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闫晖 《华章》2012,(17)
地名是语言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受历史文化的影响并从一定的角度反映历史文化,因而它既具有语言学价值,又具有文化学价值.本文作者通过着眼于河北的聚落地名,并结合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记载,将对河北地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探讨.文章首先讨论了河北地名自身的语言特征;其次探讨了现行河北地名及其文化内涵;最后,就河北地名的变迁及文化因素的影响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地名是语言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受历史文化的影响并从一定的角度反映历史文化,因而它既具有语言学价值,又具有文化学价值。本文将着眼于河北聚落地名探讨其文化内涵。文章首先讨论了河北地名自身的语言特征;其次探讨了现行河北地名及其文化内涵;第三,就河北地名的变迁及文化因素的影响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夏国强 《文教资料》2012,(18):46-47
西域历史地名的语音变迁涉及对音及古今音变化问题,需要利用音韵学知识来厘清其演化脉络。作者通过对唐代岑参边塞诗中记录的一些地名的语音变迁作简单梳理,分析声、韵、调的变化对历史地名语音的影响,可以对历史地名的教学和研究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语言词汇的地名也是地域文化的载体,通过对承德地名的语源考察,发现多民族地区地名有以下特点:1.从共时平面看,汉语地名为主流,少数民族地名以添加汉语元素为演化趋势,表现出多元化、融合性的特征。2.从历时层面看,最初居住人口的民族属性决定了地名的原始语源,但随着民族融合的出现,地名朝着人口占多数的强势民族的语言属性演变,最终形成语言替换或多语合璧地名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施诗 《邢台学院学报》2013,28(1):25-27,30
地名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探讨地名的来源是语言学和文化学的一项共同研究内容.因此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邢台地名的来源为切入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名作为研究对象,对邢台地名的来源进行分类,探究地名中的语言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对于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透过地名的研究,不仅能反映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变迁,而且能了解当地群众的生活方式、文化心理和精神状态,感受各地截然不同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玉环县历史悠久,其独特的地方文化使其地名具有自己的特征。本文通过历史背景、地理特征、民风习俗、社会语言和其他地名等不同的角度透视玉环在动植物地名、水域地名、山川地名、军事地名、宗族地名、信仰地名等方面的鲜明特色,以期浓缩玉环历史的时间和空间。这些地名特征为我们昭示了玉环的区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现有的78个市县名在淮北、江淮之间和江南三个地区具有不同的语源类型特征.淮北地区,社会历史因素是地名命名的主导因素,历史地名是当地市县名的主要语源类型.江南地区,自然环境因素是地名命名的主导因素,自然要素是当地市县名主要语源类型.二者之间过渡性明显的江淮地区,市县名的语源类型也具有过渡特征.  相似文献   

8.
地名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既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历史见证,又真实地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社会文化心态、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特征.文章拟从语言学、社会文化心态、历史文化及地形地貌等方面简要分析临猗地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以地名为据来考察地方区域文化是基于一种人类文化学的理念:地名之来源往往与当地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密不可分。不同的历史环境,人们对所在区域的认知与命名自然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地名自然必有其鲜明的历史特征。从人类学视野的角度,将雷州半岛某处地名作为考察对象,有助于认识本区域某段历史。"红毛番岭"地名考察表明,明清时期雷州半岛曾与欧洲发生通航往来的历史,反映在地方文化上,区域内存在多处带有欧洲色彩的地名。"番"字地名特征深刻地反映了这段历史交往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地名不仅代表命名对象的空间位置,反映当地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同时,地名本身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地理和文化,是一种信息载体.以普洱市一区九县的地名(主要以各行政区划和居民点)作为研究对象,对傣族地名在普洱少数民族语地名命名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以屯堡方言岛为研究视角,通过对屯堡村寨和云贵地区其他村寨的地名的比较研究,透视其文化内涵。首先考察了屯堡村寨及贵州其他汉族村寨地名中通名的历史层次;然后分析了屯堡一带十二兽地名的文化内涵,得出结论:十二兽地名是明代汉族移民与当地土著的统治民族彝族在经济文化、民族心理及思维方式上相互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古诗词中的地名不仅是一种地理符号,更是一种表达历史文化内涵,反映诗人情感和抒情言志的手段。三峡地名因其地理和历史背景的特殊性,在英译过程中传达的历史文化和意象略异于其它古诗中的地名,但更多的是反映古诗地名英译的共性,从中可窥见英译古诗中地名处理的一斑。  相似文献   

13.
"义阳三关"及其关名的前身是春秋以后的冥阝厄、直辕、大隧三塞,"义阳三关"一名为南朝梁人提出,实质上是对东晋、宋、齐时期三关与所处地域间行政隶属关系的确切反映,成为历代相延的惯称,这一惯称甚至上溯至西周、春秋时期。义阳及三关的重要历史地位是以其军事战略地位为基础的,它取决于义阳的边镇地位、战争双方作战与军运形式的区别。这种单一的地位基础决定了"义阳三关"历史地位的局限性和脆弱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保定市古今县域名的研究,探讨保定的历史、地理与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地名是人们在社会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居民点所起的名称。它是文化的镜像,是反映社会历史的活化石。鄞州地名承载着鄞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着鄞州地貌特征,也反映着古鄞州人的社会生活和人文历史。本文欲从文化意义角度来阐释鄞州区地名,从中领略鄞州特有地貌特征和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鄘的地域、地名遗存、历史文献中的只言片语,以及最近的考古发现等确凿资料,论证了鄘国的存在及灭亡时间,从而论定并阐释了鄘国诗歌的存在及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村落名是地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村落名的描写与研究有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村落名的命名方式、村落名的文化内涵以及村落名的规范问题三个方面对鞍山地区的1 066个村落名进行了研究。鞍山村落名多采用了"通名+专名"的命名方式,文章用统计和分类的方法从通名和专名两个方面对其命名方式进行了探究。鞍山村落名作为文化词汇的一部分,反映了鞍山地区的地理文化、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鞍山村落名存在异体字和重名现象,本文从语言规范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防渚”、“锡穴”是湖北十堰地区春秋时期的两个重要地名。古今说经之家虽多有论断,但仍有分歧和疑义,故从实补笔,认为:“锡穴”在今郧县五峰一带;“防渚”非“房陵”,而在汉水河谷的丹江口到郧县这段水路途中。  相似文献   

19.
郭凤青 《培训与研究》2010,27(1):123-125
以沙博里译《水浒传》百回本目录中的80个地名为例,对地名的特征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分析,描述其采用的翻译方法,并就其中一些特定时代的地理名称进行汉英翻译对比研究,并指出了它们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0.
同朔地区即大同、朔州两地,均在雁门关外、大同盆地之中,历史以来同属一个政治地理单元。这里的地名由于存废迁徙变化较大,古今不能一一对应。考辨其源流,梳理其脉络,对于研究该地历史及自然环境的变化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