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分子材料和器件主要探讨共轭有机、高分子的设计、合成,研究其聚集态结构、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光电磁物理性质及相关现象,制备器件并研究其性能,是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领域。该领域发展迅速,取得了许多重要突破,但仍然蕴藏着重要创新机遇。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在该领域已有很好的研究基础,已经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科学中国》2006,(2):53-57
有机固体研究主要是探讨有机功能分子的聚集态结构、光电磁等物理性能以及它们在分子器件方面的应用,涉及到化学、物理、电子学等学科,属于新型前沿交叉研究领域。有机固体领域中的有机、高分子光电磁功能材料的研究是新材料领域中的重要内容,而分子器件是纳米科技的目标之一。有机固体研究已成为21世纪化学科学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
分子电子学和分子器件的研究是当前最活跃的前沿科学之一,在最近的二十几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对这一学科的发展给予了简要的评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6):666-666
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单分子物理化学研究团队继利用分子手术实现对单分子磁性控制后,再次成功地通过分子手术技术,将三聚氰胺分子从一种普通的化工原料转变为既有整流效应又有机械开关效应的新型功能人造分子,首次演示了在单分子器件上的双功能集成,为单分子器件的多功能化开辟了新的思路。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PVAS上。  相似文献   

5.
分子与塑料电子学与光子学是多学科交叉前沿领域。其研究目标是利用有机分子、高分子等相关材料,研究与开发具有极快响应速度、极大信息容量和极高转换效率的新型材料与器件,在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推动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对单分子表征与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扫描隧道显微镜能探测材料表面局域的原子级分辨率的空间和电子结 构,可操作性强,极大地增强了科学家表征单分子结构,研究单分子物理、化学特性,和操 纵单原子、单分子并构造纳米器件的能力。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进行单分 子表征和操纵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在单分子尺度下若干特殊的物理现象和效应,说明了 单分子研究对物理学和其他学科发展所提供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详细综述了一些用于制备分子尺寸器件的化学策略的设计、发展和演示。其设计思想是通过各式各样的光诱导的电子、能量、和质子转移机理,氧化还原反应,构象变化,以及超分子原理,分别将2个信息量丰富而结构又比较简单的四硫富瓦烯和光致变色的螺吡喃分子,与它们性质互补的不同组分集成在一起来构建功能分子器件,用于完成快速的数字处理和传输。首先凭借四硫富瓦烯丰富的电化学性质,大量的D-A-D超分子和环轴烃分子已经被设计并成功合成。时间分辨的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这些D-A-D超分子发生分子内的光诱导的电子转移反应的能力可以通过不同的桥联基团进行有效调控。STM研究则首次发现并开辟了环轴烃分子在纳米记录和高密度信息储存方面的应用研究。同时,也详细地描述了如何充分利用光致变色的螺吡喃分子独特的电子、能量、和质子转移能力去设计超分子组合,并通过光和适当的化学试剂来控制这些组合的吸收、荧光和导电性质的方法。根据这些组合的光谱和电化学行为,构建了一系列新型的分子开关、逻辑门和分子回路。最后,展示了用于设计合成新类型开环结构稳定的荧光螺吡喃分子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8.
章文 《今日科苑》2012,(8):42-43
纳米机器人是根据分子水平的生物学原理为设计原型,设计制造可对纳米空间进行操作的"功能分子器件",也称分子机器人;而纳米机器人的研发已成为当今科技的前沿热点。目前,不少国家纷纷制定相关战略或者计划,投入巨资抢占纳米机器人这种新科技的战略高地。《机器人时代》月刊日前指出:纳米机器人潜在用途十分广泛,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应用于医疗和军事领域。  相似文献   

