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冯金娣 《科教文汇》2014,(35):195-196
"热闹型"童话的出现,打破了童话形象注重教化的单调和偏狭局面,转为对儿童的个性自由与生命意识的关注和张扬。郑渊洁塑造的皮皮鲁这一形象,就是童话类型化形象向个性化形象转变的最好代表。他身上集中表现的,张扬个性的形象美、非凡热闹的幻想美、深邃理性的幽默美等美学特征,很好地阐释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
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中国儿童文学曾经历了一个辉煌的10年。“重新塑造民族性格”的旗帜下曾聚集了一大批中国当代最优秀的少年小说作家,“青春期心理探秘”曾作为一个重要的创作题材风靡一时,以郑渊洁为首的“热闹派童话”则给中国当代童话留下一段难忘的  相似文献   

3.
网上看到一则"2008年中国作家富豪榜",郭敬明再居榜首,这不是什么意外之事.吸引我的是这样一项内容:富豪榜中排名第2、第5和第20位的三位作家分别是郑渊洁、马未都、海岩,统计表上这三位作家的学历却是统一的:小学四年级. 小学四年级!那仅是初通作文的文化层次,然而这三位作家创下的业绩却让人目光灼灼.  相似文献   

4.
他即将迈进20岁,青春王国里写满了阳光和快乐,他对贝多芬和莫扎特是那么痴迷,简直是“坠入了爱河”。他的母亲觉得他固执,凡是喜爱的。他从不愿放弃。钢琴老师打电话来,建议他放弃弹奏贝多芬和莫扎特的曲子,他十二分地不愿意。  相似文献   

5.
泰戈尔在《审判官》中写道:你想说他什么尽管说吧,但是我知道我孩子的短处。我爱他并不是因为他好,只是因为他是我的孩子。你如果把他的好处与坏处两两相权,你怎会知道他是如何的可爱呢?当我必须责罚他的时候,他便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了。  相似文献   

6.
22年前,他勇于踏出国门,在别人还在寻找方向的时候,他已经起飞了;22年后,他毅然回国,带着多年教学和科研的方方面面的积累,充满了科学报国的希望,他回得干净利索。他始终是一个笃信叶落归根的中国人,他更是一个不忘祖国培养恩情的赤子,他回到了他妈妈的身边,回到苏州这个他心中太阳升起的地方。二十几年的海外  相似文献   

7.
王海涛 《科学中国人》2013,(12):48-51,F0002,1
20多年前,当他踏入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的时候,他肯定不会想到.在这里.他一待就是16年;他更不会想到.从此他将与电力系统科研结缘.威了他未来几十年的科研方向。这么多年来。是电力科研成就了他,  相似文献   

8.
1 刘海强是我们班痞子类的男生,个不高,却一直坐在最后一排.各科老师基本上是放弃他了。以前也会找他训话、开导他,但他能言善辩.反而把规劝他的老师堵得哑口无言。久而久之。再也没有老师愿意搭理他.只要他上课不影响别人.任由他睡觉、看课外书。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斯芬克斯他那狮子的鬃毛已经掉落,他的鼻子已经毁坏,他的眼睛已经成了两个空洞。他的脑袋虽然还保持着红棕色,但是已经被严重破坏了。他的躯体被沙漠里的黄沙掩埋了无数次,遭受了严重的侵蚀。但是他仍然屹立在尼罗河西畔的吉萨高原上。目睹着世事沧桑,从远古到现在。他就像一个睿智的老人,看着人类在他面前演出,几千年就这么一点一点地流逝了。忙碌的人们经常忘记他的存在,因为他总是静静地卧在高大的金字塔脚下。  相似文献   

10.
一个星期天,表弟来我家玩,妈妈大方地递给他10元,让他买东西吃。他急忙跑出家门。过了一会儿,他抱着一大堆甜食回来吃,看得我垂涎欲滴。可他又不给我分一点,我只能眼巴巴地盯着他。  相似文献   

