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处于幼年期的孩子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根据“首因效应”机制,其幼年时期(尤其在七岁前)是实施灌输教育的最佳时期,容易先入为主,且不易出现抵触和逆反.同时,“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家长应注重充分利用孩子成长中对周围世界的巨大好奇心,在回答孩子的提问中巧妙地实施正确观念的家庭灌输教育.  相似文献   

2.
技术教育作为传承、创造技术文化的重要力量.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并将其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技术教育有着以下丰富的教育价值和内涵:(1)继承、传播和普及技术文化;(2)创造和革新技术文化;(3)引领“创新文化”的发展;(4)提高生活质量.满足人们的需求;(5)影响人们的观念、思想和行为;(6)影响人们的道德和伦理;(7)具有个体享用功能;(8)适应现代世界的先进技术文化.  相似文献   

3.
教育子女是一门学问,我们每个身为父母、渴望子女成功的人,都希望提高孩子的素质,其实,首先应该提高父母与教师的素质。父母、教师的素质,其实就是“前素质教育”。这种前素质教育的成败,决定着整个素质教育的成败。一个人从他(她)做了父亲(母亲)起,就需要一种特殊的素质——教育素质,即教育孩子所需要的观念、方法和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一、调查的题目 根据前述要求,我们可以将家庭因素、家长教育观念、家长教养态度、家长教育行为和儿童发展五个家庭教育板块分成五个分支问卷。每一份分支问卷都包括若干个具体的题目。考虑到在介绍“评定标准”时的需要,除在《怎样进行家庭教育的现状研究》一文中已经介绍过教育观念问卷外,再将“教养态度问卷”介绍如下: 将“教养态度”板块的“关爱”与“管教”两个方面共16个项目分别编成含有五个等第的答案的题目: 1.你认为自己的孩子惹人喜爱吗?(1)很不惹人喜爱;(2)不太惹人喜爱;(3)说不上;(4)比较惹人喜爱…  相似文献   

5.
三、孩子的行为偏差需要预防,而且是可以预防的一些孩子行为中的偏差现象很早就有了,常常是入学前就存在了。有一个普遍流传然而不太正确的观念,这就是只有半大孩子(常指12到16岁的男孩和女孩)才是处于最难教育的年龄的孩子。这个观念常常使成年人陷入迷途,使他们的注意力全倾注到半大孩子(少年人)身上去了,而较少注意学龄前儿童和低年级的学生。据说,后两类儿童的教育要比教育14-15岁的少年容易得多。少年人的自然秉性的确是十分复杂和非常矛盾的。从10-12岁开始的人的机体就发生重要的变化,机体的各器官的工作可说是几乎…  相似文献   

6.
声音     
《教育科学论坛》2011,(7):80-80
●韦钰:不要给小孩太多压力 或使大脑受损 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谈及神经教育学(转化教育学)对探究式科学教育的促进时指出,"15岁前,是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对于孩子的教育格外重要"。他认为,不能够给孩子过大的压力,过分的压力,有可能使人的大脑受损.从而出现各种疾病。(《羊城晚报》2011年5月19日) 杨叔子:真正的文化教育、人文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指出.人文文化可以陶冶情感,升华精神境界,纯洁人性;也可以活跃思维,挖掘创新潜力,启迪灵性。科学与文化本是没有分裂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裂是真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新疆地区7所幼儿园914名4~6岁幼儿的父母进行教育观念的测查,结果发现:(1)父母教育观念受儿童年龄及父母年龄、性别、收入和学历等因素的影响。(2)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父母倾向于赞同对儿童的严厉教育。(3)母亲比父亲更加赞同对儿童的赏识教育。(4)收入低的父母比收入高的父母更赞同对孩子进行严厉教育,(5)学历低的父母比学历高的父母更赞同对孩子的宽松教育;学历高的父母比学历低的父母更赞同孩子主动探索知识。  相似文献   

