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公司法》第16条是公司对外担保的核心条款,研究其规范性质对于违反该条的法律后果密切联系。就保护交易安全和平衡相关利益而言,对《公司法》第16条规范性质应区别不同情形进行分析。区分一般担保中的普通公司与上市公司,普通公司的一般担保应为管理性强制性规范,上市公司应认定为效力性强制性规范。而关联担保不区分两者,一律认定为效力性强制性规范。  相似文献   

2.
公司应当具有对外提供担保的权利,立法对此没有禁止的必要。通过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制公司内部决议,可以限制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公司法》第16条规定由公司章程确定对外担保的决议机关,但公司章程或内部决议不能违反公司法的强制性规定。公司对外担保决议违反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会产生担保无效或可撤销的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3.
围绕违反《公司法》第16条的法律后果,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不断。无论是从规范性质角度,还是基于第16条的规范意义来认定违反第16条的公司担保合同的效力都是片面的。《公司法》第16条应当作为公司担保法律行为的直接裁判依据,而公司担保合同的效力问题应当通过解释和适用《担保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加以认定。  相似文献   

4.
2005年修订的我国《公司法》第16条规定,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按照公司章程确定对外担保的决议机关。当公司章程没有规定对外担保的决议机关时,公司依据董事会的决议对外提供担保应当有效。公司对外担保决议如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会产生可撤销的法律效果。如公司对外担保决议被法院判决撤销后,公司对外提供担保的合同无效,公司按其过错承担担保无效的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5.
破产重整既以实现债务人复兴为目标,也兼顾各利益相关者间之利益平衡。我国《企业破产法》初步建立了重整程序对担保物权的限制及其救济的规则,但应当在现行规则的基础上合理地加大对担保物权限制的力度,以确保债务人复兴之必要物质基础;同时确立对担保物权进行限制的一般适用条件以及对担保物权人利益保护的最低标准,并尽可能地给予担保物权人充分的救济,以避免对担保物权制度造成过大冲击。  相似文献   

6.
面对作为"双刃剑"的公司之关联担保,我国《公司法》做出了既不禁止,又在各方面进行限制的基本规定,这体现了《公司法》遵循现代公司法制对公司关联交易的基本价值判断、尊重公司内部自治的原则和精神,应当在融资性担保公司关联担保的法律规制中得到坚持和延续。《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第30条禁止融资性担保公司为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提供担保的做法,既不周延又过于绝对,应当在条件成熟时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7.
公司是否具备普通合伙人资格是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争议问题之一.综合解读相关法条,可以发现《合伙企业法》第2、3条应构成《公司法》第15条规定之"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的情形.公司独立的法律人格以及公司对外担保的规定,使得公司能够承担连带责任.而公司成为普通合伙人会危害债权人和股东利益的担心并不合理.为此,立法应肯认公司的普通合伙人资格.  相似文献   

8.
《公司法》第60条第3款规定“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对该条款规定的立法目的究竟是限制董事、经理的担保行为,还是限制公司的担保行为,存在不同的理解。笔者从立法本意的角度分析了这一问题,并就该款规定的合理性展开探讨。最后结合国外的立法实践提出了《公司法》修改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公司法》确立的认缴资本制降低了债权人对公司资本担保清偿到期债务能力的信任,也打破了股东自治权与债权人利益保护之间的相对平衡。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制度是一项平抑认缴资本制可能引发的债权人利益保护失衡问题的重要措施;构建公司非破产境况下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制度,应当规范法律适用、统一裁判尺度,完善企业信息公示和信用评级制度,构建合理的股东出资催缴制度,明确公司不能清偿债务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0.
《公司法》的公司担保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后于在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公司法>总则专条规定了公司的担保制度,确定了公司完全的对外担保能力,体现了公司自治的立法理念.同时,公司法允许公司章程对公司的担保能力进行自我限制,保护债权人与中小股东的利益.但公司法的担保制度只是原则性的规定,在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不当联结之禁止原则及其适用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障人权,确保国家理性,遵循比例原则与平等保护原则的基本精神,国家行为只能考虑相关的因素,而不能将无关的事务纳入法律的调整范围,否则,就违宪无效。  相似文献   

12.
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以“合法权益”受侵害为逻辑起点,对于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告资格,无论是政府主动公开的信息,还是依申请公开的信息,都需要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过政府信息公开的申请。而对于与自身信息相关的原告资格,则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被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直接相关,或者政府的信息公开行为侵犯了其商业秘密与个人隐私。  相似文献   

13.
识别是国际私法学中极其重要的理论.在案件的审理中,无论是国际(或区际)民商事案件还是国内民商事案件,法官首先都要面临一个识别问题.香港与澳门回归祖国近十年,在中国区际民商事审判实践中,由于各法域法律制度和法律概念存在差异,不可避免地存在识别冲突,规制识别依据应当结合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特点,确立以法院地法识别为主、辅之以特殊识别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朱亚娟 《成人教育》2021,41(4):88-93
英国是最早建立职业教育资格证书制度的国家。其“两个证书”制度、统一证书体系、国家资格框架、C&G资格证书制度、职业能力等级标准、职业能力评定依据、职业能力评定方式等值得肯定,但存在职业资格证书等同于低水平技术技能、摇摆于两种职业资格鉴定模式之间、职业资格证书设计理想远胜现实等问题。建立我国职业教育资格证书制度必须强化法律保障作用、建立资格证书制度、注重能力认定公允、企业必须高度参与。  相似文献   

15.
明确的法律责任、统一的认证标准、“段”“证”的相互衔接、科学的认证体系、多元与层级的能力标准等特征,极大地促进了德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有效推进。借鉴这些成功经验,我国在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建设上,应进一步加强立法保障、强化资格治理、明确资格标准、促进“课证”融通、提高证书质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注册会计师因验资业务引起的法律风险越来越大,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了解也逐步加强,而行业内对验资业务中的一些技术性问题尚未形成共识,以至于被人钻了空子。本文就验资业务中委托人、财产权转移手续、资产评估结果的使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7.
公民受教育权及其法律保障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当前,我国公民在受教育权实现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存在不平等和来自各方面对公民受教育权的侵害。从根本上来说要通过发展经济、完善教育法规、发展远程教育、完善学生申诉制度,为受教育者提供保障教育公正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当前司法会计鉴定委托事由主要包括职务侵占或非法占有投资人的财产、对经营成果的真实性提出质疑、收益分配不公正、分红不兑现、合同违约、往来款项争议、工程款项结算纠纷等,导致上述诸多委托事由的根源在于当事人法制观念不强或缺乏法制意识。基于当前司法会计鉴定委托的特点,司法会计鉴定机构应坚持"一了解、二例会、三复核、四重点"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并在实施策略上做到慎重对待和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有关部门明令禁止以前,我国曾有大量企业和个人从事互联网公益彩票的销售业务,绝大多数销售者并未取得过相关行政部门的授权,实质上一直处于“无证经营”的行政违法状态,司法实务中业已出现此类行为是否涉嫌非法经营罪的案件。通过对“国家规定”涵盖范围的分析,同地方彩票销售机构合作互联网销售公益彩票行为并不满足该罪的犯罪构成;对于其他类型擅自在互联网上销售公益彩票的行为而言,由于并没有严重侵害非法经营罪的法益,亦不宜作犯罪化处理。  相似文献   

20.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依据。高质量教材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保证。《电工电子操作技能项目化实训教程》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材编写思路,在企业调研、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归纳的基础上,选择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作为教材编写项目,同时融入"电工操作证考试"和"初级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技能考核"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使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