11.
“傻”孩子     
《科学与文化》2011,(8):54-54
"傻"孩子 村里有一个小孩,大家都说他傻。当别人同时拿一张5元和一张10元的钱放在他面前,他总是去拿5元的。此事很快传开,大家见了他就用此方法试他,嘲笑他。每次他都面带微笑地拿起5元钱就走。  相似文献   

12.
他是一个德高望重的水营养专家学者,他的经历曲折,富有传奇色彩;他有着超越年龄的活力,和他接触过的年轻人无不慨叹他的旺盛精力;他博古通今,学识渊博,提到他大家充满敬仰、敬佩、敬重;他风趣幽默,时常语出惊人:"水盲比文盲更可怕;水污染比经济危机更可怕。"  相似文献   

13.
刘耀兰 《知识窗》2011,(10):24-24
哈洛斯在人们的眼里就是个怪物.他那满脑子的奇异想法。让人听起来匪夷所思。比如说,他经常对朋友们说.他想飞起来。他想把那座大山搬家。有人劝他找著名的超级魔术大师科波菲尔.他能帮他实现这个愿望:有人说他有病.让他赶紧去看心理医生。他听后哈哈一笑。不置可否。  相似文献   

14.
12年前,他踏入西北工业大学,那时的他是一名学生,怀揣梦想,踌躇满志,12年后,他还在西北工业大学,不同的是,他已成为一名教师,知识渊博,科研成果丰硕。8年的求学生活,2900多个日日夜夜,他发现自己早已习惯了这个校园的一切,早已离不开了。毕业后,他毅然决定留在母校工作,留在这个辛勤培育他成才的地方。他就是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田威。  相似文献   

15.
七号实验品     
他一出生就是成年人,而不是一个婴儿。他一生下来就是最聪明、最敏捷、最强壮的人。他的模样是人类,他像人类一样说话,他也相信自己是一个人类,但他真的还是人类吗?  相似文献   

16.
他的父亲是一名贫穷的油漆工,仅靠微薄的收入供他念完高中。这一年,他有幸被美国著名学府耶鲁大学录取,但是,他却因缴纳不起昂贵的学费面临辍学的危机。于是,他决定利用假期外出做油漆工,希望挣够学费。他到处揽活,终于,他接到一栋大房子的油漆任务。尽管主人是个很挑剔的人,不过他给的价钱不低,不但能够缴清第一学期的学费,甚至连生活费也有了着落。  相似文献   

17.
他多年来致力于部队武器、装备的科学研究,他的执着是别人无法理解的。他满怀科技强军的一腔热血,无论多么枯燥、困难的工作都能点燃他的创新激情。他已年过花甲,却还在奋力书写着他的"十环"人生。他就是先后获得国家发明奖、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武警工程学院的教授徐孝达。  相似文献   

18.
施华  张浩 《今日科苑》2011,(6):25-26
他的名字在双城市家喻户晓,他的事迹广为流传,人们发自内心的敬重他、感谢他,亲切的称他为"老县长"、"古堡的功臣"。他就是80高龄的双城市退休干部,市老科协会长兼党组书记,原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树森。  相似文献   

19.
王虎林 《科教文汇》2009,(24):I0001-I0001
有一个人一直想成功,为此,他做过种种尝试,但到头来,都以失败告终。他非常苦恼,就跑去问他的父亲。他父亲是一个老船员,他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要想有船来,就必须修建自己的码头。儿子听了这话沉思良久。这之后,他不再四处尝试,而是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后来,他不但上了大学,而且成了令人羡慕的博士后。不少公司经常打电话来,希望他能够加盟,而且:待遇好得惊人。  相似文献   

20.
林海 《世界发明》2010,(8):74-74
假设你是一个营销战略顾问,有个亿万富翁打电话找你。他的确是一个亿万富翁,可称得上是全球第五富。他是软件发家,可他不再做那生意。他现在闲着,因而在寻找机会,把排名往前提升。他想要生活多一些情趣,因为现在的他已是全球第五大富豪.对他来说钱不再是一切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