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徐志摩不仅诗歌写得漂亮,诗歌理论也见解独到。他认为:诗是诗人灵魂的自白,心灵的歌唱,是诗人精、气、神的倾吐与结晶。诗是一种最高的语言,诗的灵魂是音乐的。所以,写诗单靠灵感是不行的,还要有艺术的自觉心。天赋予我们眼、耳、心,我们就要运用它们去观察、谛听、思想,此外还要依赖一种潜识——想象化,把深刻的感动让他在潜识内融化,等他自己结晶,一首诗才算成功。  相似文献   

2.
改诗是诗人提高诗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毛泽东的诗词同样经历了反复修改的过程。诗要用形象思维,改诗应重视加强字词的形象性,以形象的语词表达诗的意境,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是绘画性、抒情性和音乐性的综合体。诗的绘画性即诗的语言的形象性,诗的抒情性即诗的语言的感情色彩,诗的音乐性即诗的语言的抑扬顿挫。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格律化上。毛泽东的改诗充分体现了诗歌写作的特点,说明诗歌修辞应重视语象的可视性、语意的抒情性和语音的音乐性。学习毛泽东的改诗,不仅可以提高诗的写作水平,而且可以提高运用语言的修辞水平。  相似文献   

3.
改诗是诗人提高诗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毛泽东的诗词同样经历了反复修改的过程.诗要用形象思维,改诗应重视加强字词的形象性,以形象的语词表达诗的意境,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是绘画性、抒情性和音乐性的综合体.诗的绘画性即诗的语言的形象性,诗的抒情性即诗的语言的感情色彩,诗的音乐性即诗的语言的抑扬顿挫.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格律化上.毛泽东的改诗充分体现了诗歌写作的特点,说明诗歌修辞应重视语象的可视性、语意的抒情性和语音的音乐性.学习毛泽东的改诗,不仅可以提高诗的写作水平,而且可以提高运用语言的修辞水平.  相似文献   

4.
废名是个有自己独创的、成系统的诗歌理论的诗人,他的诗歌可看作其理论的实践.他主张新诗要用合乎语法的“文学的国语”写作,表现诗人个体的生命之诚,即由现实触发的感受、想象.他的诗歌文本的语言是自然形态的语言,没有一般意义上的“诗味”.其诗美内质在于“诗的内容”,即个体的感受、体验,独具机杼的想象.  相似文献   

5.
雁翼是一位以讴歌新中国建设而产生影响的诗人,他不仅有丰富的诗歌创作经验,也是一位有独到见解的诗论家。他在诗论中对诗歌美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他不仅指出了诗美的构成元素,而且由诗歌的"美"进一步思索到诗歌的"真"。雁翼是一个敢于思考更敢于实践的诗人,努力地在自己的创作中进行着实验。雁翼对诗美的思考与探索对他的创作走向成熟具有积极的意义,指导他在艺术上、思想上取得了进步和成绩。  相似文献   

6.
吕美荪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她一生作诗千余首,在诗史上,是现存诗作最多的女性诗人。吕美荪转益多师,其诗风格多样,古体有魏晋之风,尤擅五古,其近体参唐。其诗歌成功地展示了诗歌的叙事性,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诗歌的音乐性即诗歌在语言和形式上所具有的跟音乐相同或相近的艺术特质,在外在形式上表现为诗歌语言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并通过声音直接诉诸于人的听觉以打动人心;在内质上,则体现为诗人情感的起伏和心灵的律动,是诗人情感、情绪的声音显现形式。诗歌的音乐性,首先应视之为诗的内在素质,是诗歌的灵魂,是诗之所以为诗的根本因素。“诗言志”“诗缘情”,诗歌抒情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诗歌必有与之俱来的音乐性,即诗歌的抒情性决定了诗歌在语言形式上的声律化的特点。我们知道,人们情感的抒发,要用一种既不是叙事也不是论说的抒情语体裁形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英国诗人布莱克和华兹华斯的两首英文诗歌的文体分析,试图阐释运用文体学分析诗歌是学习和鉴赏诗歌的有效途径。本文的分析侧重于这两首诗中具有“前景化”特征的语言现象,如,重复和典雅措辞。并对文体分析诗歌的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卡明斯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实验派诗人,本文以陌生化为理论依据,尝试分析卡明斯的诗歌在诗歌标题、诗歌形式和诗歌语言方面所体现的陌生化,并进一步论述卡明斯诗歌中陌生化的根源,即达达主义和立体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诗歌语言源于日常语言,它灵活多变,涵义丰富.同时,它又因诗人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而具有显著的艺术性和变异性."前景化",作为诗歌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诗歌赏析和理解的过程中,是不能被忽略的.通过举例分析"前景化"的概念及类型,"前景化"与变异的关系:"前景化"与显著性的关系,"前景化"对于诗歌语言的重要性和线索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1.
弗罗斯特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秉承传统的诗歌形式.以朴实的语言和平凡的经历描述了现代人疑惑、失落的两难困境,这也是弗罗斯特的诗长盛不衰的原因。文章以弗罗斯特的诗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yening为例.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分析了这首诗的结构特征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诗歌以反叛朦胧诗的姿态登上中国诗坛。在不同的生命体验和诗歌观念下,新生代诗人采用能指回归、口语化、叙事化三种诗歌语言策略,来反叛朦胧诗所指扩大化、抒情化、技巧化、贵族气十足的诗歌语言。新生代诗人的反叛,客观上推动了新诗的发展,并在新诗发展史上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尽管穆旦和昌耀所处的历史语境与个人境遇大不相同,诗学动机也大不一致,其写作却获得了相似的诗学效果:词汇本身充满力度,诗歌语言获具一种独特的质感。但就诗学经验而言,昌耀显然已经在穆旦基础之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由两人的诗学经验可引申为对于"新诗"命题的思考:对以现代汉语为基本语言质地的新诗人而言,如何赋予诗歌语言以更大强度?如何创制出更加符合自己写作个性的语言?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是古今田园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歌获得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其千锤百炼的深厚的诗歌语言功力。他的诗歌语言具有高超的写实性、优美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思想性。三者互相融合相得益彰,能达此高度者陶渊明为古今第一人,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的语言观十分复杂,我们可从“诗通过语言确立存在”“诗意的栖居”“诗意语言的神秘性”三方面对海德格尔的诗意语言作出阐释。并借用海德格尔诗意语言的这种视角,即诗意语言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语言,重新解读几首王维的诗歌,可以得到新的发现。王维的诗以“秀雅”之名给世人清新、淡雅之意,后世人所看重的也是王维诗歌的那种闲淡、空寂、静清的审美意境,究其原因,与王维的通于禅理有关,佛理的意蕴在其诗意语言中得以澄现。  相似文献   

