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0世纪,中国歌舞电影经过了多次沉浮。其中,占很大比重的一类就是由现代都市生活为主题的歌舞电影。本文将以夜总会以及摩登都市、市井生活发展出的歌舞片风格称为"海派"歌舞片传统。由京剧风靡全国引发的戏曲片风潮,是中国歌舞电影最早的勃兴;而西方文化主导的、以爱情片为载体的纸醉金迷式的歌唱电影在上海、香港等地成为蔚然大宗。上海的歌舞片"摩登"风格在1949年以后,在香港再次获得重生,并又一次走向了快速发展的时代。这其中的叙事元素和影像风格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明代以后欧洲人士大量进入中国,中国文化逐渐受到西方影响;与此同时,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也随着中国事物一起在欧洲传播。向往东方的西方人越来越醉心于中国文化,以至于在十七、十八世纪形成一股以中国趣味为时尚的热潮,历史学家一般称之为“中国式风格”(Chinoiserie)。 根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说法,“这种中国式风格的狂热迅速漫延,在德国,没有哪一个宫院建成时没有中国式风格的房间。”在那个时期,中国的影响当然不仅限于建筑一项,实际上,中国文化在美术、工艺美术、园林建筑乃至文学诸方面都给西方文化以强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永安  严六福 《声屏世界》2013,(1):158-160
一个城市要有自己的地标建筑才能让城市更容易被关注,如上海竹笋式外形的金茂大厦;一个城市要有自己的文化地标才能彰显出一个城市的文化风格,如悉尼风帆式的歌剧院;同样在当今信息资讯发达的都市需要一个或多个不断展示其文化、精神价值导向和文化风尚的LED大屏媒体,而其受众则必须广泛、具有代表性,从而让城市文化形象更加鲜活和灵动地展现在受众面前。  相似文献   

4.
张倩 《今传媒》2012,(5):155-156
20世纪上半期是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建立独立自主民族国家的关键时期,也是多种文化资源碰撞、交流与整合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报纸、杂志以及电影等媒介向国人传递了一个又一个时尚资讯,对中国摩登女性形象塑造产生影响。本文试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申报》、《良友画报》及电影中摩登女性形象为例,分析这一时段媒介对摩登女性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刘家明 《新闻传播》2007,(7):I0002-I0002
天津古文化街于1986年元旦建成开业,全街长580米,整体建筑为仿清民间式建筑风格。全街近百家店堂,有天津地方特色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彩塑等上万种名优工艺品。古文化街有着浓厚的中国昧、天津味、文化味、古味,彰显着天津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6.
唐朝建筑风格与文化特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雪 《兰台世界》2012,(27):27-28
建筑历史,其实也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历史,每一个朝代的建筑风格,都独特地展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风貌与形态。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以唐朝建筑为出发点,分析这一时期建筑的文化内涵与工艺风格。  相似文献   

7.
梁波 《天津档案》2007,(9):53-54
历史学家曾把用马牛或人牵引车轮进行运输的时代的文化叫做车轮文化,因此,可以说道路交通是随着车轮文化出现的。明永乐二一三年(1404—1405年),鉴于天津是北方沿海水陆交通的枢纽和漕运的咽喉,清朝当局决定设立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专事漕运、屯田、戍边、巡捕之职。[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沽上琅嬛:天津藏书楼与藏书家》是一部集藏书文化与城市文化于一体的专著,也是一部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的佳作。该书梳理了24个藏书家(家族)的藏书活动,通过缕述藏书家与天津的渊源揭示“天津藏书家”的内涵,以藏书楼的古今对比反映天津建筑文化的变迁,又通过藏书事迹表现了藏书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化私为公的理念,以藏书家在经济、教育、慈善等领域的活动展现了近现代天津开风气之先的一面,既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又有助于促进藏书文化与天津城市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杨闻宇 《今传媒》2005,(10X):47-47
眼下。什么都可以归入文化,建筑、园林、旅游、服饰、饮食,甚至茶与厕所等。可是,若要将“二战”时期汉奸们的文字称日“汉奸文化”,则有人大摇其头。  相似文献   

