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关于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功能与作用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强化二级院系党总支的功能与作用,解决高校基层党组织“地位不高”、“作为不力”的问题,是当前高校党建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结合先进性教育的实践经验,着力在深化理论思考中拓展基层党建工作新思路,从健全制度机制上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新成效,目的在于充分发挥高校二级院系党总支的政治核心、监督保障和凝聚覆盖作用,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2.
一、影响高校基层党总支党建工作实效性的因素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新的形势和变化对高校基层党组织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党建丁作呈现出明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高校基层党总支存作用的发挥方面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失效”的现象,具体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一部分。基于此,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基础,从发挥学院党委、党群机关、党总支和基层党组织的"四位一体"作用出发,提出加强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建设的相关思路,以期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行动水平,构建高职院校学习型基层党组织。  相似文献   

4.
杨静侠  李海英  秦文 《考试周刊》2009,(18):164-165
高校机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关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和谐机关建设,以和谐机关建设推进和谐校园的构建,机关各基层党组织应努力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组织保障,营造和谐奋进的机关氛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务实创新、团结进取,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和谐机关。  相似文献   

5.
高校党的建设是整个党的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高校所处的地位、担负的任务十分重要,因而决定了高校党的建设在整个党的建设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党章》中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的系、部党总支作为高校的基层党组织,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最基层的重要责任。在高校深化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学  相似文献   

6.
高校机关党支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层党组织,新时代加强高校机关党的建设,尤其是抓好机关党支部思想理论建设是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的具体举措,发挥机关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的重要内涵,是深入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要求。针对高校机关机构组成复杂、理论学习流于形式主义、理论学习方式缺乏创新等问题,提出应从健全制度体系、加强党建与业务融合、构建“互联网+”新模式等方面优化高校机关党支部理论学习路径。  相似文献   

7.
根据党章关于“实行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的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规定,高校基层党总支在本单位工作中应处于政治核心地位,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本文试就高校基层党总支如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关于高校基层党总支党建工作实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影响高校基层党总支党建工作实效性的因素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新的形势和变化对高校基层党组织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党建工作呈现出明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高校基层党总支在作用的发挥方面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失效"的现象,具体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大了高校基层党总支党建工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9.
建构和谐校园与基层党建"双向联动"长效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校园,有利于促进学校全面发展,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要在思想、组织和制度上加强建设,积极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凸显作用与地位,以构建人文型、学术型、平安型的和谐校园。以建构和谐校园与基层党建“双向联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基层的政治核心,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实施单位。创新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推进协同育人体系建设,是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有效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根本保障。针对高校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通过搭建政治引领平台、组织凝聚平台、立德树人平台、服务发展平台和考核激励平台“五大平台”,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推进党政协同育人、党支部和专业协同育人、辅导员和教师协同育人、校地校企协同育人、基层党组织和职能部门协同育人,构建上下贯通、内外结合、整体推进的协同育人“五大体系”,并形成协同运作效应,建立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是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学生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对泉州七所高校的学生党支部生活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一般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创新组织生活的内容与形式;加强支部共建,丰富组织生活内涵;适当融入网络科技元素,进一步丰富组织生活等提出策略,以提高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有效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高校党的建设必须顺应"微"时代的步伐。"微"背景下,高校党组织建设存在理念滞后、环境复杂、内容枯燥、机制不畅,在理念、内容、机制及外在环境等现实障碍,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应从凸显"微"元素、融入"微"媒介、贴近"微"生活、形成"微"机制等方面入手探寻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关于加强高校班级党支部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级党支部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一种创新。在班级党支部组建以及建设过程中,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如何适时组建班级党支部,如何选好配强班级党支部书记。怎样正确处理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的关系等。本文对此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和谐校园创建在加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意义,指出创建和谐校园是高校党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消除高校不和谐因素具有积极作用。认为高校党组织要以创建和谐校园为契机搞好党建工作,努力营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法制校园、廉洁校园和生态校园等和谐校园模式,在和谐校园创建中更好地发挥领导和组织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发挥高校基层党建在资助育人过程中的引领作用,是促进教育公平正义、实现共产党执政价值诉求的重要保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在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深化与延伸,要求发挥基层党建的优势,从广度和深度上把资助工作深入到对贫困生资助水平提高和素质教育的拓展上来,交往理论为解决基层党建引领资助育人过程中的问题提供了理论范式和研究视角。结合目前高校党建与资助工作的实践以及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四扶三温暖"的个案研究,探讨建立基层党建引领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和全面服务学生成人成才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高校党组织的共建是推进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学生党支部作为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发挥着团结广大大学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作用,是党在高校中的战斗堡垒。文章从高校党组织共建的必要性出发,深入分析了高校党组织共建活动建设现状,并根据现状提出了加强领导、打造学习平台、创新开工和内容、加强沟通与交流等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优秀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资源,在学生中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示范性。莆田学院数学系党总支创新性地引入"校友党课",独辟蹊径,邀请大学生村官校友、博士校友和教师校友返校上党课,创新思政教育,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全新平台,引领学生成人成才,实现了党建工作和就业工作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实践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途径。现阶段高校学生党员数量将随着高校学生数量和党员比例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为了将学生党支部的优良传统延续和发扬,必须不断创新学生党建工作的制度、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峰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128-129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将经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将面临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对加强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和加强教工党支部建设的有效措施,强调党支部建设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进一步提高教工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20.
高校网络党支部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建立高校网络党支部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需要,也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网络党支部通过专门的网站、qq群、党务信息系统等形式来实现对流动党员的网上教育、管理与服务,是新时期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