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是美育的重要阵地。把握美的特征,寓美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增强语文教学魅力、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把美育教育结合到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潜力,培养美好的情感,塑造纯洁的心灵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2.
语文世界是一个美丽的世界,语文课堂应是美的旅程,因为它是最生动、最活泼,也是最富有诗意的。可事实上,我们的语文课堂改来改去,语文的特点似乎越来越淡,无从发现语文的魅力,更无从体现语文和语文教学的独特之美,不能让人陶醉其中,感受美的享受,接受美的熏陶。我认为语文之魅力就在于其“美”,不美的语文,不美的语文课堂,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人喜欢,不会让人着迷。不能让人喜欢,不能让人着迷和陶醉的语文课常必将永远不会让人心灵震颤,也不可能提高语文成绩,更不可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海南教育》2013,(6):90-91
<正>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语文教师是语文知识最有效的传播者,也是再现文学作品精华的使者。那么,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魅力和扎实的语言功底及素养是当今新课改理念下语文教师共同的努力方向,而让教学成为语言魅力尽情散发的舞台,并让学生沉浸其中,从而提高教学质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语文教师是语文知识最有效的传播者,也是再现文学作品精华的使者。那么,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魅力和扎实的语言功底及素养是当今新课改理念下语文教师共同的努力方向,而让教学成为语言魅力尽情散发的舞台,并让学生沉浸其中,从而提高教学质  相似文献   

5.
教师口语的情感美及意义郑玲玲教师口语作为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介,具有其他口语无可比拟的独特魅力和作用。语言不是无情物。人类语言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折射着人的心灵,浸透了人的情感。教师口语也同样,就教学内容而言,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经验是人类社会长...  相似文献   

6.
李观华 《广东教育》2002,(12):44-44
语文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情与美,而情与美主要来源于文学。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下,语文教育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训练,忽视以情与美为特征的文学教育,对语文课上少得可怜的一点文学,我们的语文教师也将其皮肉与灵魂分开,变成抽出了灵魂、意蕴和滋味的文学知识、文学技巧和文学理论的传授。语文课更多的是考虑政治思想、作家名气、社会需要,忽视了文学的美感、作品的质量、人的心灵需要,学生难于领略到灿烂辉煌的文学世界的风貌,体会不到人心灵的丰富和个性的舒张。须知,学生的文学基础不牢,语文素质就只是一…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语文教材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给学生提供了真、善、美的素材,而语文教师富有情感的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完善学生的人格.而且能展示语文教学独特的艺术魅力.那么,语文教师应具备怎样的教学情感呢?  相似文献   

8.
张海颖 《学周刊C版》2019,(6):107-108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属于学生展示自我,体验学科魅力的场所,也是教师施展自己教育智慧,引领学生的阵地。新课改下,需要教师提升自我,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尽情挥洒自己的智慧,展示自己的才华。身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我的眼里语文教育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的人文情怀和对美的感悟。语文课堂应使学生在理解感悟语言的基础上获得情的熏陶,理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它无法抵挡的优势,已被广泛运用到各科教学中,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它集音响、文字、美术、动画、影视等于一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为语文教学的深入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常常忽视了教学语言的作用。在教学时,不少教师往往只顾直观地展示课件,而不注意用教学语言去传递信息、衔接内容,更不注意赏析课文中的那些独特的情感美、境界美、韵味美。众所周知,语言文字本身蕴含的情感、趣味、境界,能给人以想象、体味的天地,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任何…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真谛是传递生活的美,语文教学更应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语文教师就要用"心"去传递诗歌的美,用自身的魅力去呵护诗歌的美,用诵读去点燃诗歌的美,用信息技术去激发诗歌的美。试以《春江花月夜》为例,探索教师该如何"以美释美"。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紧要之处是要把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把学生的心灵撼动起来,使学生产生并保持一种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学习情愫,而这一情愫正是语文学习的源泉,它如春花一样灿烂。语文学科的教学,则是通过多姿多彩的语言文字的千变万化的运用来触发学生的思想情感的涟漪,它有着独特而又美妙的渐人胜境的美感。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展现祖国语言的文字魅力,  相似文献   

12.
当代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学必须将教学、求知、审美、创造等多种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提高其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塑造其美的人格和心灵。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呢?一、塑造美的教育形象,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1.美的仪态。语文教师要衣着整洁而不奇特,他不同于音乐教师的新潮艳服,又有别于体育教师的运动服装,还有异于个别美术教师的不修边幅。子贡评论自己的老师孔子时说“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我们虽不提倡现代语文教师成为那种迂腐、呆板的老夫子,但语文教师稳重的…  相似文献   

13.
一、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投入感情 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是新课标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用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在情感上的互相沟通,会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产生“和谐共振”。如果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时,自身缺乏激情,那是无法触动学生心灵的。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只有艺术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才能向学生展现语文资源中的"美元素"。而学生感受到了美,自然就能在心中升腾起美好的情感体验,真正感受到语文的无穷魅力。教师要让"美"这个元素活跃起来:显现美的教学内容,选择美的教学手段,选用美的教学语言,表现美的教师仪态。  相似文献   

15.
字理识字教学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和析词的一种方法,它凸显了汉字的字理,让学生体会汉字的意象美,感受汉语言文字独特的魅力。而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不仅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还为课堂增添了浓厚的语文味。然而,当前盛行的字理识字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需我们教师进行深入思考,以期更好地优化字理识字教学,让汉字焕发出独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是师生进行心灵交流的场所,如何让语文课堂展现出勃勃生机?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从而爱上语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妨在课堂上善于发现,巧妙引导,通过品读、想象、对话、拓展等环节,让语文课堂绽放属于它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教育,就是要借助语言和文本,去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辨别美丑,促使学生追求真善美,并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人生境界,进而引导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现就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浅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语文教材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给学生提供了真、善、美的标准;而语文教师富有情感的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完善学生人格,而且也展示了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习是一个绽放生命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如果都能把自己心灵深处的震撼展示出来。绽放自己的思想的花朵,那么就能收获语文的美丽.同时也就收获了自己生命的美丽。教师和学生感动的对象都是语文(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大语文”)本身的魅力。这种魅力是通过多个窗口展现出来的。如何才能利用好这些窗口.把语文的学习变成一种生命的释放的过程。如何使学生为这种美丽的绽放而喝彩?这便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某种意义上说,素质教育就是个性教育。但个性只能靠个性来培养,没有教师的个性就没有学生的个性,而教师的个性又往往体现于他的教学个性,这也是教师本人创造性能力的体现。很难想像,一个没有语文教学个性的教师是如何让其学生去体验语文魅力,进而对语文产生执着兴趣的!而一个有理想的语文教师只有铸成自己的教学个性,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