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胜瑜 《知识窗》2010,(4):44-45
2009年11月30日,儿子谢嘉满17岁。儿子从童年到少年,再到步入青年,作为他的爸爸,作为一个媒体工作者,我知道这个时期对一个人一生的重要性,我希望自己能帮他,却又感觉无处着力:住在高楼,儿子远离了人群,我没有办法让他回到我们从前的无隙环境;读了中学,儿子课业繁重,我不能替他做作业为他减负,所以他只能早起晚睡;进入青春期,儿子叛逆易怒,我没有时问静下心来听他细细讲述。所以,他的少年苦闷和烦恼只能一天天堆积在他心中……  相似文献   

2.
这是我在儿子郑亚旗18岁成人时给他的十条家训。我们家称其为“郑十戒”:1.四十岁之前尽量不和收入低于你的人交朋友:  相似文献   

3.
人们日常话语表达中的“陌生人”,往往是与“我”相对的他者,蕴含“我不认识的人”这层意思。那么陌生人究竟是谁呢?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对此有经典的研究,他认为,陌生人既不是熟人,也不是和你永远没有任何交集的人,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那种人。  相似文献   

4.
佚名 《今日科苑》2005,(12):24-25
—个人小时候的母子亲情同他 以后能否事业有成之间有着内在的 密切联系。母子关系冷淡或不好, 常会导致一个人行为反常。 “一个孩子成年以后行为的好 与坏,完全取决于他的母亲。”这句 话是拿破仑·波拿巴说的。拿破仑 的母亲莱蒂齐娅·雷莫利诺是一位 坚强的妇女,而他的父亲卡洛·波 拿巴则是一位沉默寡言、在实际生活 中畏畏缩缩的人。莱蒂齐娅凭直觉感 到自己的儿子拿破仑以后会有大出 息,因此教育他不要让别人踩在脚 下。她不止一次地说:“我是你母亲, 你是我儿子,但是我叫你做一件事 时,我希望你对我说‘不’。”  相似文献   

5.
段奇清 《知识窗》2014,(9):17-17
王健林没想到1988年出生,喝了16年洋墨水的儿子王思聪竟然成了“年少轻狂。口无遮拦”的“刺儿头”,以至王健林无奈地说,“原来我夫人一直不想生,现在想生也来不及了。如果当初多生一个,至少有一个能听我话,跟我亲的孩子。”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儿子自从回国后,就没让他省心过。回国后的儿子似乎专爱论他人长短。  相似文献   

6.
一堆亲人一再围在经世身边询问因由,经世却一直保持沉默,实在被问烦了.就干脆把头钻进被窝,连个“不”字也不肯讲。经世的父亲气得把帽子一摔:“我要去找老师去!他究竟对我儿子干了什么?”而经世的母亲只能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诉:“经世小时候可不是这样的啊……经世小时候甭提多能说了……去找校长局长厅长!看看他们用的什么老师!不把那老师开了我不甘心啊……”经世的舅舅在旁边瞪姐姐一眼:“开了?那么简单!不把他告了坐牢,我们钌卅酌芒笛皂白睁’”  相似文献   

7.
得克萨斯大学心理系教授詹姆斯.W.潘尼贝克博士对单词计数的兴趣始于20多年前。当时他进行的几项研究结果显示:遭受心灵创伤后愿意尽情倾诉的人往往比绝口不谈的人心理更健康。由此.他想知道:人们使用的每一个单词中到底隐藏了多少信息.即使是最不起眼的“我”、“你”、“这”、“那”等词。  相似文献   

8.
朋友老马的儿子给我打来电话,让我这位大学职业规划师给他支支招。小马今年大学会计专业刚毕业,由于不喜欢这个专业,专业课学得稀里糊涂,竟然没有拿到学位证。现在找工作到处碰壁,急了。老马逼着儿子去考CPA(注册会计师),谁知这家伙“宁死”也不愿意:“这是我的人生还是你的人生,凭啥老是你说了算?”  相似文献   

9.
德克萨斯大学心理系教授詹姆斯·W·潘尼贝克博士对单词计数的兴趣始于20多年前。当时他进行了几项研究,结果均表明:遭受心灵创伤后愿意尽情倾诉的人往往比绝口不谈的人心理更健康。因此,他想知道,人们使用的每一个单词中到底隐藏了多少信息——即使是最不起眼的“我”、“你”等词。  相似文献   

