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青年大学生是互联网文化的生力军,他们在互联网中拥有与传统社会身份不尽相同的虚拟身份,而这种虚拟身份的形成与认同反映了整个群体的社会心态。从青年亚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网民自我身份认同,以及大学生网民社会心态出发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以进一步把握网络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  相似文献   

2.
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必备条件,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青年亚文化是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面临的最直接挑战,青年亚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应该注重以“为我而存在的关系”为基点,回应青年亚文化,建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将理论话语与生活话语对接,借鉴青年亚文化话语的开放性特点,形成积极、活泼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师生双方准确定位各自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身份,消解由于青年亚文化干扰的认同混杂,建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语境模型。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18,(1):51-58
消费主义语境下,"穷游"青年以抵抗的行为风格构建起自身的亚文化意义。他们在具体的"穷游"消费实践中,以"穷"之名对抗消费社会物的极大丰盛,以时间的可能性对抗大众休闲的悲剧,并用技术工具的符号意义实现亚文化群体的文化认同。"穷游"青年的这些行为表现,折射出了以消费方式确立的身份区隔的本质,技术工具理性带来亚文化意义的同时,也面临着商业逻辑消费对亚文化独特风格的消解。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对亚文化的研究主要从网络、电视、衣着等方面入手,着重探讨了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冲击。本文以青年群体对iphone手机的热衷为切入点,阐述了青年群体对iphone背后文化的认同,并进一步揭示了青年亚文化对社会和青年自身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一代有一代的文学,而文学批评往往都是为了构建同时代的文学身份认同。当代文学批评和当代文学创作同步,因而文学身份认同又成为一个时代某种价值判断和共识的基础。我们每个人都并非完美,都要在生活中经历挣扎、犹豫、痛苦,并在这一过程中思考自身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80后"文学作为青年亚文化的一个符号,已经完成了自身的文学叙事。"80后"作家注重个体自我和城市个体经验的表达,这也代表着当下青年写作的一种方式。当"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已成为目前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而身份认同问题则一直是困扰新加坡人们的敏感话题。《玛门公司》主人公甘家灯正面临着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身份认同的困惑,此时这种身份认同困惑已演变成一种身份认同危机,面对此种困惑和危机,她踏上了身份认同的寻求之旅。强化个体的身份认同是形成民族文化和民族凝聚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使得青年亚文化开始与主流文化进行碰撞。本文通过对青年亚文化中的饭圈文化用语的翻译进行分析,探讨归化和异化在网络流行词翻译中的使用情况,以促进青年亚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电视选秀是受众话语权的产物,受众生产电视选秀时,对电视选秀的文本进行了建构:对传统进行颠覆,使传媒媚俗,使青年亚文化身份被认同。可以这样来评价选秀:选秀是受众消解焦虑与弘扬主体性的统一,选秀使受众审美倒退为机械水平,选秀使电视拟态环境中的虚假被确认。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青年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探索有效的对策,课题组通过对大学生的随机问卷调查发现,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大学生青睐青年亚文化主要因为它可以帮助大学生放松解压,张扬个性以及获得朋辈群体的认同。高校可以通过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应对能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打造校园文化,发挥大学生朋辈群体中的榜样作用等策略来应对青年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大学生政治认同面临着全球化界域下文化的异质趋同性、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主体价值身份的多元分化、西方青年亚文化的潜隐性入侵和网络对我国传统政治文化话语权的消解四个方面的文化式微。依托文化自信理论,在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大学生自觉能动性和增强政治情感体验方面探寻建构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文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群共同体,也是一个亚文化群体。亚文化与民族认同总是伴随而生。民族认同的极端化极容易演化成民族分离主义。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主文化与亚文化、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这两对关系对防止民族分离主义的产生,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The essay is an analysis of the Irishness of Murph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ybridity of Homi Bhabha.It explores the hybrid identity of Samuel Beckett and the Irishness of Murphy,and reveals the identity problem and suffering of Irish people.As marginal people in Ireland,the English descendants are influenced by English culture and feel disgusted of the internal politics and culture chaos of Ireland.As an Irish writer,Samuel Beckett describes the dilemma of English descendants in pursuing absolute freedom.His Murphy is a tragic story of Irish people in England and English descendants in Ireland shortly after its independence.  相似文献   

