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新闯 《大观周刊》2010,(41):22-22
伴随着网络文学的勃兴和繁荣,近年来短信文学也通过手机的广泛使用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短信文化已经融入我们的文化中,短信负载着文化含量使其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存在方式”。的确,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短信文学的确成为文学领域内一个值得研究和关注的重要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2.
试论基于短信平台的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信服务是档案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服务发展的新领域。文章阐述了短信服务的特点、优势和服务类型,就公共文化机构开展短信服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已经深深嵌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由手机而引发的短信文化,也逐渐成为当今高校校园引人注目的、具有明显特色的文化风景线。高校校园短信文化兴起有各种原因,但它的出现无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利用短信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新词语语境中短信文化传播的语式与辞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节日祝福短信的传播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内容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作为目前人际传播的流行方式,手机短信的文化色彩越来越浓厚,已形成其独特的文化系统,折射着一定的价值内涵和社会功能.本文从文化系统性的角度出发,认为短信文化具有整合、离散、凝聚三种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盈利的几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上短信 短信使移动公司大赚其钱,也使网站摆脱了泡沫经济的困境,开始扭亏为盈.自从2000年11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移动梦网以来,短信发送数量急速增长.2001年用户共发送短信159亿条,2002年此数字翻了5番,达到800亿条,这使得中国网站短信增值服务的收入达到9.2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8.
电视短信互动经过多年发展实践,在加强与受众交流、提高收视率和媒体创收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推动作用,可以说电视媒体参与短信互动有着深层次的原因.本文将分析电视短信互动深层成因.结合短信互动的价值链和主体之间的价值交换,解读各方的利益关系,以期用更加全面的眼光来看待互动时代的电视短信互动.  相似文献   

9.
“拇指文化”应运而生如果让时光倒退两年,可能谁也不会想到,短信这个“手指上的游戏”会有如此的辉煌。有人说,人类5个手指中最笨拙的就是拇指。然而现在,短信的发送却使拇指忙碌了起来。马路上,房间内,商场中,餐厅里,都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人在不停地用拇指摁键,发送着短信。微笑、皱眉、尴尬、惊喜……种种表情随着拇指的摁动在他们脸上不断闪现。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现象,“拇指文化”应运而生,异军突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有人甚至把她称之为“第五媒体”。短信以其费用低廉、方便快捷、内容丰富、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特点,深受广大网民的…  相似文献   

10.
张远笛 《新闻世界》2011,(11):112-113
“红段子”短信是以短信的方式传播的一种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它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有着良好的受众基础。在广大受众中推广“红段子”短信有利于主流文化的传播,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在优化其传播效果时,要树立“内容为王”的理念,使短信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同时开展多种活动,促进“红段子”短信的传播范围和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11.
幽默短信的通俗说法是短信笑话,可以视为短信文学的一种形式。它主要在手机这种移动网络上传输,同时也可在互联网上传送。也许有人认为,短信笑话在大量普通人群间发送和传看,似乎难登大雅之堂,低俗不堪,何足挂齿,但笔者以为,这却是我们需要正视的一种新的社会文学或文化现象,它可以让我们从中看到因我们的传统偏见所忽略的一些有意味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相信很多手机用户都有半夜被垃圾短信惊醒的恼火经历,还有很多人被垃圾短信诈骗损失钱财,这些"不请自来"的垃圾信息令人不胜其烦. 当前,"贴小广告"式的垃圾短信已经变得少见,但各种"变种"却层出不穷.此外,垃圾短信还与性骚扰、个人隐私泄露等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深圳图书馆长短信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从技术上阐述了长短信技术的原理和技术优势,图书馆开展短信服务的设计思路、系统技术架构和主要功能,同时提出了短信服务平台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揭示了短信服务在图书馆自动化服务中的重要性,展现了深圳图书馆短信服务平台一年多来良好的运行效果,并系统地描绘了在图书馆自动化过程中应用短信服务的美好前景和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4.
从手机短信的发展看大众传播的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我国从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业务,到2002年,仅中国移动短信用户就已达到1亿多户。据零点调查公司在中国10个城市、9个小城镇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中国城镇地区18-60岁的手机用户中,有40%以上的用户收发过短信息或享受过短信服务。  相似文献   

15.
手机短信在其出现至今的几年间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和蔓延式的扩张,特别是短信和互联网的结合,手机的大众化和短信服务的广泛展开,短信爆炸式增长的势头在短期内仍将大幅上扬。无论是出于个性的追求,还是消费习惯的养成,都注定这种流行绝不会是昙花一现,而且巳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詹新慧 《传媒》2005,(5):21-22
五年前,当21世纪的钟声刚刚敲响的时候,没有人预测到会有一个叫"短信"的小东西将改变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文化生活,尽管世界第一条短信早在1992年就在英国沃达丰的网络上通过电脑向手机发送成功了;  相似文献   

17.
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文本以其无声、持久、绝对于声音的优势开创了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方式.手机短信也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联络与交际的工具,它同时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平台,是一种自由空间的延伸,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手机短信文化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中国人的民族文化心理和传统的儒学价值观就深刻地影响着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手机短信文学是在后现代语境下,伴随着手机短信功能的日益加强而诞生的,以手机为媒介的文学新样式.传达出后现代的多重文化特征:异化性、开放性、平民性、游戏性、快餐性、潜意识性,从而使短信文学呈现出复杂多元性.  相似文献   

19.
王旭:各位网友,上午好!很荣幸,在几次短信的磨缠下,我的恩师--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档案学专业任汉中教授同意和我在"访谈"栏目公开"聊天"了.任老师,上午好!  相似文献   

20.
手机短信是一种新兴的以人际传播为主的传播媒介.生活中随时随处可见的短信聊天已经成为继谈话、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网络聊天之后一种新的重要的人际传播方式.手机短信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传播方式,融合了书面文本、语音文本两类文本的特点,并有着自己独特的性质.短信传播与其说是一种交流方式,不如说是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它在改变人类书写和交流习惯的同时,对人们的心理和群体交往关系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着眼于手机短信独特的文本形式和文本特点,以分析其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