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王国从此向你开放──读《解诗学》伊凡清代诗人吴修龄在《围炉诗话》中,把作者的思想情感喻之为米,认为一般的文章只是把米煮成饭,诗则是把米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则尽变”。要从这尽变的酒中寻索出米的原样来,不能不是一大难题。一般人读诗往往遇到索解为...  相似文献   

2.
《大河报》在创刊之初,就以各种形式关注普通人的生活,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采缤纷天下事,入寻常百姓家”的理想追求。专栏《人间烟火》、《在路上》、《走进城市“边缘人”》就是这种追求的具体体现。 这几个栏目中所写的人物,既没有超出常人的某种非凡的品格,也没有格外高大的形象。他们或抱着淘金的梦来到都市,或者坚守在贫瘠的黄土地里,在各自的生活领域内表现出普通人的七情六欲。他们是如此的平凡,搬运工、保姆、修鞋匠、菜农、甚至厕所“所长”,随时从你身边走过的每一个人。他们的情感却是那样的质朴…  相似文献   

3.
诗最本质的东西不是别的,而是诗的语言。然而在对诗歌的研究中,长期以来恰恰就缺乏对于诗歌的这种本质的研究。这种遗憾在研究领域又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对诗歌语言的分析确有难度,把握不易,分析起来又极易流于烦琐,而且对于语言、文化的素养要求也不同一般。它不像从政治、宗教、社会、诗人心理、情感态度等来分析那样可以套用一些现存的模式。王德明先生的《中国古代诗歌句法理论的发展》,作为对中国古代诗歌语言艺术理论所作的一次有益尝试,无疑使我们从中看到了这种研究偏颇的逐步改变。此书的选题应该说是富有创意的。在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朱新华老师把他的新作《诗人的危机》通过电子邮箱发给我,我一口气就读完了这篇语言优美、感情充沛、思想深刻的诗论,不免感慨万千,为诗人而忧,为诗歌而忧,为社会而忧。《诗人的危机》虽然表面上说的是诗人的危机,  相似文献   

5.
熊芝 《中国出版》2023,(S1):138-142
《走啊走诗在走》是一本独特的童诗绘本,它通过图文合奏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孩子”从家出发,走到广阔的田野,在自然中与花鸟虫鱼嬉戏,最后又走回了家的故事。本书由诗人金敏与当代水墨艺术家李知弥联袂创作,水墨风格的画面将散落的诗歌串联起来,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活画卷。寥寥几句的文字、淡淡写意的画面,把中国江南的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6.
以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为代表的纪实性栏目自开办至今,好评不断,给电视界乃至整个新闻界带来了一场静悄悄的却意义深远的革命。从表层看,它是一种纪实手法的运用;就深层次观照,它体现着一种平民化意识。“平民化”的特征一是取材视点上,把镜头对准平民的生活、生存空间,遵循平视生活的创作原则。以与老百姓平等的身份、从老百姓的视角,如实反映他们的生活、思想、情感,展示普通人的生存境遇,以平等和真切体现着对时代、生活、观众的尊重。《东方时空·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7.
罗小容 《大观周刊》2011,(15):186-186
“诗是中国文学美学特质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吴功正《中国文学美学》)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作者的情感体验,渗透着诗人崇高的审美理想和新颖的审美情趣。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培养提高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8.
《鸟·兽·花》是劳伦斯最优秀的诗歌集,诗集使用独特的借物喻世手法,在对自然倾注爱心的抒写中,隐含着他对存在的情感与思考,也蕴涵着他的诗歌艺术追求。他强调的是从迷人的瞬间中把握真实,从拒绝永恒中挣得自由,从摆脱稳定中获得创新,这是劳伦斯对"崭新的诗歌"的定义,是他诗歌艺术追求的三个纬度,也是他坚守诗人职责的生命基点。他的诗歌、思想、血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9.
李冶是中唐时期著名女冠诗人,作有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本文介绍了李冶的生平,结合其诗作、生平深入探究了其诗歌特色,从自由洒脱的精神世界、对情感的热烈渴望以及对生存焦虑的深刻体验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
赵丹  苗珺 《新闻爱好者》2010,(10):155-155
罗伯特·彭斯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他复活并丰富了苏格兰民歌;他的诗歌富有音乐性,可以歌唱。彭斯生于苏格兰民族被异族征服的时代,因此,他的诗歌充满了激进的民主、自由的思想。诗人生活在破产的农村,和贫苦的农民血肉相连。他的许多抒情小诗,如歌颂友谊和怀旧的《往昔的时光》、赞美爱情的《一朵红红的玫瑰》、歌颂家乡的《我的心儿在高原》等体现了诗人的博爱精神。  相似文献   

