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德瑞·高兹的"经济理性批判"理论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该理论反思现代化的合理性问题;分析"经济理性"的含义,阐述资本主义经济理性所导致的生态危害和社会危害;论述克服经济理性的方法与途径;提出生态重建的主张。高兹认为,生态环境保护的最佳选择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2.
高兹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高兹从劳动分工理论入手,在驳斥“技术中性论”错误的同时,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和工厂暴政现象。经济理性的社会蔓延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具有与生俱来的反生态本质。高兹据此阐发了“生态理性”概念,并基于此建构了具有乌托邦色彩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兹从制度批判、技术批判、资本批判这三个方面展开了对资本主义劳动的批判。高兹通过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反人类的本质,揭示在这种制度下劳动极端异化和人的生活极度受压抑的状态,随之提出了一种激进的劳动解放思想,认为应该改变资本主义社会技术运用的方式和目的,实现对资本的控制,以及将社会从资本主义经济理性的控制下解放出来,从而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消费观和幸福观,实现劳动价值和人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4.
高兹的劳动解放思想是其思想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吸收了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和萨特的异化观,批判了西方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论述了工人及大众的劳动异化和生活异化,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是一切异化的根源。高兹的劳动解放思想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不仅为找寻人的自由解放道路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也对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安德烈·高兹是法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另辟政治生态学路径,主张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经济理性来揭露生态问题的根源,进而指出只有生态社会主义才是走出生态危机的出路。纵观国内的研究现状,只是从宏观层面笼统界定高兹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乌托邦色彩。尽管高兹对社会主义的独特阐释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但是我们仍需结合现实意义从微观层面去剖析其理论局限性,从而全面推进高兹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作为力图将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学说相勾连,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弊端,重新探究生态危机的根源,探寻人类新出路和新的生产方式的生态社会主义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高兹从生态学维度对当代资本主义批判最为系统和尖锐,所提出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构想直接与现有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相对立,试图建立以生态理性、合理消费、集约化生产等要素相调和的社会建制,并期望以此维护最大生态利益,缓解生态问题,并使人能在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中生活得更好更自由。重点基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生态学》一书进行研读,挖掘高兹生态理论中关于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构想"消费得更少,生活得更好"这一核心内容,以期对其所要构建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有较为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高兹认为生态环境的恶化源自于资本主义经济理性,由此,他认为要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就有必要超越经济理性,以生态理性取代经济理性,进行社会主义生态重建。我国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当中也出现了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而高兹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对于我们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有重要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安德烈·高兹以生态理性批判资本主义经济理性,认为资本主义当代生态危机的克服并非发明新的技术获得新的能源,而在于超越经济理性,恢复生活世界的基本权利。这也意味着对于社会的基于非经济理性的重建,真正的社会的哲学前提乃是在物质必然性与道德紧迫性之间的辩证蓝图。高兹认为重建社会不是建立在废除社会地决定的劳动的基础上的,也不是建立在废除一切外在强制的基础上的,这样可以使每一个个体都能从事一定的他主性的工作。真正的社会存在于对他主性的领域的承认的基础上,这样一种他主性的领域与道德没有关系,只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所从事的一定的必须的工作。他主领域和自主领域的分离是自主领域得到最大扩展的一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9.
