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所谓"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指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洞察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旺堆 《考试周刊》2013,(71):79-79
“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本文对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数感”,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数感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数感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所谓"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如何让数感从孩子们的心中长出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考试》2008,(6)
所谓"数感",就是学生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悟。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由此可见,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  相似文献   

9.
"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及感情。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表现为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的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角度加以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对抽象数的认识及对数学兴趣的激发,必须从培养数感入手,让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探索实践,在生活实践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从而建立数学与生活的必然联系,逐步将抽象的数字符号具体化、形象化。  相似文献   

10.
陈云琴 《福建教育》2005,(3A):40-40
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能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理解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在小学教学中,我们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呢?  相似文献   

11.
所谓“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如何让数感从孩子们的心中长出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儿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是人们认识社会、认识自然和日常生活的工具,学生学习数学,一方面是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是要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和数学的观点认识周围事物和客观世界的规律,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自觉地、有意识地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能从现实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处理问题。这就需要让学生拥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使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能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理解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一、联系生活,培养数学意识现实…  相似文献   

13.
所谓“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那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我认为,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所关心的事情入手进行数学教学,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感。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所谓“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笔者认为.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所关心的事情人手进行数学教学.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周平健 《辽宁教育》2014,(12):80-81
数学模型是对实际问题的数学化,也就是把某种事物系统的主要特征、主要关系抽象出来,利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达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从广义上来讲,数学模型一般分为三类:概念型数学模型、方法型数学模型、结构型数学模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数学问题的特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等思维活动初步构建模型,然后对数学模型进行具体化、系统化的应用和拓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数学科学与数学思维之间的紧密联系作了初步的探讨。从一般思维的特征和数学科学的特点这两个方面结合来分析,从而得出数学思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数感",狭义地讲就是对数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能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广义地讲是指学生对数的一种直觉,是在一定情境中对数学概念的直接反映。《数学课程标准》中描述了数感的主要表现,包括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8.
"数感"即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它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数感"的培养应该从孩子抓起,而我们的任务就在于将抽象、单调的数学知识,以直观形象、通俗易懂且饶有趣味的形式让幼儿接受,进而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运用所学知识,去寻找规律、解决问题,逐步形成"数感",从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达到开发智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所谓“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说,数感具体表现为对数字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那么熏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芽一、结合生活———体验数感教师要把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从教室内扩展到教室外熏从学校内延伸到社会上熏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教长度单位时,可通过让学生到…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那么什么是数感呢?所谓数感就是一种数学素养,就是—个人对数与运算的感觉、感受乃至感睛,是对日常生活中的数与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理解数的意义,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