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月10日,在我校举行了一次市中学音乐教研活动,笔者的一节音乐公开课引起了大家热烈的讨论,也产生了许多分歧。这是一节交响乐欣赏和表演课,内容是海顿第九十四交响乐第二乐章“惊愕”。教学的设计意图一方面是使学生感知“力度”在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同时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用聆听的方式欣赏这首乐曲,而是要求学生结合演唱、演奏与合作表演深入地感知乐曲。  相似文献   

2.
年级:人民音乐出版社新教材第二册课时: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唱《两只小象》听听唱唱动动创创二、教学目的:认知目标:充分发挥学生音乐听觉和记忆力作用,通过听唱、模唱、欣赏等形式学会歌唱。情感目标:指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体验三拍子强弱规律及歌曲所表现的内容。操作目标:通过律动、打击乐演奏、剪贴小动物、歌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节奏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重点:三拍子的强弱感难点: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教具:多媒体课件、彩色动物图片60张、剪刀三、教学过程:(一)律动…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是"使学生学习内容生动有趣、形式丰富多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创造思维,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为学生更好地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基础".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充分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新理念.因此,笔者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尝试开设了"自我欣赏"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自我欣赏"课比较适合高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欣赏"课是学生通过表演、欣赏和评价自己演唱、演奏的乐曲或表演的音乐剧、朗诵、舞蹈等内容,来表现自我、欣赏自我、锻炼自我.其广阔的创作和展示空间能发挥学生多方面才能.对活跃课余生活、培养能力和良好品质,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4.
教材:苏教版音乐教材六年级(下)第二单元课型:欣赏课教学内容:1.欣赏《北风吹》《小白菜》《青羊转》。2.创作旋律短句。教学目标:1.在聆听音乐演唱作品以及读谱过程中发现曲调中的民间音乐素材,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辨别,找出旋律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许多音乐教师或因为对教学新理念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没有很好地从音乐的本位去挖掘教学资源,导致了音乐课缺乏"音乐味"。音乐课要上出"音乐味",应充分发挥音乐学科所特有的本质,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会聆听,学会唱歌,学会演奏,学会欣赏,敢于表现,体现出鲜明的学科特点。本文从"聆听,感受音乐要素;体验,凸显音乐功能;探究,鉴赏音乐魅力"三个方面阐述了让音乐课更有"音乐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肖强 《师道》2009,(7):74-75
美国作曲家、指挥家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倾听也是为了更好地欣赏。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学生通过聆听感受、参与演唱演奏或表演,可以丰富音乐知识,培养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充分发挥想象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周婷婷 《教师》2023,(10):78-80
小学音乐鉴赏课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可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去看待音乐,并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会分辨声音的音色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文章通过分析音乐鉴赏的内涵,提出基于渐次递进设计法的小学音乐鉴赏教学原则,并从聆听、演唱、联想、表达四个方面提出基于渐次递进设计法的小学音乐鉴赏教学策略,以期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年级:一年级。教材:人音版试用教材第二册。课题:第七课《大海的歌》。课型:综合课。课时:第一课时。设计思路:以学习演唱歌曲《海》为主,从感受旋律入手,围绕着歌曲进行律动、聆听、表演、创造性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把音乐教学中的“感受与鉴赏”、“演唱与演奏”、“创作活动”、“音乐与相关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教材分析:一、歌曲《海》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是一首海的抒情诗、海的赞歌。歌曲为3/4拍,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描绘了月光初上、碧波相逐远去的海面。这首短歌如诗如画一般的意境,让人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9.
小雪花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小雪花》。2·通过演唱、舞蹈、欣赏等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和丰富的想象力。3·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到小雪花的纯洁、善良,喜爱上小雪花。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表现和感悟歌曲。教学难点:第五乐句的音符要唱准确。教学过程:一、听《雪绒花》的音乐进教室在轻柔、舒畅的音乐声中咱们开始音乐课,好吗?(设计意图:营造音乐气氛让学生听着音乐走入课堂,为导课作铺垫)二、说雪1·给小朋友猜个迷,说:像糖它不甜,像盐它不咸,冬天有…  相似文献   

10.
课题:《河南音乐——编花篮》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年级:五年级教学内容: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欣赏合唱《编花篮小景》、豫剧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根据教学目标重组了教材,教学内容为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聆听《谁说女子不如男》、合唱《编花篮小景》。通过说、看、唱、听、思等活动,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欣赏豫剧,学会歌曲,了解河南音乐的特点,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与学习中感受河南音乐的魅力,对河南音乐  相似文献   

