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自尊展开实证研究。所得数据运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自我概念、自尊与SWB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自我概念、自尊高者SWB较高。第二,自我概念、自尊对SWB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解释的作用分别达到了13.2%和26.8%。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自我意识与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方面对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主观幸福感展开实证研究,对所得数据运用SPSS13.0和LISREL8.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的SWB、自我概念、自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自我监控低于中等水平。(2)自我概念、自尊与SWB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自我概念、自尊高者SWB较高,自我监控与SWB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3)自我概念、自尊对SWB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解释作用达到了13.2%和26.8%;自我监控通过自我概念对SWB发挥预测作用。(4)自我意识对SWB预测的整合模型是:自我概念、自尊可独立直接预测SWB,自我监控不能独立预测SWB,但在自我概念对主体SWB的预测中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中小学教师因面临的心理压力,呈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而民族地区中学教师的工作倦怠情况却很少受人关注.本研究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和<自尊量表>(SES)为测量工具,旨在调查广西某县苗族初中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和自尊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该县苗族初中教师情绪衰竭处于中等水平,去个性化程度不高,教师成就感很高,教师职业倦怠不严重;教师自尊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职业倦怠和自尊水平程度相关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研究者采取问卷法,通过对北京市某高中396名学生的调查,探究了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学业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直接效应模型中,父母情感温暖和拒绝否认不仅可以直接正向或负向预测青少年的学业自我效能,还能通过青少年的自尊和学业自我概念对青少年的学业自我效能产生间接影响。父母过度保护则可通过青少年的自尊和学业自我概念对青少年的学业自我效能产生间接影响。自尊与学业自我概念在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学业自我效能之间起到了链式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尊的含义 个体自我概念的某些方面可以被评估或测量,我们把自己跟别人进行比较,然后思考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心理学家把我们对自己做的这些评估称为自尊.  相似文献   

6.
广播电视大学教师工作倦怠调查及与自评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播电视大学教师的工作倦怠状况,本研究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电大教师工作倦怠总体状况良好;不同性别教师工作倦怠差异不大,专任教师的情绪衰竭显著低于行政干部,人格解体又显著高于行政干部。文章深入探讨了电大教师工作倦怠与自我评定健康之间的关联,结果发现电大教师的工作倦怠与自评健康各项均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进一步比较发现,不同工作倦怠状态下电大教师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上均出现了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自编“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问卷”对368名基础教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基础教育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总体水平比较高。(2)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自我概念水平基本相同。(3)性别、城乡、学历层次影响基础教育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女教师职业自我概念高于男教师,城市教师职业自我概念高于乡镇教师,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高于中学或中专学历的教师。(4)教龄不同和所任教班级不同的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在总体水平上不呈现差异,但在具体的自我概念维度上呈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在依恋两个维度分别选取189名(焦虑型)和94名(回避型)被试,考察依恋风格和自我概念清晰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依恋的两个维度焦虑和回避与自我肯定和自我概念呈负相关。研究2引入自尊变量,由一个路径分析模型支持依恋风格和自我概念清晰度之词负相关关系,路径分析模型表明:安全型依恋者有较高的自尊,进而有着比较清晰的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使用教师工作倦怠量表对136位成人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成人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问题。结果发现,成人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高于普通高校教师;男教师工作倦怠水平高于女教师;31—40岁的教师,硕士学历教师,副教授职称教师工作倦怠最高,并据此提出一些预防及应对工作倦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工作倦怠是各行各业都面临的严重问题,但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不仅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还关系到中小学生是否能健康的成长。本文对近几年国内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研究进行了总结,其中包括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干预。并对国内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测量法,共考察了滁州学院423名女大学生的身体意象与自尊关系.结果表明:(1)女大学生身体意象总体情况不容乐观,绝大部分女大学生对于她们的身体意象不满意;(2)女大学生身体意象状况与自尊显著正相关,说明女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是整体自我概念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人如果有高的身体意象,那么就会产生较高的自尊.  相似文献   

