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李惠君 《知识窗》2013,(5):14-15
昨晚有一个女生短信预约今天面谈.我一早就在办公室等候她。距离预约时间还有1分钟,一个长相清秀的女生敲门进来,一进屋就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我失恋了,心里很难受。”  相似文献   

2.
(一)老师,你找我谈话吧清晨,阳光灿烂。一学生走进办公室,神情严肃地走到我身边。“老师,你找我谈话吧。”她说。“我没有找你谈话呀?”我说。“我这次考砸了,早晚你都要找我谈话的。”她说。  相似文献   

3.
校园幽默     
《知识窗》2011,(5):35-35
猜不出来 大学时我们班里有个同学.叫王但。侣字念“cai”。某老师头一次点名.点到他了,老师拖长了音说:“王——”  相似文献   

4.
李耿源 《知识窗》2011,(6):39-39
十来岁时.惠特尼.休斯顿就在母亲的悉心栽培下。培养出了良好的歌唱才能。休斯顿17岁的一天.正当她在为当晚与母亲同台演出做准备时.突然接到了母亲声音嘶哑的电话:“我的嗓子坏了,今天不能唱了。”听到母亲的话后,休斯顿很着急地说:“我总不能一个人上台去唱啊!”她的母亲却对她说:“你完全能够一个人唱。因为你很棒!”  相似文献   

5.
金秋九月,开学前的几天,我在心理咨询室接待了一位马上要升入高三的女孩子。被"挟持"来的女孩晓云今年17岁,由爸爸妈妈陪同前来咨询,更确切地说,是爸爸妈妈"挟持"她来咨询。她本人并不觉得自己有问题,那么她的"问题"是什么呢?她的父母七嘴八舌地讲述了晓云在暑假里的变化。青春期的女孩都格外注重自我形象,晓云长得清  相似文献   

6.
乐翻天     
一天生物老师给学生讲种群。她说:“种群是指可以自由交配并繁育的同种个体的集群,那你们说,我们教室的同学是不是一个种群?”同学都很和谐地回答:“不是。”“为什么不是?”只听见后排一个阴暗的角落传来:“因为不能自由交配……”找头发顾客:“理一次发多少钱?”理发师:“10元。”  相似文献   

7.
我校刚刚分来一名大学生支教,教音乐的,她担任了701班班主任,刚好我是年级主任,又代这个班的语文、地方等教学。开学一个多月后,她有点垂头丧气的找到我,说:“李主任,那个郑平平我到底还管不管?他太调皮了!”我接手了这个学生,对他进行了系列辅导,后来他进步了,为人也阳光了,使他克服了自卑和好动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8.
小时候.有一次和伙伴们玩游戏.玩着玩着,其中一个小伙伴忽然问我:“你的眼睛为何会一只大一只小呀?”我气急败坏地说:“谁的眼睛一只大一只小?你胡扯!”然后伙伴们全体好奇地盯着我看。然后有人大声嚷嚷道:“真的耶!大家快来看呀,她的左眼比右眼大!”我觉得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哭着跑回家去了。  相似文献   

9.
一大早,就见Bonnie L.Bassler正快步走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园里,飞舞的亮紫色外套,飘扬的褐色卷发,还有爽朗的笑声。她刚从每天清晨6:15开始、由她辅导的有氧舞蹈课归来。她强调说:“我5:42准时起床,一分不早,一分不晚。”  相似文献   

10.
讨厌的土豆     
韩星 《知识窗》2010,(4):60-60
一天.一位小学老师给她的学生们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老师说:“你们今天放学回家从家里拿一些土豆.每一个土豆都代表一个自己厌恶的人.有几个不喜欢的人.就带几个土豆。把这些土豆装在一个塑料袋里明天带到学校来。”  相似文献   

11.
《发明与革新》2011,(3):16-16
要培养出善于创新的人才.需要“一对一”的精英教育模式。钱学森先生当年在美国留学时。就经常接受他的老师冯·卡门教授“一对一”的教育。我所提倡的“一对一”模式,并不是说一个老师只能教一个学生.而是说一个老师可以教多个学生.但必须抽出时间进行“一对一”。  相似文献   

12.
小欣写周记     
于泳 《知识窗》2013,(2):12-12
小欣是一个初二的女孩.她性格开朗、直率,一直是同学和老师心目中的阳光女孩。小欣最喜欢教她们语文的王老师.因为王老师教艺精湛.对待同学温和亲切,就像朋友一样。因为王老师的缘故.小欣深深地喜欢上了语文课.上课总是抢着回答问题.平时还在周记里跟王老师说一些心里话。  相似文献   

13.
由之 《知识窗》2007,(8):28-28
2007年6月18日.对盲人学生吴晶来说是一个大喜的日子,美国哈佛大学给她发来了入学通知书。昊晶说:“我虽然是残疾人.但对生活我充满自信,生活中可以选择失败.但不能选择放弃,”  相似文献   

14.
老师的样子     
王吴军 《知识窗》2014,(21):4-4
姐姐是小学老师,我却总说她没个老师的样子。对于我的这种说法,姐姐却是不以为然:“我是一名老师,我的样子就是老师的样子,这就够了。”  相似文献   

15.
一块笑     
《知识窗》2013,(19):33-33
如果李白活到现在 一天,老师问学生:“如果诗人李白活到现在,会有什么贡献?”学生:“老师,说危害行不行?”老师:“危害?你说给我听听。”学生:“我们背诵古诗的量会增加!”全班惊呆……  相似文献   

16.
宋静 《知识窗》2013,(2):5-5
前些天.我的微博上突然收到一封陌生的私信.原来竟是十年前的“学生”发来的。“宋老师.是你吗?我是麦子啊!终于找到你了,如今我真的出书了呢.谢谢你当年的鼓励啊!我的贵人!”一句“贵人”.激起了那些久已尘封的记忆。那时候.我正给一群即将赴深圳的打工者做入厂培训.麦子就是其中之一。麦子的家庭条件不好.为了帮父母供哥哥读大学.她初中没上完就出来打工了。有一次,麦子怯怯地问我:  相似文献   

17.
柴静 《知识窗》2010,(1):9-9
10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50多岁的女人,她是30年前去援藏的.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要离开拉萨。下了飞机,下着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了北京一个旅店里.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床头的一个箱子.说:“如果我回不去的话、你帮我保存这个.”  相似文献   

18.
女儿第一次开口说两字异音词语是:不要。她吃得差不多了.大人再给她喂饭时.她就会说:“不要!”她想自个儿玩耍时.我若要抱她,她也会说:“不要!”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9.
上小学时,自然常识课中的小实验常使我着迷,总感觉不过瘾。进入初中后,一个又一个的生物实验让我兴奋不已。可是有几次取试液没取够量,使实验结果出现很大的偏差,甚至失败,我好懊恼。参加学校的发明小组以后,学习了一些发明基础知识,在“找需要”的选题思路引导下,我茅塞顿开。“何不发明一种能定量分装液体的器具呢?”我把这一想法告诉了辅导老师。辅导老师想了想,笑笑说:“你这个题选得好,不光生物实验需要分装试液,化学实验也需要呢!”随后,一有机会,他就带我到化学实验室参观,并且向我介绍一些化学试剂的性质。特别是…  相似文献   

20.
《知识窗》2012,(4)
黑板擦、扫帚等当道具.她用脱口秀的方式点评班级一周:20分钟的表演.几乎每分钟都有大笑声或掌声——武昌楚才中学八(2)班王琪的“个人秀”专场,让全班同学笑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