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提高经济版的阅读率,发挥其宣传作用,就必须强化其服务性。经多年《应城日报》经济版新闻编辑实践,笔者认为强化其服务性应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精心选头条,为读者报道经济动态。头条新闻是一个版面的“车头”,在编辑经济版新闻时,首先要围绕当前党委和政府的经济工作中心来选稿,把那些政策性、指导性、新闻性强的稿件选为头条。为保证头条新闻的稿源,我们向通讯员约稿,鼓励记者到基层采写,同时组织头条经济新闻大赛活动,鼓励记者和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山西日报一版上强化的倒头条形式,受到读者的好评。在本报编辑部,从前被人看不起的“报屁股”,现在成了编辑、记者发稿竞争的“第二战场”。在报纸同行中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什么是倒头条?就是指编排在一版右下角,按着接近头条新闻的规格的方法,强化处理的新闻,由于  相似文献   

3.
值班札记     
办报要发挥主动性(199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华南新闻在一版头条通栏位置用2/3的篇幅刊登记者鲍洪俊采写的稿件《基总理在海南》及一组照片。)这是宣传上的一个创造和突破。记者发挥了主动精神,及时采写了基总理视察的通讯,华南分社发挥了主动精神,对...  相似文献   

4.
报社为了抓一版稿件的质量,大都制定不少鼓励措施,激励记者想方设法采写重大新闻、头条稿件.作为记者,时时想着采写重头稿件是绝对正确的,但实际情况是,并不是每一条重头稿件都能上头条、上一版,也并不是每条重头稿件的价值别人都能理解、认识.碰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正确的态度是:能争就争,能等就等,不能争、不能等,就赶紧发.新闻贵在新.要相信广大读者,是金子终会发光的.好的末条稿,有时比头条稿更具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阙拥军、王建民报道:5月中旬,地处天山深处的武警8662部队,认真组织全体报道骨干,各营、连(中)队政工干部和机关人员召开新闻工作研讨会议,着重探究怎样为《解放军报》、《法制日报》、《人民武警报》等军内外报纸1—4版采写头条稿件的问题,共有20篇研讨文章从头条的写作技巧、新闻价值、读者反应等作了探究,并参加了大会交流,其中有15篇文章分获一、二、三等奖。大家通过采写实践,感到采写头条新闻稿件就是要新、短、快;注意从新角度抓题材,内容应言简意赅,并要讲求时效,把最有价值的事实及时报道出来。这次研讨会的召…  相似文献   

6.
六月二日,《中国商报》一版头条采用了新华社记者采写的新闻“冀晋豫三省联合收割机异地作业抢三夏”。在麦收到来之际,新华社发此消息,很有新闻价值。它用生动具体的事实报道了夏收作业中的一大创举,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农业机械化的大好形势。在编前会上,我提出此稿不但要加重处理,发头条,且提醒总编室的责编,在标题制作上要下功  相似文献   

7.
<正>头条新闻是整档新闻节目水平和质量高低的集中体现,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往往是一些很重大的新闻才能上头条,以致于不少记者站的记者、兄弟台的同仁和各地的通讯员都误认为来自基层的新闻很难上头条。其实不然,福建  相似文献   

8.
我们从抽样分析一版头条新闻中发现有“五多”:头条分量不足多;会议消息多;时效性不强的新闻多;长新闻多;可读性不强的新闻多。头条新闻“五多”的问题,在新闻界具有一定代表性,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它同采编人员缺乏读者意识有关。党报是为读者办,办给读者看的,就要研究读者对报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报坛骤然掀起周末版热和扩版、增期热。此无疑是我国新闻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然而,据笔者翻阅去年以来出版的中央级、省级以下县(市)报,发现头条新闻缺乏份量,新闻价值不大,质量不高,出现一股重形式、轻内容、热副刊、冷头版、凉头条的倾向,有人总结这叫患了“疲软症”。不少的报纸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上头条的记者往往不是报社出色的记者,出色的记者的报道却很少上头条。据笔者近期对一家企业职工进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山西日报一版上强化的倒头条形式,受到读者的好评。在本报编辑部,从前被人看不起的“报屁股”,现在成了编辑、记者发稿竞争的“第二战场”。在报纸同行中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什么是倒头条?就是指编排在一版右下角,按着接近头条新闻的规格的方法,强化处理的新闻,由于它的位置和头条产生了对应关系,所以称为倒头条。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信息量的聚增,我们的报道面也必须拓宽,增加层次,同志们提出了倒头条的编排方法。从多年实践来看,倒头条,吸引了更多的读者群,对改革报纸是有积极意义的。一、为多层次的重要信息提供了新的阵地。读者打开一张报纸希望看到的是可读性强、趣味性浓、时效快的新闻。再者,不同的读者群,构成对报纸不同的要求,要满足全部读者的愿望,这实在是一件太难办到的事。作为面向全省的一张党报,虽然它是各种内容的综合版,但不可能把凡是群众欢迎的消息,都处理在版面的重要位置。比如社会风气不正问题,群众人人关心,但你不可能将此类消息天天放在头条位置。如果我们不刊登这类消息,就会难以满足读者心理上的要求,甚至还会因此丢失读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当寻找新的领域,来满足读者的需求。倒头条  相似文献   

