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学困生"群体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研究转化"学困生"等问题,在教学中,遵循"学困生"心理、生理的特点和规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的运动兴趣,科学的安排运动内容,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把课堂教学与课余、课外学生体育活动相结合,解决"学困生"转化等问题,为转化"学困生"提供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适合学生的教育"。在此理念下,学生均是可塑之材,"差生"的旧称谓已被"学困生"新名词所代替。如何帮助转化学困生成为教育工作者日常思考的重大问题。在大多数学校,教师们批评最多的还是"学困生",谈论最多的依旧是"学困生"。学困生所占比例不大,但却是每一个  相似文献   

3.
正《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据此,转化"学困生"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那么如何有效地转化小学的"学困生"呢?一、要确立"全面接纳学困生"的辩证认识观所谓小学"学困生",通常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但在标准化测试中失败的学生。学困生与其他学生一样,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  相似文献   

4.
"学困生"是素质教育在各个阶段都客观存在的现象,而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条理性都较强的学科,使得"学困"这一现象区别于别的科目,学生"学困"的数量变得尤其之多。在素质教育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各个年龄段的"学困生"成了素质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关注"学困生",推动"学困生"的进步与发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的困境,成为当下需要解决的必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学困生"是指在一个班级中由于教师的偏见或由于家庭及学生自身等原因造成的、被其他学生所轻视的学生个体或群体。如何遏制和减少英语学困生,帮助现有的学困生走出英语学习困难的阴影,并最终摆脱"贫困",这是我们广大英语教师所面临着的富有挑战意义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困生的积极情感、制定学困生可行的目标和加强学困生的学法指导四方面入手,探讨了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李平 《中国教师》2013,(14):77-78
"教育管理抓两头",一个班集体中的"两头"是"优等生"和"学困生"。抓住了"优等生",可以带动"中等生";转化了"学困生",既可防止"中等生"受到负面影响,又可促进"中等生"向"优等生"看齐。因此,"学困生"的转化成为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中的关键。"学困生"主要指在思想品德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达不到同年级其他学生平均水平的学生。在多年  相似文献   

7.
焦小平 《辅导员》2013,(10):34-34
<正>"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适合学生的教育"。在此理念下,学生均是可塑之材,"差生"的旧称谓已被"学困生"新名词所代替。如何帮助转化学困生成为教育工作者日常思考的重大问题。在大多数学校,教师们批评最多的还是"学困生",谈论最多的依旧是"学困生"。学困生所占比例不大,但却是每一个  相似文献   

8.
学困生是每个教师教学工作中遇到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新常态的理论指导下,想要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应当把学困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进行展开分析。不少学困生默默无闻,也是教师心目中的"乖乖仔",但是学习压力却十分大,因此,教师要根据学困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爱好。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调动学困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要根据学困生的学习需求,以学促教,多关心,多指导。在兴趣引导的基础上,支撑学生不断进步。想要成为学困生刻苦专研的不竭动力,就应当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始。  相似文献   

9.
张朝晖 《林区教学》2013,(3):101-102
要使学困生体验到物理学习的快乐,教师就必须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激发学生原动力,唤起学困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让学困生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在活动中学习物理知识;用科技手段破解教学疑点;想方设法帮助学困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拓宽思维,有效地促进学困生各种能力的发展。让学困生在物理课中"动"起来,快乐学习物理。  相似文献   

10.
在英语教育中,大部分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出现"学困生"现象,因此,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主要分析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转化对策。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观原因:心理障碍、情感态度是学生英语成绩差的主要原因。中英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逐渐成为"学困生"。客观原因:从学校教育来说,首先,教材难度增大,对听、说、读、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小学高年段的数学教学课堂上已经出现了"两极化"的现象,一些学生的数学成绩较为优秀,而一些学生则戴上了"学困生"的标签,成了数学学习赛场上的倒数人员。倘若数学教师不能有效针对学困生开展教育工作,极易造成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愈加下降,甚至影响后续学生的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必须从数学学困生的表现以及成因入手去分析学困生,以找到合适对策,更好开展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2.
张平 《辅导员》2012,(Z2):114-115
学生中总有一部分"弱势"群体——学习上的困难生,习惯称为"学困生"。根据成功教育理论的观点分析,非智力因素是学困生大量存在和难以转化的主要原因。面对学困生的教育,教师要因材施教,分析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坚持"五优先"的做法:一、座位优先具体方法:把学困生安排在老师最能关心的位置上,并且与优生同位。益处一:老师可以及时捕捉学困生的听课表情。对于开小差的学生,老师可及时暗示提醒;对于理解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个体的差异,在学生群体中难免地会出现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即"学困生"。"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有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等。教师不能对"学困生"熟视无睹,要帮助他们脱"困"。在教育实践中,对学习困难学生心理障碍的矫治是前提;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是重点;改变课堂知识投放的方式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农村初中的数学"学困生"越来越多,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让学"的真谛在于引导、在于激励,能激励数学"学困生"热爱学习,引导数学"学困生"学会学习,而首要的就是让所学的内容使学生感兴趣.教学中,教师要设计适合学生思维水平的情境,激发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爱"是伟大、平凡的。把"爱"施到平凡才叫伟大。校园里把爱施给"学困生"让他们健康成长才不失为教师之爱。由于个体的差异,在参差错落的学生群体中,出现一些"学困生"是在所难免的。因此,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减少"学困生"的数量从而缩小"学困生"的比例,无疑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任何班级的学生,都会有优生和学困生,而学困生往往会影响班级的方方面面,可运用"扶贫"法,转化"特困生",首先,在学生中摸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再分别找"优"生和"学困生"谈话,让同学之间"搭档"帮扶,并随时地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全班同学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进步.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9,(94):11-12
"学困生"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学困生"问题再次成为课改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数学教学如何转化"学困生",减少学困生人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需要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共同去营造学生学习氛围。我们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使"学困生"不在新课程理念的"真空"中发酵、在现实教学中变质。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学困生是每位数学教师在教学生活中都会遇到的。在对待学困生的问题上,有的老师怕学困生,有的老师不管学困生,但有的老师却特别关心和爱护学困生。为了让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我坚持"不放弃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原则,做好"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且对我班的数学学困生进行深入研究,想方设法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为达到  相似文献   

19.
"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是高校学风建设和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进行有效帮扶是对其实行转化教育的前提。基于此,对高校"学困生"的成因进行探讨,并结合书院制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提出了"学困生"帮扶机制的路径和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学困生的教育转化,为学习困难学生的"过程管理"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由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学生质量参差不齐,近几年"学困生"数量大幅上升,尤其是数学"学困生"最多,所以数学"学困生"问题时刻困扰着数学老师们。下面就"学困生"问题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