12.
<正>一、问题提出自尊也称自尊感或自尊心,是社会评价和个人的自尊需要的关系的反映,是个体人格的核心因素之一。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自尊作为个体人格的核心因素之一,它的发展状况不仅与个体的心理健康直接相关,而且作为一个中介变量,它对个体的认知、动机、情感和社会语言均有广泛的影响。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期,他们的自我意识也逐渐开始萌动和增强,学生会在成败体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我概念,而自尊水  相似文献   

13.
利用Bicomb软件及SPSS软件对从中国知网中查询到的2001—2011年的323篇来自核心期刊的自我概念研究相关文献进行了知识图谱绘制.结果表明,自我概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六个领域,分别为:学业自我概念的研究、精神卫生与自我概念及咨询的关系研究、自我效能感与自我意识及自尊的关系研究、自我概念在消费心理学方面的应用研究、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身体自我概念与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教师工作倦怠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地位的提高,教师工作倦怠问题受到社会日益关注.本文从教师工作倦怠的研究历史、含义、研究方法、影响因素与模式四个方面总结了国外有关教师工作倦怠问题的研究成果,以期对我国的教师工作倦怠研究能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电大教师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采用心理资本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对550名电大教师进行测试,研究结果显示:①电大教师轻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33.2%,中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35.7%,高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4.3%;②不同性别、教龄类型电大教师的工作倦怠状况存在显著差异;③心理资本总分及其四个维度—自信、希望、坚韧性、乐观都与工作倦怠的总分及三个维度呈显著负相关;④分层回归的结果显示,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后,坚韧性、乐观对工作倦怠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0.13、-0.17,P<0.05、0.01)。文章最后提出可以通过提升电大教师的心理资本以降低其工作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16.
台湾地区教师工作倦怠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作倦怠主要是指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教师工作倦怠是工作倦怠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对台湾地区教师工作倦怠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以期对国内教师工作倦怠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考察职业院校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问卷,抽取6所职业院校的421名教师进行测查。结果:(1)职业院校教师的工作倦怠整体水平不严重。男教师在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教师,11~20年和30年及以上教龄的教师在组织去人性化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5年及以下教龄的教师,在组织去人性化、情绪枯竭、科研耗尽感,工作倦怠上,已婚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未婚教师。(2)神经质和外倾性对工作倦怠及其各维度的预测作用均显著,精神质仅对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的预测作用显著。结论:职业院校教师的工作倦怠水平较低,人格特质能够较好地预测工作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高校人际气氛与教师工作倦怠的关系。通过随机取样,从贵州省不同地区的高校抽取475名教师,采用教师工作倦怠量表和高校人际气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①人际气氛与工作倦怠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r=-0.53,p=0.00),其中人际互动、人际态度、人际气氛、人际和谐和人际距离等因子与工作倦怠各要素之间都具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②高校人际气氛与教师工作倦怠回归显著,其中人际和谐、人际距离和人际态度等因子与回归十分显著,它们是工作倦怠的预测因子。但人际互动与教师工作倦怠回归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工作倦怠: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教师工作倦怠水平的现状,考察社会支持在教师人格特征与工作倦怠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中式工作倦怠量表、简式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社会支持问卷对350名教师进行测试。结果(1)教师轻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38.6%,中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19.7%,高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4.3%;(2)内外向对于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神经质对于耗竭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精神质对于人格解体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客观支持能够部分中介内外向、精神质和人格解体的关系,主观支持能够部分中介内外向和成就感降低的关系。结论:教师的工作倦怠问题比较严重,人格特征是影响教师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社会支持可以部分中介人格特征对于工作倦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研究以考察学前教师职业价值取向与工作倦怠的关系为目的,以366名学前教师为对象,采用自编职业价值取向问卷和MBI—ES量表对学前教师职业价值取向和工作倦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城镇教师比农村教师、公办园教师比私办园教师更注重进取及人际关系;学前教师职业价值取向和工作倦怠显著相关,重视经济价值容易造成工作倦怠,重视进取的教师工作倦怠较低,尊重感较强及注重人际关系的教师成就感较高、人格解体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