认知方式的隐喻及其认知功能进行分析、探讨,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了隐喻的工作机制,提出隐喻是认知主体在认知语境作用下关联、对话、投射的结果。并指出对隐喻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传统的修辞现象,而且有助于隐喻学的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14.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由于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隐喻现象存在许多的相似之处和差异的地方,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对比中英文化里存在的隐喻现象,也将根据关联理论的翻译观来探析隐喻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隐喻的认知语用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为日常言语中普遍的语言现象,对话语的理解和生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会话含意理论对隐喻语用分析的局限入手,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隐喻进行认知语用解读,认为隐喻的理解就是听话人通过认知语境将接受话语建立的新假设进行关联、激活、选择、推理,最终获得隐喻会话含意的过程,隐喻是基于人类经验的概念性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6.
隐喻的符号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包括在普通语言学的句法研究中。从符号学的角度看,隐喻源于语言符号的相似性;从认知的角度看,隐喻则源于人类认识世界的顺序性和处理语言的关联原则。为了更深入地认识隐喻,有必要从符号学和认知语言学角度共同探讨隐喻存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隐喻在广告语篇中的劝说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从关联理论出发,对隐喻现象进行了阐释;然后解析了隐喻的劝说功能,它具有三种诉诸形式:理性诉诸、情感诉诸和人品诉诸;最后运用实例分析隐喻是如何在广告语篇中实现其劝说功能的。  相似文献   

18.
隐喻是一种修辞,也是一种语用现象。隐喻的理解和接受就是一个听者通过共有的认知语境寻找最佳关联的明示、激活、选择、推理,最终获得隐喻会话含义的过程。此外,关联理论虽给隐喻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