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隧道围岩不稳定性一般有:坍方、剥落、滑移、碎裂松动、塑流涌出,膨胀内鼓等等,隧道稳定性就是指抵抗上述破坏,保持隧道围岩稳定和安全的力学性质。因此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分析是进行隧道工程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本文以现今各种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分析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几种主要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详尽的比较和总结,从而归结出各种分析方法的优劣之处,以及每种方法所适用的围岩种类。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网络的不断发展,许多原有单线铁隧道要新增复线,在扩挖平行导洞的爆破施工过程中再次对围岩造成扰动,使得围岩发生应力重分布与二次变形,进而影响隧道围岩稳定性。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隧道平行导洞扩挖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平行导洞爆破开挖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分析平导洞影响隧道围岩稳定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温姣  冯红耀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0):196+11-196,11
针对于公路隧道采用单纯回归分析建立极限位移预测模型及围岩稳定性判据不确定引起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难管理现状,提出了稳定位移概率判定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及其模型计算方法。通过设计参数及回归分析对比确定了极限位移,并结合位移量测随机性确定了相对位移概率分布函数。结合山西石盘头隧道实际工程应用,从而为根据某量测点累计位移判定公路隧道稳定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森 《科技风》2011,(18):169
隧道是修建在底层中的工程结构,在挖开地层并把隧道衬砌修建在地层内的过程中和以后,地层始终对隧道衬砌结构产生作用,本文在提出围岩稳定性基本判据的基础上,着重对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隧道的拱顶下沉、水平收敛等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得出了该隧道不同围岩岩性对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确保了隧道的安全施工.采用多项式、乘幂、指数函数等分别对水平收敛量及拱顶量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而判断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众多工程实践表明,隧道富水围岩在渗流作用下会导致岩体产生软化,富水隧道在开挖扰动后围岩较差的开挖洞室将持续变形,极易引起突水、突泥及坍塌等风险,处理该问题是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点技术难题之一。本文通过从阐述流固耦合基本原理、地下水对隧道开挖后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入手,对渗流作用下隧道失稳机理进行阐述;分析隧道线型布置、施工进度安排、支护手段等对围岩稳定性影响,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并阐明柔性支护的原理。  相似文献   

7.
周德 《大众科技》2011,(11):82-83,93
文章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云桂铁路思林2号V级围岩浅埋偏压条件下隧道初始状态、开挖后支护两种工况下的围岩位移、应力分别进行分析和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偏压隧道最不利位置出现在隧道偏向山脊一侧的拱脚处:而实施初期支护能保证围岩的稳定性,且设计的初期支护方式能够满足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8.
李崇莲 《科技风》2013,(23):139-140
拱脚的固定施工是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常常需要进行的,以此来保证基底的稳定性。而保证隧道拱脚的稳定性,并不是采用一般台阶施工方法就能完成,尤其是在针对围岩隧道施工中不利于控制于拱脚稳定性,本文则结合大独山隧道实例来分析它围岩隧道拱脚变形特征,及台阶法施工中拱脚沉降机制和拱脚控制技术,以供施工单位在未来具体施工中结合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岔道1号双连拱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方法,并对施工中的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表明了应用公路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对隧道施工有指导和改进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常常需要进行拱脚的固定施工,以此来提高基底的稳定性。但是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并不是采用一般台阶施工方法就能保证隧道拱脚的稳定性的,尤其是在软弱围岩的隧道施工中,更是很难把握施工重点,不利于拱脚稳定性施工的控制。现本文中就主要以山西临汾市吉县至河津高速公路(简称吉河高速)蒿地岭隧道为例,来探讨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采用台阶法施工时如何提高拱脚的稳定性,并简单分析了其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1.