8.
日前,上海市教委在全市小学推出一年级新生“零起点”教学新规,即严格按照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教学,不随意拔高教学和评价要求,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据《新华每日电讯》)
  毫无疑问,近年来受“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一些教育观念的影响,幼儿的超前教育和“抢跑”现象愈演愈烈,原本应当无忧无虑尽享童年快乐生活的幼儿往往要在家长的要求下开始背唐诗、学英语、识汉字之类的艰难的死记硬背,学习各种各样的学科文化知识,甚至还要被父母带着参加这样那样的兴趣班和特长班。由于孩子们在入学前所受的教育情况各不相同,导致教师只能依据班上大多数孩子的学习情况开展教学。如此一来,便导致更多的家庭和父母在唯恐孩子学习落后于人的心理影响下,将更多的孩子加入“抢跑”的行列,使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更趋严重,甚至出现了一些违背幼儿成长规律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孝德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精髓,开展孝德教育,是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举措。自2011年3月以来,荆门市掇刀区双泉小学(以下简称“双泉小学”)启动孝德教育,拉开了“弘扬孝德文化,打造孝德双泉”的校园文化建设帷幕。记者深入采访了解到:该校通过营造校园孝德文化氛围、挖掘孝德课程素材、践行孝德实践活动等全面推进孝德教育,引导每一个孩子“孝亲尊师”“德才兼备”。  相似文献   

10.
侯海哨 《教师》2014,(12):16-17
中华传统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博大精深,能感化人、启发人、教育人,教育人们学会做人、懂得生活的道理。浙江省平阳县昆阳镇第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采用《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著作,开展“巧读文化经典积累国粹文化”活动,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校的德育品位,增润教育的文化底色。  相似文献   

11.
王命辉 《湖南教育》2023,(11):38-40
<正>作为“中国民办十大知名品牌学校”“全国教育创新优秀单位”“全国引探教学法先进集体”,二十多年来,湖南玉潭教育集团(以下简称“玉潭集团”)用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耕幸福教育文化,以“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为办学宗旨,走出了一条打造幸福校园、培养幸福学生的文化育人新路子。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历史,仅从教育观念的角度来分析,不难看出“学而优则仕”的教育观念更是根深蒂固,“悬梁刺股”的学习精神自然演绎着教与学“三苦”现象的反复循环(即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盼),从而导致多少活波少年过早的背上沉重的学业“压力”,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向来有着“父不夸子”的观念和习惯.几千年来,望子成龙的父母们都恪守着这一传统.既不当别人的面也不当的孩子面夸孩子,把对自家孩子的欣赏和肯定藏在心里,背后偷着乐。如今,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教育科学的发展,年轻的父母们早己摒弃了这一观念,即使在公共场合。也经常能听到“宝宝你真棒”的赞许声。然而.也许正因为我们的祖先从来没有给我们积累过夸孩子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加强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教育的力度,促使他们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律思维和行为方式,是我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当前,应当创新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教育的课程体系,探索建立包含法治课程内容(Course)、法治教育实施(Carryout)、法治教育考核(Check)、法治教育完善(Consummate)、法治观念养成(Cultivating)为内容的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教育“5C”体系。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倍加珍爱。可以说,父母视孩子为自己毕生最宝贵的财富,给予孩子充足的关爱并寄予很高的期望。俗话说:“爱子不教不为爱, 教子不善不为教。”随着教育观念的增强, 现代父母已意识到早期教育在孩子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性,因而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力图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申淑敏 《班主任》2010,(8):10-12
我校地处河南第二大交易市场附近,学生家庭背景十分复杂,家长文化程度和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家长坚信棍棒之下出孝子;有的家长写不好自己的姓名,说赃话;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无度;有的家长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每个人的性格、品质、意志、情操以及生活习惯的形成,莫不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问题孩子”的背后,一般都会有一个在教育观念、教育情感或教育方法上存在问题的家长。面对这样的孩子和家长,  相似文献   

17.
从齐涛厅长阐述的“素质教育九大关系”和张志勇副厅长发言中的“三个全面”(全面建设合格学校、全面贯彻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三个还给”(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我们读出了山东教育未来发展的希望,读出了教育要引领社会、服务社会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村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村成校”),是由村民委员会举办,以本村成人为主要教育对象,以科技文化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的学校。如何办好村成校?这个问题既涉及到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对农村成人教育地位作用的认识,也涉及到对村成校办学形式、教育内容和管理体制的...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差异导致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的不同。美国人在教育、培养孩子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与经验。我们不一定要照抄照搬美国的教育模式,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比较,我们才能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以便于更好地改进我们自己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长沙市开福区新竹小学近年来正努力探索着一条于浓厚的校园文化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学校校园文化由“三个一切”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三区”学校精神(共同进步,共创辉煌,共享荣光),学校建设目标“三个一”(一片绿地,一方净土,一座乐园),学生培养目标“四个有”(有一颗美丽的心灵,有一份优异的成绩,有一副强壮的身体,有一手过硬的本领)组成。三年来,学校共筹集170万元建设了校园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双向闭路电视系统、电脑室、多媒体电教室、教师电子备课系统等校园物质文化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