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本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和材料。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知识极富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是小学生获取数学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学生学会读数学课本 ,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自学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一、以“疑”导读以“疑”导读就是带着问题读 ,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数学课本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 ,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 ,不易理解。指导阅读时 ,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 ,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质疑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要主动 ,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 ,养成爱问、好问、会问的好习…  相似文献   

2.
培养自学能力要从抓阅读教科书入手,通常教师为提高阅读效果编一些像“什么叫……?”“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思考题。这类常规题目对学生没有多大吸引力,不易促使学生对照这些问题去认真深钻课本、思考研究。倘若巧编引人入胜的阅读思考题,扣住学生的心扉,激发起学生的思维,使之读必思,思必读,读思结合,自然也就会提高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3.
达尔文有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数学学习方法是数学知识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在教学中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数学学习方法包括一般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两类。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两类方法的指导谈几点不成熟的做法。对一般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做好以下几点:(1)指导阅读课本。要求学生沿着教材所揭示的知识发生、发展的顺序,循“序”而读,探索每一步的算理和依据。对提示性文字要重点读,要斟词酌句、边读边思。读完后要对教材中讲了几个问题,重点讲了什么,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什么等有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4.
1“问读问”策略的含义“问读问”策略就是指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兴奋活跃起来,对所学内容产生疑问,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利用教材,主动解决疑难,再在所创设的情景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收集信息,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再带着自己的问题,通过自主阅读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建构知识体系.2“问读问”策略的必要性随着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需要,我们的教育也必须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和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观念.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关…  相似文献   

5.
阅读可以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政治课理论性强,内容枯燥,要达到教学目标,就应引导学生“谈”“思”“划”,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注重课本辅助资料的阅读,结合知识结构网络图进行阅读,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阅读。  相似文献   

6.
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 ,因此 ,阅读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然而 ,学生总以为阅读课本是语文课的事 ,数学学科无此必要。许多学生把课本仅作“习题集”用 ,只在做作业时才翻翻 ,这就使得不少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低 ,自学能力差 ,如此下去 ,无论对现在还是将来的学习都十分不利。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课本能力做起。一、强化阅读课本的要求 ,促使学生形成阅读课本的习惯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预习读课本、听课用课本、作业看课本、复习温课本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课本。预习读课本 ,…  相似文献   

7.
在一部分人的观念里认为"读"和数学没有太大关系,只要学生能记住概念和公式、定理,去多做题就可以达到提高技巧的目的。但是,不认真去"读",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就会有偏差,做题就会不断出错。要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促进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读"错题"也是数学阅读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学生学习各门课程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它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培养人文素养。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拓展,是阅读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外阅读中,对于不同类型的读物要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阅读科技作品,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阅读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要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和人文素养,我认为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要强化思考和追问,要读中思,思中谈,读中问,问中读。读…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和思考,使他们能够掌握教材的要点,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借助读的过程激活自身的数学思维,从而提升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数学学习中,以提高整体学习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读”与“思”的意义及价值进行了简要分析,就如何搭建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读”“思”框架展开了研究,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读“”思”增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教师需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深入阅读,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指导学生选择读什么读书至少要读出三层意思,小说等文艺作品要读出:主人公的想法、作者的想法和我的启示。阅读时,学生需要带着问题去读,带着问题去查书,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网络。  相似文献   

11.
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因此,从小学开始就应该注重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只有优化教与学的各个环节,才能将“读”与“思”有机的结合起来。而课堂中有目的的阅读和积极的思维又能促进学生学得扎实、学得灵活。  相似文献   

12.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说明阅读对理解、掌握知识的重要性。学习数学也不例外。数学语言抽象程度高、逻辑性强,不仅需要反复读,而且读要得法,才能收到应有的阅读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如下阅读“四步法”,效果不错,不妨一试。第一步:预习读和课后读。阅读数学课本,往往不是一看就懂,一做就会,要预习初读,课后熟读,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一、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有的教师认为,数学课本不像语文课文那样读起来朗朗上口,没有可读的,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把数学课本作为习题集,只在授完课后给学生留作业时使用,这样做忽视了课本的作用。我认为数学课本中有好多内容值得教师引导学生读一读。如在“九义”教材的绝大多数应用题后面,都以“想”的形式设置了提示,它不仅提出了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还包含了学法的指导。教师让学生读…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本既是教师的教学依据,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最后过渡到“会学”。因此,在一、二年级教学新知识时,课堂上我创设自学氛围,指导学生读懂课本,像例题旁边的提问、想的内容,便让学生细读,领会其用意。有些需要填写的内容,便让学生独立填写。还有些例题,下面有“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我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阅读课本还包括阅读习题,这时,我便引导学生从看懂图示入手,进行仔细阅读。中、高年级时,我把课堂上自学课本的…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在数学课中,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阅读课文分为讲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三种。教学这三类课文,要求自成为一个环环相扣的阅读训练的小系统,体现从教者教会学生读到学生“自能读之”的过程。课内自读课是这根“阅读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从教读到学生独立自读的桥梁。在教法方面,讲课要教以规律、授以方法。课内自读课则是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课,它是半独立的阅读课,需要教者进行定向控制,并给予指导、点拨,从而让学生在运用讲读课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读的能力。这样,他们才可能高效率地独立地阅读课外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17.
王廉 《宁夏教育》2000,(1):38-39
怎样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呢?“以问促读”是个好办法。所谓“以问促读”,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熟读精思,不仅读课文内容,而且在读书过程中逐步具备独立阅读能力。下面举一例为证。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强调了"读"的作用.语文课本需要阅读,同样,数学课本也需要阅读,那么如何去阅读数学课本呢?  相似文献   

19.
高三化学总复习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认为在复习过程中师生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培养能力的目的.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下列一些问题 1.课本与高考题的问题.课本是学生复习的依据,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更是教师编、选一切练习题、测试题的依据.因此不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课本、运用课本,而且在高三总复习阶段仍然要引导学生读好课本、用好课本.千万不能丢开这个“本”.在读课本时,要求学生注意阅读那些平时不太注意的细小的知识点,也可以在平时的练习中碰到一定的问题之后再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这样每次阅读都比以前有所收获,学生的印象也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教育家赫尔认为:"习惯不形成,学习等于零。"可见,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较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低年级学生不仅要认真地"教",而且要用心地"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学生如何学好数学知识。一、善用教材,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数学课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并坚持课前读一读,课内仔细读,课后反复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内阅读就是在课堂上学习课本,教师一定要有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