10.
一、天津市老城博物馆及"老城文化"价值天津老城是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摇篮,600年的城市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其特有的文化形态和丰富的历史遗存,成为天津这一多元文化城市中标志性的文化主体。  相似文献   

11.
《新闻出版交流》2002,(6):55-56
江泽民总书记“5·31”重要讲话中,把文化作为党的重要方针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时代发展的敏锐感受。这是我们党文化意识的增强,是党执政方式的重大发展,也是对党的整个思想理论体系的丰富和突破。首先,它深刻地揭示了文化在社会进步中的地位,进一步明确提出文化在当今社会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提出了文化的与时俱进问题。我们党要与时俱进,我们国家要与时俱进,文化也有与时俱进的问题,这就是总书记一再强调的文化创新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2.
王乃考 《现代传播》2017,(11):111-116
采用马克思主义发生学的研究方法,把回溯式研究与前瞻式叙述相结合,将人类文化生产史简要分为原始文化共产共享时期、职业型文化生产者的出现、文化生产系统的初步形成、文化生产系统的多元化、文化生产系统的再统一、文化生产系统的分化与革新六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文化生产的历史规律,启迪人们正确把握文化生产方向、建立科学的文化产业观。  相似文献   

13.
中西图书馆建筑文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东西方古代各具风格的图书馆建筑文化,分析近现代图书馆建筑文化发展中的西学东渐,探讨了中西方图书馆建筑文化经历的不同却又充满关联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王凯东 《兰台世界》2014,(3):99-100
在康乾时期,清政府国力强盛并以天朝上国自居,愿意”洋人”到中国为皇帝效力和尽忠,这使得中西文化交流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高度的平衡,进而在建筑文化方面,也达到了西方建筑对中国传统建筑影响的高潮。  相似文献   

15.
1949年前的中国博物馆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1949年前的中国博物馆数量有限,但是博物馆建筑已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通过对初创时期中国博物馆建筑的回顾和分析,我们既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在博物馆建筑中的延续和发展,也可看到西方文化对中国博物馆建筑的影响和渗透,同时还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建筑师为创造具有民族传统风格博物馆建筑的尝试和努力。  相似文献   

16.
在康乾时期,清政府国力强盛并以天朝上国自居,愿意"洋人"到中国为皇帝效力和尽忠,这使得中西文化交流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高度的平衡,进而在建筑文化方面,也达到了西方建筑对中国传统建筑影响的高潮。  相似文献   

17.
文体娱乐风俗是社会史研究的一个基本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开发,明清时期京畿地区大众文娱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与前代比较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迄今为止,对中国古代文体娱乐风俗史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针对明清京畿地区的专门研究,则更是极为有限,非常零散。本文希望通过对此的探讨和研究,试图从不同角度进行合理的解释,有助于对整体社会历史变迁的思索。这里京畿地区指都城北京、天津及河北省京城附近地带,其文化发展比较成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及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文化交融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2006年8月28日,国家课题《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正式启动;9月13日,新华社又全文发表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把文化发展提升到战略层面,为文化发展制订的五年规划,以及把“创意产业。的推动列进中央文件,都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这标志着我国文化事业、产业的发展将驶入一个快车道。  相似文献   

19.
立法保障是最根本的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近期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中,国家文化事业发展的战略构想、包括图书馆事业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已经明确,《纲要》提出的任务目标、保障措施也已经确定。所有保障措施,只有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才能形成根本的、强有力的保障。加强文化立法,把党和政府的战略构想变为国家意志,把各级政府发展公共文化事业的责任变为法律责任,这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了具有各个时代特征的生活制品及装饰品。这些制品不仅造型优美,而且与其构成一体的装饰图案也风格迥异,变化多样,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不同时代的各自风格。这些作品大多是集体智慧和创作的结晶,它们与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特质深刻联系着,被视为中国文化象征的一部分。了解和研究各时期制品的造型与装饰图案,继承其精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