11.
蒋思悦 《今传媒》2015,(2):156-158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冰点人物"专版,以人文关怀的视角反映了社会转型期国人遇到的机遇和挑战、生活中经历的收获和坎坷。其选题、切入视角、讲述方式都体现出在社会转型的剧烈变革中,对于人的精神和品性之美的珍视,对于自由、民主、法治等现代文明社会价值观的倡导。《冰点人物》站在较高的精神纬度上,以现代文明的视角深入观察和剖析普通人在社会大背景下的心理状态,情感变化和价值取向,从"人"的角度看社会、看历史。  相似文献   

12.
赵明  柳莺  王波 《新闻前哨》2009,(1):55-56
人文关怀是近年来影视剧创作时常常讨论的主题,它已经成为影视剧提高自身美誉度、体现受众至上观念的重要手段。广播剧亦是如此。近几年,广播剧中出现了不少反映普通人生活,描写普通人情感,讴歌普通人精神的作品,受到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3.
在《全唐诗》里,出现了一批唐代诗人、政客与日本遣唐使之间的诗歌交流而留存下来的诗作,在这些特殊的诗作里,诗歌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记载着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政治交流和民众的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14.
《生活空间》的纪录片形态是在《东方时空》开播两个月以后的事情。在此之前,《生活空间》的定位类似于《为您服务》栏目,主要是教给观众一些生活常识。这在当时属于前卫的《东方时空》栏目中显得极不协调。为了扭转这一现状,节目组人员喊出了“填补中国电视空白,有助于中国新闻改革”的13号,并决定尝试把镜头转向普通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想法一出笼,便得到了领导与专家的支持与首肯。于是,《生活空间》开始以拍摄普通人生活的“纪录片形态”在荧屏亮相。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1月,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一档关于情感交流和倾诉的栏目《情感密码》开播了。这档关于普通人情感故事的栏目迅速赢得了普通受众的认可,短短一年半时间收视率不断攀升,部分节目更是在观众中反响强烈,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形成了一定的节目影响力。本文试从传播学角度对该栏目进行解读,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从张为《诗人主客图》看元和诗分派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为的《诗人主客图》将中晚唐诗人分为六类,因其与后世所公认的诗人风格特征不同,而受到诟病。但张为的划分诗人类别也有他的标准,如将《诗人主客图》与后世的分派比较,可看出《主客图》之后的为元和诗人分派也是有其局限性的。分派有其积极的一面,即对共性的强调,但经常忽视了诗人诗歌的多样性。尤其是元和诗人,不但对诗歌个性的追求远远超过宋代及后来的诗派,而且元白、韩孟两大诗派诗风不是截然对立,而是异中有同。  相似文献   

17.
申浩  邹丽 《大观周刊》2013,(1):13-13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以反映周民族社会生活而著称,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它所包含的讽刺诗的现实性犹为显著,但它所描写爱情的诗歌, 也为世人称道,有喜有悲,有欢有愁,反映当时社会的婚姻及情感道德,其所体现的爱情观对现代人的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霞  沈玲 《大观周刊》2012,(45):31-31,20
海明威是美国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多反映人们孤独却顽强的人性以及自尊,反映残酷的现实中人们的生活状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从其主体至艺术性的表达技巧方面都渗透着海明威式的风格。本文从艺术风格出发,论述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如何体现海明威的高明写作策略。  相似文献   

19.
吴小龙 《出版广角》2016,(16):86-87
诺贝尔奖诗人希尼的诗歌成就为大多数世人认可,但也因被一些人认为其诗歌“过于简单”而把他纳入二流诗人的行列。本文以希尼的十行短诗《在图姆桥边》为例,通过对诗歌逻辑结构的梳理分析,呈现希尼诗歌浮光掠影、漫不经心的表象下蕴含的复杂、精致和巧妙,展现希尼在诗歌技艺与认识完美融合方面的罕见能力。  相似文献   

20.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更应该关注做为生活主体的普通人。在此前,老百姓除了在《电视红娘》中偶尔亮相,还没有被作为被拍摄的主体受到重视。《生活空间》开风气之先,镜头聚焦于生活中芸芸众生的生存状态,从普通人生活过程中提炼出人生的真谛,也给未来留下了一部由“小人物”构成的历史。方寸荧屏之上,普通人成为《生活空间》的主角,堂而皇之地以原生志真实地坦露着自己的表情和心曲。步出《生活空间》之外,在荧屏背后,为了使普通人真正成为《生活空间》的主角,《生活空间》的编导们也演绎出许多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你在《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