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要衣装。珠要椟装。要想使语文公开课“出彩”,就有必要为你的公开课“包装”。如何“包装”?笔者认为,创意教学是关键!下面就比较难讲的说明文、议论文略举二例。  相似文献   

2.
“买椟还珠”的成语故事,大家一定都知道,它说明商品包装强烈刺激消费者,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并把注意力转化为兴趣,是商品买卖的基本策略之一。数学具有极强的抽象性,数学知识本身比较乏味。教学中,教师不妨借鉴“包装”策略,挖掘学生喜爱和感兴趣的素材,让数学课堂“动起来、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厌学为喜学,变苦学为乐学,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3.
话说包装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包装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使用包装者日趋增多 ,由此带来其内涵日益扩展 :由单纯的商品包装 ,到了如今的广告包装、建筑包装、名人包装……诚然 ,一件好的商品 ,进行恰当的包装后 ,的确有锦上添花之效 ;产品经广告包装后美不胜收 ;建筑物经包装后尤宏伟华丽 ;名人经包装后更魅力无穷。然而 ,许多事却令人疑惑 :本是伪劣产品却被包装成“省优”、“部优”、“国优”、“世界领先” ;本是豆腐渣工程却被包装为“样板工程” ;本是八十岁的老太太却被包装成十七八岁的少女。诸如恶棍被包装成英雄、文盲被包装成文豪者亦…  相似文献   

4.
关于课堂“原生态”内涵,我是这样理解:一是没有经包装的原汁原味的课堂“真像”;二是以人为本.适应并促进师生生命发展的教学过程。两者合一。构成真实、自然、整体、和谐的课堂生态。  相似文献   

5.
进入20世纪90年代,“包装”被堂而皇之地引入文艺出版领域。无论是“直接包装”还是“间接包装”,各种或明或暗的“性”话语的巧妙缝织成为其主要手段之一。包装本无可指责,但出版商应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俗与雅、商业化与艺术化之间寻找适当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6.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呢?我认为,应努力实现多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课改理念与教学本原的和谐 在课改大背景下。追求“新”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然而在追“新”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是新课改理念与教学本原不和谐。课改中不少“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等在课前都进行了适度的包装。  相似文献   

7.
蓝天因为白云的“包装”变得灵动而变幻无穷,大地因为鲜花绿草的“包装”显得生机勃勃,一块寡淡无味的豆腐因为油盐酱醋的“包装”变成了美味佳肴。可见,包装能化普通为神奇,能变平淡为生动。如果我们把“包装”的艺术巧妙地用到语文作业设计上,那么一定能变枯燥乏味为津津有味。一、语文作业为何“包装”1.儿童心理的需求。无拘无束、无忧无虑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重复、单调、机械的事情感到厌烦,而对新鲜、奇特、富有变化的事情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心理学研究表明,倾向于用肯定愉悦的情感评价事物者,对事物美好一面…  相似文献   

8.
《课堂标准》是对体育教师的“松绑“,体育课也根据教师的个体差异和素质水平逐渐表现出个性化的特点。教材是载体,怎样满足学生不同的运动需求及情感体验,课堂承载了这一过程。因此,只要教师勤于思考,善于反思,不断积累,课堂必将真正摒弃其在“形式”上的包装,展示它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前些日子.一场“同题异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拉开序幕。每位执教者都是精雕细琢。尽可能呈现“亮点”.可谓用心良苦。但是.精致包装背后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获益多少却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0.
鄢明惠 《陕西教育》2010,(12):29-29
所谓“包装”情境.就是为了使口语交际训练有效进行.在创设某个情境时,特别是把那些虚设的情境带进课堂时.老师有所选择地拿来(或制作)一些“道具”增添场面氛围.使学生的兴趣保持一定的持续性,牢记自己在交流或者交际中的角色地位.通过那些“道具”发生作用,把交际的场面包装成形象化,使课堂有真实感。  相似文献   

11.
包装,只是人们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施用的手段,它带来的效应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而生活在一个“包装时代”,你对“包装”有何认识、体验或经历呢? 请以“包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 ①内容要与“包装”有关。. 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英语课堂越来越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因此,对原有的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如下改革:(1)课堂语言魅力化;(2)教学手段多元化;(3)课内活动探究化;(4)课外拓展时新化.通过对英语课堂的精细“包装”,把抽象的知识内容变成形象的外在表现,让枯燥的课堂教学变成饶有兴趣的活动探究,把单调的课外拓展融入了丰富的现实生活,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3.
教师作品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31(2):F0004-F0004
“世界之星”包装奖是世界包装组织于1968年成立以来为全球包装行业及包装设计界设置的最高奖项。该组织属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机构,是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成员,“世界之星”World Star包装设计奖是世界包装组织(WPO)在世界范围内评选出的优秀包装设计最高奖项,代表着全球包装设计发展方向,被誉为全球包装设计届的“奥斯卡”奖。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堂上簇生着很多对立的矛盾体,有效的教学要寻求它们“相生”的时机,“互融”的温度,让课堂上规范与自由得以“相映共生”,生活化与数学化顺利链接,动手操作与静思内化有机结合,形式包装与内涵凸显皆蓄共赢,自主建构与被动接受相得益彰,打造出课堂上一种动态的平衡,使对立矛盾得以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以大量的事实为依据 ,从包装设计综合技术的应用、树立“综合设计”的意识及审美效应三个方面 ,论述了“包装设计”的综合效应 ,阐明包装设计是集艺术文明、科技文明与市场经济于一体的现代综合设计 ,为今后的包装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一、简约地处理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比较多,为了在教学中全面地落实新理念,教师在内容上面面俱到地“倾囊相授”,在形式上五彩缤纷地“精心包装”,课堂上出现了内容复杂、程序繁杂、氛围嘈杂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应简约地处理教材。  相似文献   

17.
《山东教育》2003,(21):124-124
培养人是离不开知识的传授的,但传授知识并不能完全解决人才培养问题,这就形成了以“实然”为根据的“知识课堂”和以“应然”为根据的“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18.
柏海山 《今日教育》2007,(6S):38-39
回想自己以前开设的一些公开课.听课教师人数往往是最多的.而且也总能得到教师们的普遍好评.其实.那时候的我还只是语文教学的“门外汉”.所上的这些课无非是“准备”充分而已.或是把别人的一些精彩的教学环节移植到课堂中来.或是刻意制造一些所谓的“亮点”以“新奇制胜”.或是借用一些声、光、电进行美轮美奂的“包装”等等.就是这样的课每每获得老师们的一致赞誉。  相似文献   

19.
以大量的事实为依据,从包装设计综合技术的应用、树立“综合设计”的意识及审美效应三个方面。论述了“包装设计”的综合效应,阐明包装设计是集艺术明、科技明与市场经济于一体的现代综舍设计,为今后的包装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符娟 《现代教育》2003,(2):40-40
时下,“包装”一词十分盛行。歌星需要“包装”、影星需要“包装”,以此给自己定位,确定公共形象。为了做好班级工作,树立在学生中的美好形象,班主任也需要进行“包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