13.
2011年,京族独弦琴艺术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历史维度考察,独弦琴内蕴强化民族认同、追求美好生活的价值功能;从现实语境考量,独弦琴非遗驱动乡村振兴,保护与传承独弦琴非物质文化遗产尤为重要。由于渔猎农耕文化的逐步消解与城镇化进程的强烈冲击,京族独弦琴非遗传承面临主体困境、模式困境、载体困境、价值困境、发展困境等一系列生存危机。为此,要从传承主体突破,加强传承意识,完善保障机制;从传承模式突破,优化传承模式,进行多元化传承;从传承载体突破,保护传承载体,扩大宣传力度;从产业发展突破,塑造整体品牌,促进文化再生产;从文化认同突破,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培训,提升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4.
国产青春偶像剧以其契合受众的青春叙事与极富魅力的偶像建构赢得了青少年观众的青睐,并给予青少年观剧过程中的亚文化狂欢感和身份认同。其热播有助于青少年观众汲取其中的美善伦理及健康婚恋观,有利于青少年获得娱乐休闲、排解孤独等心理诉求的满足,但其间传达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构筑的"拟态环境"也可能引导青少年追逐物欲、沉迷早恋与耽于幻想等。这也使得思考与追问当下偶像剧影像生产的精神旨归与文化意义成为有益且必须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多,研究生个体对整个研究生群体的认同程度却不断降低。他们的生活往往被拘囿在专业的界限内,与其他专业或外界的接触非常少,这就导致研究生们在认同上陷入了一种困境,即有“专业归属”,无“群体归属”。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在于发挥研究生会的作用,利用这一学生组织所具有的制造认同与归属的力量,搭建交流平台,建构“共同体文化”,进而让研究生在对公共生活的积极参与中,完成自己对群体的认同,走出认同困境。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职百万扩招政策的实施,我国正式迈进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开始处于不断增长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两难境地。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职院校加快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正面临着四大危机挑战,即弱中心化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认知危机,学生异质化导致校园文化的认同危机,教学组织多样化导致校园文化功能弱化的危机,办学多校区化导致校园文化割裂的危机。为此,高职院校要积极应对,通过文化整合与创新,实现以文化人的功能,助推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00后"青年大学生已经进入大学,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校主流文化的影响熏陶和感召下,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但是仍有部分青年大学生故步自封,沉寂在自我的愉悦和狂欢中,学习功利思想比较突出,生活消费主义较为普遍,社会责任感存在缺失,文化价值观取向偏差,造成青年大学生亚文化与高校主文化的冲突,这直接导致高校人才培养出现困境。青年大学生亚文化的形成与大学生面临的时代背景、高校教育、同辈影响和自身选择都有莫大关联。进入新时代,通过坚定确立高校主文化育人阵地、扩大高校主文化辐射影响范围、合理转化青年大学生亚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实现青年大学生亚文化与高校主文化的调适与整合,从而充分发挥高校主文化的实际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园亚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逐步进入了教育工作者的视野。本文在探讨校园亚文化的内涵、表现形式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校园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并对校园亚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利与弊关系进行了思辩,提出要通过加强校园亚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9.
俚语是英语语言中举足轻重的一支,它是亚文化的语言栽体。因此,俚语翻译不仅仅是语亨的翻译,更是文化的翻译。本文拟结合英汉俚语翻译中的实例谈谈如何在俚语翻译中做好文化“传真”。  相似文献   

20.
企业文化随着企业而产生、发展,但企业文化并不是单一地依附于企业,企业文化一经形成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基于行动的企业文化整合,针对企业文化整合中易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