10.
8月4日早晨,阳光很好。儿子提起他沉重的书包,没忘将前一天在庙会上买的魔鬼面具一起塞进去,然后兴高采烈地说:“走吧!”我发动汽车,对着阳光眯起眼睛。车子在有些空旷的街上轻快地行驶,很快到了公交车站。儿子背起书包准备下车,我拍拍他的肩:“接着过你的快乐暑假!”儿子一笑,露出两颗酷似他父亲的门牙:“我会的,你也可以逛你的街,看你的书啦!”他一路小跑,消失在公交站台的人群里。这是我离婚后他的第8个暑假。儿子和我待了半个月,现在,他要去父亲家,和他的父亲、继母和小弟弟共同度过余下的20天。听说,他们打算一起去海南旅游,这是儿子憧…  相似文献   

11.
幽默数则     
《知识窗》2009,(7)
提醒 儿子是密歇根州阿尔马大学的新生.开学几个星期之后.我和丈夫决定去看看他。我特意提前给他打电话.“提醒”他我们将光临。但是当我们来到宿舍时.他的房间凌乱不堪.我非常吃惊。“忘了我们要来.是吧?”我取笑他.  相似文献   

12.
上高一的儿子住校一星期后回家,我尽量找轻松话题和他聊天。问他班上漂亮女生多D-57他满脸不屑,说全是“恐龙”。“恐龙”可能是90后对丑女生的代称,我想。  相似文献   

13.
我能为他做的事情很少。我能为和他患同一种病的人做的事情很少。我能为他的“阳光计划”做的事情很少。我只能讲述他的故事,尽管不是全部;记下他的理想,也许并不全面……  相似文献   

14.
报社的人几乎全下班了,唯有我还在伏案疾书,赶写一篇明天要发的稿子。不知什么时候,虚掩的门被推开,进来的是一位中年男子。他一身疲惫一脸焦急地说:“记者同志,求求你,帮帮忙!”原来,他的儿子出走。为寻找儿子,他连续奔波了好几天。  相似文献   

15.
据说有个财主,为了附庸风雅,一次他的夫人寿诞,财主专请了一位先生为他的夫人写祝寿诗。这位先生知道他的用意,是用调侃的方法铺纸启砚,动笔为他写起来。第一句“这个婆不是人”,财主一看大惊失色,正想臭骂这位先生,“怎么用诗起我老婆了?”不想先生笔锋一转,写下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尘。”“啊,不是人是仙女!”财主转怒为喜。接着第三句“几儿子都是贼,”财主又不高兴起来,“骂了我夫人还要骂我儿?”先生接着笔锋又一转,“偷得蟠桃献母亲!”财主不得不夸位先生的笔力,连赞“好诗”。从这个故事中,可以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写诗,不一定落笔是佳…  相似文献   

16.
很多人都说“80后”不行了、“90后”不行了,但我觉得,孩子们没有出问题.而是我们出问题了。 我父亲认为我不如他.争论了将近20年.每次吃饭就吵架。直到前几年我对他说.我把十六七岁的儿子养到了一米八.你把我养成这个样子。你看是你本事大.还是我本事大?  相似文献   

17.
一道英文数学题参考译文:农夫养了一些猪和鸡,他派儿子和女儿去数数每样各有多少只。“我数到了70个头。”儿子说。“我数到了200只脚,”他女儿说。那么农夫究竟有多少只鸡和猪呢?  相似文献   

18.
如果早学会     
一个人失业了,老婆整天看电视,三个还在读书的儿子和黑社会混在一起.最后,他只得去申请一份看门的工作. 人事部经理对他说:“我们公司同意录用你了,请填上你的电邮地址.” 他愕然,却只能无奈承认自己没有计算机,也不会用. “你连计算机也不会用,怎么能在我们这种高科技企业上班?”人事部经理说.  相似文献   

19.
苏洁 《知识窗》2013,(13):42-43
这天.美国爱达荷州一家电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莫铎很晚才回到家.可他的两个宝贝儿子还没有睡.在等莫铎讲故事给他们听。大儿子乔治说:“爸爸,我想听《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可小儿子约翰却嚷着:“爸爸,我不爱听,你给我讲《神灯的故事》。”两个孩子互不相让,彼此争吵起来。莫铎只好安慰他们说:“乖儿子.别吵了.爸爸都给你们讲。”两个孩子这才安静下来。  相似文献   

20.
热狗冷猫     
有一天,我跟家人聊天,聊到一半,到我该写作的时间了,怕影响他们的兴致,我就偷偷离开,去了书房。 “爸爸呢?”隔了一阵,我听到儿子问他妈妈。 “去写作了。”我太太回答。“爸爸好像一只猫。”儿子带着抱怨的语气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