16.
“朦胧后”诗派诗人们有很自觉的诗歌语言意识,他们的诗歌创作实验展示了雅克布森所说的诗性语言的功能,他们的探索是对艺术语言表现能力的探索,但其创作实验在语言方面也存在三个谬误:1、能指泛化,2、语言粗鄙,3、残缺,扭曲,滥用空白等极端行为。这导致了人们对这个诗派存在价值的怀疑,尽管这批诗人们时时有独到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的诗坛涌现了一股“晚唐诗热”,构成当时新诗的一个独特现象。这一热潮的发生既表现在废名、林庚、何其芳、卞之琳等诗人对晚唐诗词的青睐、亲近程度,也表现在当时各种刊物、论著、文章对晚唐诗词的关注与推介热度,还表现在诗人们在大学课堂及教材中对晚唐诗词的重点推崇与理论阐释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朦胧诗”的崛起是新时期诗歌运动中最重要的事件。“朦胧诗”这一指称是观念差异的产物。由于论争的话语效果 ,“朦胧诗”也一度遮蔽过一些为当代诗歌复兴作过重要贡献的诗人。“朦胧诗”主力作者在“文革”中的诗作 ,经评论界的发掘与阐释 ,与新的时代构成了热烈而暧昧的历史想象关系。而实际上 ,在“历史新时期”因为主客体的错位 ,他们的诗歌写作出现了与思想界想象的时代气氛不协调的现象。80年代中期集群式崛起的“新生代”诗歌 ,有着比“朦胧诗”丰富得多的精神资源。新生代的诗学是生命诗学。在寻找诗歌本体的过程中 ,新生代诗歌群体凭借自身文化构成上的优势 ,并利用了开放时代提供的机遇 ,对新诗建构生命形式的可能性进行了全面的尝试。这场诗歌实验留下的丰富创造实绩 ,值得我们投身其间进行灵魂的探险。  相似文献   

19.
组诗浅比——论左思《咏史》与陶渊明《咏贫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思的《咏史》与陶渊明的《咏贫士》是两类组诗创作,主题鲜明,结构紧凑,均融入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咏史》倾诉了士族门阀制度压迫下寒士的悲愤,表达了诗人对不合理制度的抗争,《咏贫士》以贫士高洁之志肯定、赞美、寄托了诗人归隐、自然的人生理想。他们生活时代、人生态度等的差异,使其诗歌呈现出不同风格,在主题、题材、语言、情感等方面有较多的可比之处,可以从中体味魏晋诗歌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20.
霍俊明的《尴尬的一代——中国70后先锋诗歌》是第一部关于70后诗人/诗歌的研究专著,其主要成就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70后诗人/诗歌的特殊历史语境的分析和描述;二是对70后诗人的整体扫描;三是对70后诗人中的优秀代表进行诗学聚焦,充分地阐述了其诗歌价值和历史地位。总体上说,这本书向读者呈现的是一部70后诗人的影像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