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饶大师 《青年记者》2008,(10):63-64
苍南县地处沿海,是浙江的南大门,也是我国遭受热带风暴、台风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面对接踵而至的台风,苍南广播电视台按照“以人为本,科学防御”的抗台工作方针,建立了台风报道应急机制,专门制定了《抗台报道预案》,按照台风不同等级确定不同的报道方案,对宣传报道各项任务进行细分,把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同时,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媒体优势,创新报道理念和机制,积极介入抗台救灾斗争,融新闻宣传与信息服务于一体,努力打造新闻媒体抗台救灾的“五种意识”。  相似文献   

2.
新闻媒体经常报道假烟假酒假医假药等事件,对其进行无情的批判和揭露,无疑对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新闻媒体造假或假冒新闻媒体有关人员从事诈骗等活动的事件也不断传出,同样给人民群众和读者带来了极大的损害。“纸馅包子”事件刚过,又传出一起近似”纸馅包子”的造假报纸丑闻。某报人员伪造报纸骗得该省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相似文献   

3.
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界发生的诸如地震、水灾、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瓦斯爆炸、飓风等等,为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新闻界及时、迅速地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对此进行准确、真实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报道,就是重大自然灾害性报道。重大自然灾害往往是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是与人民生命、生活息息相关的,常常是国内外人民关注、国内外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如何对此进行正确的报道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任务,事关我国的国际形象和新闻信誉。  相似文献   

4.
谁应是新闻媒体的“主角”?大连人民广播电台王永海毛泽东同志关于学习人民群众、宣传人民群众的论述,对于新闻战线把握报道方向、坚持新闻宣传宗旨,坚持把群众作为媒体“主角”地位的论述,至今仍有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任海斌 《新闻实践》2007,(11):14-15
我省是频遭台风侵袭的省份。每当台风来临,抗台救灾成为各级政府的主要工作,也是媒体报道的主要内容。近年来,我省各级各类新闻单位在抗台救灾报道中屡有创新,特别是今年对台风"罗莎"的报道,在报道视角和报道手法上新意多多,较好地发挥了新闻媒体在抗台救灾中的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服务大局的作用。现介绍部分媒体抗台救灾报道的做法和经验,供同行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民生问题的报道越来越受到新闻媒体的重视,同时也成为新闻界研究和探讨的热门话题。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视察时提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深入实际,多报道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多宣传人民群众的先进典型,激励全体人民信心百倍地创造美好生活。”这一精辟的论述,为我们做好民生报道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据《江西日报》: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提出“新闻媒体也是生产力”,这是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在看望报道江西省“两会”的新闻工作者时提出来的,他说:“这些年,我们深深体会到新闻媒体也是生产力,这个岗位非常光荣。省委感谢你们,省政府感谢你们,全省人民感谢你们……”。  相似文献   

8.
于雪 《新闻知识》2004,(8):17-19
当前的新闻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纷纷打出“眼球经济”这张牌。为了紧紧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新闻媒体不仅在标题和内容上大做文章,尤其是在文化娱乐新闻的报道上,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势头。如今文化生活已经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文化娱乐报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情  相似文献   

9.
黄进 《声屏世界》2002,(4):29-3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新闻媒体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力度不断加强。新闻媒体通过开展经济批评报道,实施舆论监督,有效地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新闻媒体的经济批评报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批评报道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正效应,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在另一方面,经济批评报道也会产生消极、不良的负效应,对公共利益造成伤害。在实践中,如果对经济批评报道把握不当,就有可能对经济主体造成伤害。示例一:2000年12月在全国各大媒体报道了广东“毒大米事件”,此报道一经…  相似文献   

