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心理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对心理学原理的掌握,心理学方法和咨询技术的运用,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训练社会认知能力,调节自我情绪,矫正不良行为,激发个人潜能的目的。心理理论是一种高级社会认知能力,它的发展伴随个体的一生,对个体的同伴关系、人际交往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从心理理论的视角出发尝试分析心理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关系,从婴儿期、儿童期和成人期三个备受心理学界关注的心理理论高度发展时期出发,探讨了联合注意、情绪理解、意图理解愿望理解和错误信念理解五种心理理论的构成成分的发展情况,并分析了影响心理理论发展的认知因素。最后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教育与个体心理结构的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按一定的知识和价值标准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然而,当社会的客观性标准转化为主观性的活动时,教育就进入了个体心理的深层。就具体的教育过程而言,它乃是教育信息与个体心理结构的相互作用过程。实践表明,在教育情境中,个体的认知方式、人格特征均影响其接受、转化教育信息的方式、速度、定势、意向等。富有成效的教育往往是在目标、方法、内容等方面对个体心理结构科学调整、适应的结果。本文拟从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角度对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同行。一在讨论教育与个体心理结构的调适关系之前,首先应明晰心理结构的内涵与功能。我们认为,从功能角度可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认知与人格两个子结构。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以个体心理为作用对象的实践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度的必要前提是对个体心理活动的准确认识和把握,即对个体心理结构的明晰。本文将从明晰个体心理结构出发,探讨个体心理结构理论对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正>心理疏导是指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疏解个体心理问题,以提高个体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个体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以人为本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宗旨与原则,心理疏导也随之应用于教育领域。将思政教育与心理疏导相结合,能够有效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使教育教学更加契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与认知特点,给予学生良好的情感关怀,引导学生成长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优秀青年,切实提升思政教育育人效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生活的扩展,心理健康愈来愈受到重视。语文课本中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育教学过程中,也会经常遇到适合心理辅导的情境,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有责任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外部的各种环境能够通过不同形式去适应、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个体顺利实现社会功能的前提条件之一,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对社会成员提出的基本要求。在日常教学  相似文献   

6.
试论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问题,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古老而又基本的课题,它对于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去组织、设计教育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受原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普遍认为个体的发展不外乎受来自遗传、环境和教育三个方面的影响: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其中作为特殊环境的学校教育则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我们认为,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7.
安扬 《班主任》2001,(10):3-4
素质教育理论是一种促进人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它是一种教育观念而非一种教育方式.有人曾这样概括:"利用遗传和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和谐地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王兰 《考试周刊》2011,(42):168-169
心理暗示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运用心理暗示有助于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作者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了如何将心理暗示运用于政治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学生观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与实践业已证明,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能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素质,与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即学生观是密不可分的。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学生观,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一、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基于这一点,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的全面性。学生的发展,从人性角度,它要包括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发展;从个体身心方面,既包括个体活动的生理调节机制方面的变化,也包括个体心理调节机制的变化;从个体与社会之关系,还应包括社会认知…  相似文献   

10.
个体心理是如何发生、发展的?传统的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指出,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潜在可能,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而学校教育则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由于这种观点在探讨个体心理的发展上,缺乏整体把握、系统分析、动态研究,因此不仅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归纳上既不全,又有误,而且在对各种因素之间关系的认识上,缺乏必要的互相感应联系。实际上,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类、多层次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着非线性的关系。按系统论的观点,人的心理是一个不断与外界发生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个体心理的发展过程就是它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而这种相互作用便构成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动态空间系统.个体心理正是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设计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多是本科压缩型、以阅读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重笔头轻口头、重讲授轻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需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理论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本文在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特点,探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探索研究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英语口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以人为本的观念体系、"教、学、做统一"的系统实施、"一条主线、两个延伸、三大平台"的育人环境,是育人新模式的三大基本内容。在育人新模式理念指导下,围绕认识与实践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实现品德与才能的统一、实现环境与自我的统一、潜能与发展的统一,实现人的综合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推动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改革实践,在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中,追求教育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研究性教学保障机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循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的逻辑顺序,在探究研究性教学的历史渊源,分析研究性教学的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基础,反思中国当前本科教学现实和借鉴国外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在观念、课程管理与师生关系等方面对研究性教学的保障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由于音乐学科教育学研究与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物理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多种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叉,因此,从考察柯达伊(Kodaly Zoltan)、奥尔夫(Karl Offf)、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Dalcroze)三个音乐教育体系民族性理念的理论基础作为切入点,首先从宏观上对三个体系的音乐教育理念进行以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为基础理论的比较论证;继而从微观上对影响以视唱练耳课民族性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一些基本领域进行理论上的逻辑推理,确定与视唱练耳民族音感教学实践最相关的和最有效的信息来源;再对我国视唱练耳民族音感教学实践现状进行描述,论证这些基础学科(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与视唱练耳教学的种种关系及对音乐教学的实际含义,进一步提出我国视唱练耳民族音感教学实践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教师专业化的外在要求和教学实践发展的内在规律,以教学理念创新为基础,构建“职业定向———自主建构群集”教学模式。该模式的灵活、有效运用,不仅能深化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确保人才培养的规格,而且能使心理学教学的既有价值得到应有的体现和张扬。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咨询专业实践教学缺乏理论指导和操作规范,而心理咨询专业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本文从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特征出发,探讨心理咨询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建立符合我国心理咨询专业发展的实践教学操作体系。  相似文献   

17.
In a context where the role of the teacher and teacher education are undergoing considerable change, the rol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 teacher preparation is discussed within a new framework.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s now perceived as an inherent component within teacher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aving previously been an additional course and often considered irrelevant to teaching practice. The current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teacher prepara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y's contribution to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delineated through the constructs of teachers' prior beliefs about teaching, reflective practice and self‐efficacy, while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pupil interaction is viewed through the lenses of instruction theories,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It is argued that through a productive dialectic dialogue betwee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provides the knowledge defined by its field to be utilized by teachers, whereas at the same time, teachers gain a wider reconceptualization of their practice.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教育已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实践教学越来越重要,对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已成为高职物流专业教学的首要任务,文章在分析高职物流专业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PACE结构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顶岗实习支教既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高师实习模式改革的重要改革方向。本文在总结我校近5年顶岗实习支教模式的基础上,阐述了顶岗实习支教在高师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地位,并结合教育部关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精神,探索了基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高师院校顶岗实习支教模式的构建与特点,从而达到在顶岗实习支教中提高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质量,同时又能促进乡村师资队伍建设的作用,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发展模式下,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办学方式、保教内容与师资培养等都与实际需求脱节。因此,与村寨组织、居住分散相适应的多样化的学前教育办学方式、传承文化的农村学前教育课程开发与保教方法创新、利用资源并符合民族心理的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策略等无疑是实现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内生型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