9.
表界面分子自组装与调控是分子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研究表界面分子组装与调控有助于深入理解对分子吸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吸附组装结构等科学问题,有助于发展新型纳米材料,制备新型纳米器件。本文以本课题组近年研究工作为主,介绍利用扫描隧道显微技术研究固体表面分子吸附组装以及如何调控分子组装结构的部分结果,包括分子吸附,主客体分子组装,组装结构调控等内容,并分析展望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胡伟  周清华 《科技广场》2012,(9):243-245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现在以硅为基础的电子器件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分子电子学应运而生。本文首先介绍了分子电子学的诞生过程和曲折的发展进程,然后详细地阐述了分子电子学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杨如意  陈欣  唐建军  陈静  蒋琦清  Shui-jin  HU 《科技通报》2005,21(6):668-673
作为一类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的微生物类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研究很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传统的研究方法不但耗时,费力,精确度低,而且难以大批量地对不同群落进行比较研究。近年来,基于PCR的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本文综述了多种AMF群落及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并对传统方法和分子标记技术的优缺点做了比较,着重介绍了分子标记在这一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对该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做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is Part IV in a series of articles that report the results of a two year research program the purpose of which is to design and test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retrieval (IR) devices for undergraduates researching a social science term paper. The devices are task-facilitating, helping the undergraduate perform the task of researching and writing a term paper, and they provide a mold which takes the students’ amorphous conception of their information need, turning it into an effective query to the IR system. The present article reports the results of two studies which tested an uncertainty expansion IR device and an uncertainty reduction IR device in naturalistic settings. The devices are designed to be given at different stages of Kuhlthau’s information search process (ISP). In both studies, undergraduate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ither the test group, who received the device intervention, or a comparison group. In Study 1, we found that the comparison group received a higher mean mark than students in the uncertainty expansion group. In Study 2, we found that the uncertainty reduction group received a higher mean mark than the comparison group when the device was given later in the student’s ISP. We conclude that the timing of the device interventions is crucial to their potential efficacy.  相似文献   

13.
One striking feature of molecular rotors is their ability to change conformation with detectable optical signals through molecular motion when stimulated. However, due to the strong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synthetic molecular rotors have often relied on fluid environments. Here, we take advantage of the solid-state intramolecular motion of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 molecular rotors and one-dimensional fibers, developing highly sensitive optical fiber sensors that respond to ambient humidity rapidly and reversibly with observable chromatic fluorescence change. Moisture environments induce the swelling of the polymer fibers, activating intramolecular motions of AIE molecules to result in red-shifted fluorescence and linear response to ambient humidity. In this case, polymer fiber provides a process-friendly architecture and a physically tunable medium for the embedded AIE molecules to manipulate their fluorescenc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Assembly of sensor fibers could be built into hierarchical structures, which are adaptive to diverse-configuration for spatial-temporal humidity mapping, and suitable for device integration to build light-emitting sensors as well as touchless positioning interfaces for intelligence systems.  相似文献   

14.
国内蚁科昆虫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1989-2007年国内蚁科昆虫研究专题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这些文献的文献学特征(年代、期刊源和学科方向分布,作者和研究机构特征,以及科学基金资助状况),揭示该研究领域的动态变化和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5.
分子设计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遗传改良是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推动力,但其潜力的发挥受到了常规育种技术的严重制约。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基于功能基因组学知识和技术的分子设计育种是克服常规育种技术瓶颈的有效途径。在我国水稻结构和功能基因组研究已获得重要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分子育种领域的最新进展,中科院拟系统开展水稻和小麦品种分子设计研究,建立和完善多基因组装分子设计育种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实现传统遗传改良向品种分子设计的跨越,培育出具有高产、优质、高效、抗病虫、耐逆和稳产性状的水稻和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污染生态化学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污染生态化学是环境化学与应用生态学相互交叉、融合的产物,是一门处于形成之中且最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的新兴边缘学科。简要阐述了污染生态化学的研究意义,概述了国内外该新兴分支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就该学科我国及我院今后的发展与重点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水稻为主,小麦、鲤等为辅,利用野生种、农家品种和主栽(养)优良品种等种质资源,综合运用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手段,解析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等重要农艺(经济)性状的分子模块,揭示水稻复杂性状全基因组编码规律,发展多模块非线性耦合理论和"全基因组导航"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技术,优化多模块组装的品种设计的最佳策略,建立从"分子模块"到"设计型品种"的现代生物技术育种创新体系,为实现全基因组水平多模块优化组装、培育新一代超级品种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文章介绍了该专项的背景、总体目标、研究内容、进展及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8.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环境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勤  袁笑一 《科技通报》2005,21(1):110-114
分子印迹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本文阐述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介绍了该技术在环境领域中的若干应用,提出了分子印迹技术将为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开辟一条新路等观点。  相似文献   

19.
王娟 《科教文汇》2012,(29):75-75,80
通过对近年来发表的信息检索模型参考文献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当前信息检索模型研究的现状,指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文末笔者给出一些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