10.
台风灾难舆情信息具有随机性、动态性、自发性、盲目性特点,新闻媒体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舆情引导任务。基于此,文章在简要剖析电视台风灾难报道中的"温情呈现"难点的基础上,论述了电视台风灾难报道中的"温情呈现"原则,并对电视台风灾难报道中的"温情呈现"手段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典型报道是人物报道的重要表现方式,关于“时代楷模”孙丽美的报道源自一个偶然的突发事件。2021年8月6日,在防抗第9号台风“卢碧”工作中,为保护群众财产安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松山街道古县村党支部书记孙丽美不幸殉职,年仅44岁。从8月7日起,福建《闽东日报》开始刊发孙丽美先进事迹系列报道,通过消息、通讯、评论等新闻体裁,成功塑造出“时代楷模”孙丽美丰满多彩的人物形象,推动社会各界掀起向孙丽美同志学习的热潮。在第3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该报的《时代楷模孙丽美系列报道》荣获典型报道二等奖。人物事迹本身感人至深,在采访、写作这个人物典型时,主创团队着实也下了一番功夫。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新闻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纷纷打出“眼球经济”这张牌。为了紧紧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新闻媒体不仅在标题和内容上大做文章,尤其是在文化娱乐新闻的报道上,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势头。如今文化生活已经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文化娱乐报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情趣的重要媒介。健康的文化娱乐报道应该蕴含知识价值、审美价值和娱乐价值,满足读者对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和审美愉悦的追求。 但是,有相当一段时期,一些新闻媒体的文化娱乐报道自觉不自觉地刮起了一股低俗、庸俗之风,有读  相似文献   

13.
1月23日,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对参加江西省“两会”报道的新闻工作者说:“新闻媒体也是生产力,这个岗位非常光荣。”把新闻媒体提高到生产力的高度,这让新闻工作者们深受鼓舞,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新闻媒体也是生产力”,实际上是指新闻媒体能通过本身的独特功能和作用间接产生经济价值。换一种说法就是“新闻媒体也能促进生产力发展”。那么,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是如何产生生产力的?怎样正确看待媒体的问题报道?  相似文献   

14.
新闻报道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读者”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努力实践的方向和目标,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但是,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三贴近”呢?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之路,是实现“贴近”的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又是工作在各条战线上进行改革实践的中坚力量,他们是新闻媒体报道的主要对象,同时,还是新闻媒体的最广大的受众。毛泽东同志曾说“如果要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  相似文献   

15.
有如春风扑面来--感受2003年"两会"新闻报道新气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两会”在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新闻媒体对“两会”报道关注度和力度更高。而由于此次“两会”报道是在中央有关改进会议报道精神的大背景下的首次战役性会议报道,所以,新闻媒体以不同以往的新闻策划手段和方法来报道此次“两会”。 本组专题旨在展示新闻媒体今年“两会”报道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分析和判断这些创新对新闻观念和报道运作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没有查过教科书上有没有重大题材报道这个概念。我给的“定义”是:重大题材报道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限内,由相当多的新闻媒体参与报道,引起最大多数受众关注,具有重大影响的新闻报道。如一年一度的“两会”报道、党的“十五大”报道、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报道等。这个“定义”排除了由某一个新闻媒体单独策划、组织、实施的,既具有独家特色又具有重大影响的报道。如中国青年报曾  相似文献   

17.
每年对“两会”的新闻报道,历来是作为社会公器和“雷达”的新闻媒体年度重大报道的重中之重。每年“两会”,来自海内外各大新闻媒体齐聚北京,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竞争激烈的新闻大战。2008年“两会”期间的网络媒体,圆满地完成报道任务,彰显了互动、及时和信息海量等网络媒体的优势和特色,为网民提供一场丰盛的新闻大餐。  相似文献   

18.
贾明 《新闻前哨》2010,(5):62-63
法制类报道一直是新闻媒体多年来关注的热点,但有的报道因以猎奇、吸引受众眼球为目的,常受到质疑。《荆门晚报》“消灾”骗术,我们一起防范系列报道。变常见的被动揭露骗术为主动出击,发动社会各界群防共治,践行了媒体服务人民群众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为新闻媒体关注弱公共话题、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积极响应,踊跃参与,深入采访。一大批生动活泼、言之有物的报道来自基层一线,来自人民群众,给新闻媒体带来清新之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与好评。但有人认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仅仅是中央、省、市级新闻媒体开展的活动,县级广播电视媒体本身就处在基层,  相似文献   

20.
突发事件的报道,是新闻媒体的重要任务之一。能否成功完成是衡量媒体实力和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级电视台,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在这次突发“非典”疫情的报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回顾几个月来中央电视台在重大新闻事件,特别是“非典”疫情报道中的表现,不难看出中央电视台在新闻报道改革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