11.
课型:以歌唱教学为主的综合课教学内容: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欣赏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教材来源: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七年级第十三册第三单元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设计理念:《桑塔·露琪亚》是一首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民歌,而桑塔  相似文献   

12.
<正>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很全面,包括歌曲演唱、技能技巧、乐器、欣赏等,课程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基本的音乐要求,学会基本演唱、学会聆听、学会安静的欣赏,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事物。音乐教育可以陶冶人的性情,使学生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一节课顾及多项内容是不现实的,每节课都有不同的课程要求,这需要教师在环节上把握好内容,无论哪一环节,都要达到最终的目的,让学生的音乐水平在愉悦的音乐学习中得到更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正>设计思路:本课设计以聆听导入→欣赏扬州民歌《茉莉花》→欣赏《拔根芦柴花》及扬州美景→引出《杨柳青》→拓展欣赏聆听为主线贯穿教学整个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聆听、学唱、比较不同音乐风格等活动,能够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进而了解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播放音乐《茉莉花》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特别优美的歌  相似文献   

14.
初中音乐教学,不只是跟唱和欣赏。创设一个以"创新、开放和拓展"为主的趣味课堂,不仅是新课程新理念的需要,而且是学生和家长的需要。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等,只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可大胆一试。  相似文献   

15.
莫法娟 《儿童音乐》2012,(11):76-78,75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对比、模唱等方法学会演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对山歌这种体裁的音乐产生兴趣;了解并学会对唱、一领众和等演唱形式,并且能运用在歌曲演唱之中。2、根据家乡特色,引导创编山歌,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3、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喜欢上山歌这一音乐体裁,增进他们的民族文化意识和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情感。【教学设想】本课设计以"走近山歌"为主线,带学生走进桂林山水,通过看、听、赏、唱、创编等音乐环节,使学生学会演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从而真正了解山歌这一音乐体裁。  相似文献   

16.
课型:欣赏课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内容:欣赏器乐合奏曲《森林的歌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能在欣赏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体验音乐所带来的愉悦,主动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大自然景象。2、聆听与感受乐曲中各段音乐主题的情绪,能听辨出各段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哼唱第二主题旋律。3、.能和同伴探索用竹笛表现出乐曲欢快、轻松的情绪。教学重点: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能听辨并记住各段的主题旋律。教学难点:探索用竹笛演奏第二主题旋律,并加入打击乐器伴奏,体验和表现出音乐所表达的大自然美妙景象。教材分析:《森林的歌声》是人音版教材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创设丰富多彩的审美情境中,引导学生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聆听、学会演唱、学会表现,使学生掌握多种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树立良好的音乐理念,增强音乐学习的兴趣和表现能力,让高效的音乐教学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望到最美的艺术风景。  相似文献   

18.
一、聆听教学的重要性纵观国内外有关音乐教学法中针对合唱教学的研究,已将聆听置于读谱、演唱、记忆、表现等其它几个教学过程之首。作为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标也已将聆听作为基本能力列入教学目标之中。这说明了聆听与演唱歌曲、学习音乐理论知识、欣赏音乐作品都同属于学习音乐的范畴,当然也属于音乐形式之一——合唱的重要范畴,而聆听更是乐理、欣赏、演唱技巧的基础。聆听是音乐教学这种听觉艺术教学中最直接的教学手段,如果聆听能力不强将直接影响演唱教学的音准、技巧和表现,从而影响合唱教学过程的音色、和声等等方面的要求。二…  相似文献   

19.
以小学音乐欣赏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展开具体分析,阐述了现阶段小学音乐欣赏课学生的现状,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调动小学生兴趣的重要举措: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借助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在选择音乐欣赏的曲目中选择有意义的音乐欣赏曲目,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学生针对音乐的欣赏是极其主要的,学生不仅要知道如何演唱音乐,更要学会如何欣赏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欣赏音乐方面进行着重分析,为学生日后在音乐方面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小学音乐课之所以与其他任何学科有着很大的区别,是因为"音乐是一门艺术"所以音乐课应突出音乐的特点,小学音乐课就是要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唱歌课是音乐审美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目前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唱歌是音乐教学中最能使学生接受和喜爱的一种形式,通过唱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使学生有感情地唱歌,从而达到体验美、创造美、展现美的教学效果,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