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间文化娱乐活动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积淀而成的,拉祜族的传统游艺民俗主要包括口头文学、歌舞、游戏、竞技四类.游艺民俗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随着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拉祜族的物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游艺民俗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后,被贬谪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地二十三年,在漫长的谪居生活中,他亲身感受到巴蜀吴越等地奇异的土风民俗,由此而创作大量优秀的民俗风情诗歌,形象地描绘异彩纷呈的民俗生活事象,展示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神奇迷人的风俗画卷,为人们了解唐人的社会文化生活,开启了一扇五彩斑斓、引人入胜的窗口,具有很高的民俗审美和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民俗有什么功能,是当代民俗学者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由于中西方民俗学者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对民俗的理解有不同的看法,对“民俗的功能”的认识也各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有五种功能是民俗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主要功能.当然,民俗的功能不是长期不变的,民俗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并为其服务,因此会随其功能的变化而变化,其功能的消亡而消亡.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是以社会文化、生活为主要讲解内容的,而民间风俗文化传承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因此,恰当重视及搞好这方面的教学,无论是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拓展他们知识面,还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古老而灿烂的文化,了解中国国情,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陶冶他们的性情,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都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文章从民俗与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民俗与语文教学中的文化传承教育两大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丰富的民俗事象反映了社会的丰富性,是各种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的见证,并从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由于民俗是民族心理的重要表现,而民族心理又是民族生活文化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此,作为反映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生活的语言文学,自然与民俗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剐是民俗与古代诗歌、戏曲的关系,更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6.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规范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语言及心理等,并由此模塑着人们的文化人格。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民俗氛围之中,如同鱼生活在水中一样。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而,它不可避免地烙印着民俗的痕迹。把握文章中的民俗事象,对实现教学目的,特别是加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着积极的作  相似文献   

7.
民间美术与民俗是在劳动人民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它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总的“生存 与繁衍”意识,表现出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并且渗透在他们生活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生态民俗是民众千百年来生产生活中形成并传承的生产生活经验及智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结晶。生态民俗中关于保护环境,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敬畏自然的思想对于促进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淄博市L村坐落在黄河岸畔,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村落中保存了很多的生态民俗。村落中的生态民俗可分为两类,一是自然共生民俗、二是天地崇拜民俗。但是,在当下,较之传统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与传统社会生产生活相适应的生态民俗受到极大冲击。社会在不断发展,依存在社会中的生态民俗也应当寻求新的发展,以期在当下继续发挥规范民众,与法律互为补充,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民俗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人民在长期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它是社会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整体中最稳定的因素。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社会生活,哪里就有相应的社会风俗。可以说,民俗是一定时期社会的缩影。作为语文教材,尤其是其中的文学作品,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形象地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人们生活中到处存在的社会习俗、习惯以及有关的思想感  相似文献   

10.
民间美术与民俗是在劳动人民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它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总的"生存与繁衍"意识,表现出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并且渗透在他们生活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语教学是以社会化、生活为主要讲解内容的,而民间风俗化传承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因此,恰当重视及搞好这方面的教学,无论是培养学生对语课的兴趣,加深他们对课的理解,拓展他们知识面,还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古老而灿烂的化,了解中国国情,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陶冶他们的性情,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都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章从民俗与语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民俗与语教学中的化传承教育两大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沟通读者与诗人的桥梁,是连接二者心灵的红线。教学中,要注意引领学生用生活解读诗歌,让他们回归生活,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使他们进入诗歌阅读情境,体味诗人情感,获得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论述维吾尔当代文学著名诗人之一铁依甫江·艾里尤夫诗歌创作中被运用的维吾尔民间民俗成分。论文从四大角度阐述主体:一、诗人诗歌创作中维吾尔谚语的运用。二、维吾尔民间信奉在诗人诗歌中的表现。三、诗人诗歌中被描写的维吾尔传统生活、习俗、礼仪等民俗现象。四、诗人诗歌中的伦理道德及其习惯表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诗歌不乏丰富的民俗内容,如果对此在教学中加以把握,有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些作品的社会内涵和审美价值。古诗教学的民俗视角,主要着眼于母题、意象、章法、语言上。  相似文献   

15.
民间美术与民俗是在劳动人民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它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总的“生存与繁衍”意识,表现出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并且渗透在他们生活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是以社会、文化、生活为主要讲解内容的,而民间风俗文化是人们生活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适当重视民俗文化,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很有帮助。就目前的语文教材而言,民俗内容纷繁驳杂与教材编排的主题交织在一起,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应从不同课文中挖掘出民俗内容。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说: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美呢?笔者现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们都把背  相似文献   

18.
“完善的思想方法犹如北极星,使人们找到正确的道路。”数学随想,能让学生思维在数海中遨游,驶过一座座航塔,去采撷数学的美与真。在数学的教学中,让学生把数学生活化、社会化、民俗化,让他们感觉到数学时时存在于生活的每一部分,从而使数学教育渗透到他们每一分钟...  相似文献   

19.
正诗歌,不仅承载了人类的文化成果,而且具备许多提升人们综合素养的价值。诗歌作为一种具有很高艺术性和审美性的文体,本身就散发着审美信息,因此,诗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在长期的阅读、鉴赏诗歌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还会得到很好的提升。另外,诗歌教学能够充分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20.
王晓琴 《教育》2015,(7):79
真理只有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获得他们认可,并产生共鸣,才能激发他们对真理的追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笔者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以及科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性出发,寻求能激发他们更好地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方法和途径,调动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更好地领悟知识,以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因此,笔者尝试着把诗歌引入《生活与哲学》教学中。以诗引课,提纲挈领托主题在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诗歌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