针对铁路隧道施工中软弱围岩的自稳性能较差的问题,介绍了软弱围岩的力学特点,分析了软弱围岩的支护结构作用机理,相应地提出了提高软弱围岩稳定性的施工对策,可供同类地质施工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对于基础设施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在我国整体基础设施中高速公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高速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公路隧道建设能够缩短高速公路的距离提升高速公路的建设质量。在高速公路隧道建设的过程中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对隧道的建设质量和安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对对隧道围岩变形破坏的四种机制以及岩石的硬度、岩石结构、岩石性质等进行分析,同时为高速公路隧道建设进行分析。对于隧道围岩稳定性的研究对于高速公路隧道建设质量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水平软硬互层岩体隧道开挖后围岩稳定性与层厚之间的关系,采用有限差分法软件FLAC2D对不同层厚条件下水平软硬互层岩体隧道开挖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水平软硬互层岩体隧道开挖后围岩的变形规律和应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当开挖跨度相同时,随着层厚的增加,隧道围岩塑性区、隧道顶板下沉量和最大主应力均出现逐渐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隧道施工会破坏地质岩层结构的稳定性,致使覆盖层的围岩稳定性变差,引起隧道坍塌。所以为了避免隧道坍塌造成施工事故,施工中的力学效应就变得极为讲究。尤其是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对于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力学也颇为不同。本文围绕了隧道偏影响因素和不同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的力学特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对隧道施工的安全防护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基于武深高速公路嘉通段小方山隧道进口Ⅴ级围岩富水浅埋的工程条件,通过对围岩稳定性及地质超前预报结果的分析,采用超前双层小导管注浆、微爆破技术、临时支护等施工方法,通过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达到确保隧道穿越富水浅埋段围岩安全施工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王鹏  贺志勇 《科技通报》2019,35(7):195-199
浅埋隧道地质具有复杂性条件,支护形式如果选取不当,容易发生塌方等事故。由于隧道受力分析具有较多不确定的因素,较难把握。对高拉拔荷载作用下浅埋隧道的变形规律及稳定性进行分析。结合浅埋隧道进行监控量测的资料,利用对数函数进行回归方程分析,以某市浅埋隧道作为研究的对象,构建隧道施工工程实际地形、地质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对隧道开挖施工力学模拟进行分析,得出浅埋隧施工围岩变形的规律。对隧道施工路径地层稳定性进行研究,对岩土、隧道施工地层的应力场、支护结构以及位移场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围岩整体水平位移呈现非对称的分布,该研究对浅埋隧道施工与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汤池  刘娜 《中国科技信息》2008,(4):63-64,66
在分析隧道工程特点及围岩位移反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三种位移智能反演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其普遍存在的问题。隧道位移智能化反演对隧道固岩稳定性评价、信息化施工及岩石力学反问题研完具用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在建紫云到望谟高速公路紫云隧道临时加固护拱拆除案例,介绍了拆除护拱的施工工艺,结合现场条件,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手段,对护拱拆除过程中围岩及初期支护的变形与内力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开挖、施做护拱过程中围岩及初期支护结构的变形、内力变化显著,护拱施做后围岩逐渐趋于稳定,拆除护拱过程对围岩稳定性及初期支护结构影响不大,可进行护拱结构拆除并及时施做二次衬砌。  相似文献   

19.
正基于某隧道洞口段处于Ⅴ级围岩段的地质特性,结合工程上常用的相应围岩段适应洞门形式,分析这样地质特点的隧道洞口处于Ⅴ级围岩时柱式洞门适用性。假定Ⅴ级围岩洞口地段地质概况及仰坡坡率,并根据假定概况进行尺寸计算,然后进行稳定性验算,从而确定此Ⅴ级围岩段的洞口是否适合柱式洞门。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考虑流固耦合效应下水下盾构隧道施工期围岩稳定性,以太原地市轨道交通2号线下穿河底区间段为工程背景,研究采用数值模拟和监控量测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机理,运用Flac3D数值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应力场、围岩渗流场、围岩位移场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盾构隧道开挖贯通后,围岩竖向应力场在隧道周边呈漏斗状分布,且最大值分布在隧道拱底处;盾构隧道的掘进开挖对位移场的影响范围由拱底逐渐向河底下扩展,且在两隧道中部沉降变形出现叠加现象;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应重点监测隧道拱腰两侧水压变化,防止发生涌水;地表沉降曲线实测结果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大致吻合,研究结果可为水下盾构隧道施工安全提供设计理论依据提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