安德列.高兹的"生态政治哲学"理论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高兹认为生态学只有和政治学相结合起来,运用政治手段去解决生态问题,才具有实践意义。高兹指出,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态问题,我们必须在生态学的指导下发挥政治学的政治作用。惟其如此,才能使生态学走近政治学,从而使生态运动具有政治的意义。高兹从生态政治学的视角批判资本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利润动机,保护生态环境的最佳选择是先进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高兹认为,劳动解放与自然的解放、人的解放、社会解放是统一的,劳动解放是基础和根本。劳动的解放建立在批判资本主义经济理性和技术理性的基础上。只有废除资本主义的付薪劳动、劳动分工,建立先进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劳动的解放,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高兹的劳动解放思想对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哈贝马斯以化解现代资本主义危机、寻找经济发展与社会交往的和谐为目的提出交往理性观,倡导人与人平等共处,协商对话,反对外来干涉,主张还原交往行为之本来面目。这一交往理性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卢梭揭示了财产私有制的产生所造成的社会不平等的现状,并言辞激烈地抨击了所谓的"人类文明"不仅败坏了社会风俗,而且诱使人性堕落。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则试图通过契约的形式来建立一个以平等和自由为基础的共和政体。但是,黑格尔却十分反对这种社会契约论的天真想法,转而提出了绝对的国家理性和目的理念,并以此为出发点为普鲁士的君主专制进行辩护。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梳理并厘清社会契约与国家理性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进而从分析中得到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3.
启蒙运动所兴起的科学与理性精神是现代性的重要特征,在理性精神的引导下,促生了主体性意识,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念,体现了社会进步。但对理性的过分强调,使理性走向了它的反面。后现代针对现代性所存在的弊病进行了批判,反对现代性的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强调社会的多元性和异质性。对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争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在当前既要强调现代性的积极方面,又要警惕后现代所揭示的现代性的消极方面,同时要防止后现代性本身的颓废因素对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伦理政治的基本话语体系中,正义概念成为首出概念,它以"理性"为基础,以"自由"和"平等"为两翼。先秦儒家思想本质上是仁型的,与"理性""平等""自由"三个理念都是相悖的,现代转型十分困难。先秦道家思想本质上是智型的,与"理性""平等""自由"三个理念存在着相通契的可能,更容易实现现代转型。而在先秦道家思想内部,黄老道家与这三个现代理念相通契的可能性最大,因而实现现代转型最容易。  相似文献   

15.
周忠学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5):57-58,60
与人类最为密切的是婚姻家庭,婚姻家庭的变化以婚姻法来表征。从人类历史来察,人的主体性在婚姻家庭中得到了不断强化,而主体性是通过理性、自由、平等、公平等不同的视角来解读的。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语境下,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更是通过理性、自由、平等、公平来诠释主体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作为政治主体的价值属性,政治理性为政治发展中关于政治权利与政治权力的和谐共存与发展规范了理性屏障,在现实的政治社会中,从政治价值层面上设定了政治平等的路径、规范了政治民主的图式、描绘了政治自由的蓝图,为政治文明的建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韦伯虽然看到资本主义条件下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对立,但对价值理性的回归,却陷入悲观。马克思主义对所谓理性作了全新的阐释,指出是资本主义的根本制度造成了人的价值的丧失,人类将最终消灭剥削,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党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体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真正理性的发展,有力地回答了为韦伯所绝望的“理性”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马克斯&;#183;韦伯对资本主义的看法提出新解读。根据韦伯资本主义发展是基于人的本能(获利欲望)能量的理性梳理之上,即人的获利是人从事经济活动的源动力,理性化的生产组织与理性的行政和法律机构即官僚机构是保证社会发展的理性化方向。同时,韦伯指出,资本主义的这种全面理性化会对人本身造成过分压抑或伤害。  相似文献   

19.
康德从纯粹理性出发,探讨了法律的法理基础及其约束性与强制性的依据。理性、自由、平等、正义构成了其法律价值的核心。在此基础上康德探讨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法权关系,国家主权及国际法准则等一系列重大的法理问题。他的思想既有反对国家“专制主义”的进步性,又有当秩序的需要和自由平等的正义原则发生冲突时,放弃正义而固守暴力统治下的秩序这种软弱性和妥协性。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时代,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高兹的劳动观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异化的现实,认为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是劳动异化的根源,要实现劳动解放必须实现劳动者对必要劳动时间和自由劳动时间的支配,让劳动真正成为人生活的目的而不是手段.高兹的劳动观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灌输正确的劳动观,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