11.
开春话头条     
每到春来,万象更新。时代掀开新页,报纸也扩大了几版。多版面、多篇幅是我国今年报业一个比较广泛的特征。预示着新闻改革从普遍关心时期已转向务实发展时期。有新形式就要有新内容。首先要让头条新闻活起来,也算是新年里加大新闻改革的祝愿和企盼。中宣部副部长徐惟诚在第二届现场短新闻研讨会上,曾建议今年开展头条现场短新闻的竞赛。为搞活头条新闻拓宽了视野,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理解是: 抓头条好新闻首先要有宏观意识。事关全局、影响全局的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重大方针政策,以及国内外重  相似文献   

12.
如何写出精彩的头条新闻,是许多新老记者关心的问题。梁衡结合自己在“没有新闻的角落”屡屡写出头条新闻的经验,总结出头条写作的“三点一线法”。他说——  相似文献   

13.
一版是报纸之首,可谓寸金之地;头条又是一版的“眼睛”,可谓闪彩之点。一张报纸,有一个好的头条,整张报纸就显得有神彩。改革报纸,首先要精心抓好头版头条。我们改进头条新闻,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发扬“新闻民主”,选好头条。所谓“新闻民主”,就是让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充分陈述所推荐头条稿件的意义,广泛进行比较。经过议论比较,可以较为准确地认识稿件的意义。但能不能把大家的好意见都集中起来,又与主持碰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从抽样分析一版头条新闻中发现有“五多”:头条份量不足多;会议消息多;时效性不强的新闻多;长新闻多;可读性不强的新闻多。头条新闻“五多”的问题,在新闻界具有一定代表性,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它同采编人员缺乏读者意识有关。党报是为读者办,办给读者看的,就要研究读者对报纸有哪些心理需求?经常提醒自己:假如我是一个读者。  相似文献   

15.
我们浙江宁波报就如何经营好头版头条新闻的问题,专门组织了几次讨论。最近我们发动大家对本报前一时期的头条,提了许多批评和建议。今年5、6、7三个月共刊登92则头条新闻。这些头条大多数是好的,是站得住的。但也有不少的头条,内容一般化,缺乏新意,舆论影响不大。有的是出于照顾关系;有的是属于编辑对读者的需要了解不够,记者、通讯员报道思想不明确和采访  相似文献   

16.
办好一张报纸首先要办好一版。作为要闻版,要中之要还在于头条。头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张报纸的特点和质量,涉及办报方针和方向重点。对头版头条的选择,无疑是办好一张报纸须着力经营的重点。目前,不少报纸的头条普遍存在着五类“瘤疾”:一、分量不足的比较多;二、会议新闻多;三、时间性不强的新闻多;四、长篇新闻多;五、可读性不强的新闻多。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报纸将注意力转移到一版上,致力于头条新闻的改革,已出现可喜的新变化。笔者就此对《中国青年报》的头条走向与特点试作一些分析。经统计,1995年在《中国青…  相似文献   

17.
要闻版是党报的"门面"。要增强党报的必读性,必然要增强党报要闻版的必读性,使党报要闻版"活"起来。一、抓一则好头条精选头条是党报要闻版争取读者的关键。那么,如何抓好头条新闻呢?笔者认为,作为头条新闻应具备如下特点:1、时新性。新闻事实时间近,内容新。为此,本报在要闻版开设了"昨日新闻"专栏,并规定新闻价值相当的两则头条候选稿以"昨日新闻"优先。因此,近段时间以来,大量新闻性较强的"昨日新闻"成为本报要闻版的头条稿,如《从"蹩脚货"到"抢手货"(副)一亿老外戴上杜桥眼镜(主)》、《厂房可按揭、落户更轻  相似文献   

18.
如实地采写新闻,忠实地记录历史。是记者神圣的天职。今年8月24日,《工人日报》在第三版头条位置,刊发了我采写的一篇述评性新闻《如果把真实情况告诉人民……》。这是一篇真正的独家新闻,正是沉重的使命感督促我完成了这篇报道记录了这段历史。今年5月底6月初,四川凉山州首府西昌及周边各县突然传出“西昌要发生8级以上毁灭性地震”的谣言。谣  相似文献   

19.
在2011年度报社精品奖评选中,由本人主笔的长篇通讯《豪迈走上振兴路——“5.12”地震三周年四川灾后重建纪实》(刊载于人民日报5月10日一版头条)榜上有名.究其采写过程,那就是忠实地执行报社领导和地方部领导近两年的新规:顺应时代迅猛发展的需要,做有思想的新闻. 思想是新闻的灵魂.思想的挖掘与提炼,不仅检验记者的政治素养,更检验记者的采写作风.新闻的好思想,是双脚走出来的.这是参与这篇报道全体记者的认知和共识.  相似文献   

20.
当了多年记者之后,一般的见报心理渐渐变得淡薄了,代之而起的是热衷于写出一些有影响有深度的新闻来。换句话说,叫“头条癖”。因为上头条的新闻,总是最重要、覆盖面最大的新闻。现在,报界同仁中提出一个崭新的新闻理论命题:头条学。这“头条学”确有探讨的必要。这时,我结合自己的采写实践,谈点这方面的体会。什么稿子可以上头版头条?上头条的稿子标准是什么?不同档次、不同种类的报纸,尽管会有不同的侧重,但是,各类报纸选择头版头条新闻的基本标准是共同的。这就是:一、内容宏观。不论是《人民日报》或是《中国青年报》,它们选择头版头条新闻,尽管前者是从全国、全党的角度出发,后者是从全国青年、全国共青团的角度出发,但都必须选择内容宏观,覆盖面大的新闻,这一点是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