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道德选择作为人类重要的认识活动,往往面临着不同价值观的影响,表现在道德主体的内在冲突、同一价值体系内的道德选择引发的价值冲突、不同价值体系之间的道德选择及其价值冲突等,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问题,对于处理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对立或冲突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实现道德选择中的有德行为是社会有序化的关键。有德行为是对他人和社会有道德价值的选择行为。其内涵包括主体的意志自由、利于人的意识和利于人的事实,其实质是主体的道德修养和对时下情景的正确判断。主体的意志不自由、多重道德价值评价的存在、道德价值之间的冲突等,会带来主体有德选择的困境。因此,合理的社会舆论、面对多重评价时坚持“价值量大小”的优先序列原则,以及发生价值间冲突时坚持“底线伦理至上”的原则,可以使主体走出有德选择的困境,实现有德行为。  相似文献   

3.
道德选择是以善恶为基准的价值选择,道德能力是人们有目的活动的一定形式,是依据社会所确认的道德标准在不同的价值准则或善恶冲突之间进行自觉抉择的能力,是实现道德理想的基本途径。当代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准在全国范围内处于较高层面,但在不同程度上还是存在一些不尽如任意的道德失范现象。提高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根本渠道。引导学生以理智思想驾驭行为,以责任对待选择,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青年人在当今社会环境中做出的道德选择可能会面临多方面的道德冲突,因此青年思想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在分清道德冲突的不同类型、确定道德价值的等级次序、做必要的道德妥协诸方面正确指导青年,帮助他们正确地做出选择,自如地驾驭生活。  相似文献   

5.
试论道德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选择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决定人们生活的道德方向以及人格的发展水平,现代社会是价值多元、道德多样化的社会,如何实现合理的道德选择,明确相应的道德责任,推动社会与个人趋向完善,已成为当代道德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境遇伦理学属应用伦理学范围,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它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的道德实践中。在我国,境遇伦理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化,道德境遇广泛出现,迫切需要理论工作者对道德境遇问题进行研究,并以此指导人们的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利益主体,人们出于各自的需要和利益,注重独立思考、自主判断,道德价值选择呈现多元性.道德建设一方面应正视道德价值选择的多元性,另一方面正确理解的集体主义仍是应坚持的道德价值导向.要注重从实践中吸取道德观念,继承优良传统,面向世界,建立新型的道德体系,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杜文婷 《中学教育》2008,(11):13-14
一、儿童道德社会化内涵解析道德社会化是指“从一个自然的人学会过道德生活,与社会基本的道德价值系统取得共识,具有一定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并且在不断地超越不适应、旧的道德价值系统、经历个人冲突后达到新的均衡状态。”它是对当前社会道德价值系统的适应、选择和超越。  相似文献   

9.
学校道德教育在狭义与广义道德教育观、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道德教育理想与道德教育现实以及其他几方面都由于矛盾或对立的存在,要面对各种冲突,不断地面临着新的选择,学校道德教育将在矛盾或对立、冲突和选择的运动中不断变化,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多样化下道德选择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而道德选择则是人生选择中最基本的选择。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出现多样化的趋势,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何实现多样化下的道德选择成为人们道德生活的重大课题。本文试从道德教育、道德约束、道德评价、道德环境四个方面来阐释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社会组织,也是一个伦理道德教育的天然实体.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在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道德经验,它们对现代家庭教育极具启示:有耕读传家的家训利于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孝亲忠君的家训有利于感恩品德和责任意识的养成;惩戒性规范教育有利于提升抗挫折能力;道德教育强调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子成人的道德理想主义尤其应当成为现代家教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2.
教育和道德的关系是一个长久的伦理命题。从建国之初,关于教育和塑造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问题就以科学的方式得到重视。科学的方式就意味着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学的过程中,创建新式的学科,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基本的价值规范。外国文学的教学可以在世界文学的背景下,通过文学规范的变革显示文学规范的选择与历史正义性的逻辑关联,以及社会主义合法性的审美化论证。而所有的知识和知识规范的建立都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伦理道德与启蒙思想中的个性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以一种特殊的形态整合,共同建构了孙犁的人格与价值系统,表现在其小说的悲剧意识中,一方面是暗合了鲁迅等新文学先驱在“人的发现”的过程中对悲剧意识的开掘,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传统诗学中悲剧精神的伦理批判本质的继承。尤其是晚年对传统思想的回归,使其小说在呈现出富有抗争精神的同时也显示出一种寻求和谐的优美特质。  相似文献   

14.
网络交往伦理: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新视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道德危机是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网络文化合理性的不足或缺失是网络道德危机的深刻社会根源。网络交往伦理的核心价值取向包括自由、开放与规范、秩序、理性的统一,公共意识与个体文化自觉的统一,对数字的尊重,有限共享与互惠的统一。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必须面向以网络文化为交往媒介的网络交往伦理的重建。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价值观上的冲突,对我国的伦理道德影响巨大。充分认识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沉着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市民的伦理意识和伦理规范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嬗变,既尚未对传统伦理进行梳理,却又进入伦理选择的多元化时代,市民的传统伦理道德约束相对松弛,非道德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抬头和泛滥。社会转型对市民伦理素质的影响有正反两个方面,市民伦理意识的提高对城市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当今市民的伦理规范应包括三个层次的要素:全球伦理、制度伦理、观念与行为伦理。  相似文献   

17.
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首先取决于教师本身的道德意识状态。在后现代背景下,基于不同伦理视角的道德概念或道德意识往往成为道德分歧的根源。因此,教师道德意识澄清是适应多元化时代的积极举措和普遍要求,也可以促进对道德教育中一些老问题的再认识。重视道德的外显性与内涵性双层属性,重视道德成长中的精神享受驱动力与"减法式"的过程特征,有助于形成道德教育的纵向开放性和横向包容性的视角。同时,教师道德意识澄清,也需要给予培训和日常机制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公平”抑或“美善”——道德教育哲学基础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论是将道德的核心建基于利益平等抑或公平,都始终是在群体伦理规范的意义上谈论个体道德价值,这只能将个体内在道德尺度引向道德之外的利益比较的物质层面,而不能有效逼近人们心中的价值核心——爱或美善。个体的道德实践不是对群体伦理规范本身的刻意满足,也不是为了寻求个体之间的利益平等抑或公平,而是出于保持自身行为美善的精神需求。爱或美善是一切道德实践得以可能和一切道德规范得以生成的价值前提,道德实践是一种建立在道德自足(自爱)基础上的价值选择。道德教育的价值使命在于使人养成对其内在固有的美善法则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9.
论政府的制度伦理观是特殊的社会资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需要建构支撑其发展的伦理道德体系,从宏观角度就是培育政府合理、公正的制度伦理观。政府的制度伦理观是特殊的社会资本。政府将通过弘扬一种共同的经济价值观,形成社会团结奋斗的凝聚力,激发和引导人的积极性的经济创造行为;通过约束和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选择方式,建立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伦理秩序,保障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通过影响和制约一定经济制度的确立,对资源配置、经济效益产生重要影响,发挥其社会资本的特殊作用。培育和建构合理公正有效的政府制度伦理观必须坚持“发展是执政的第一要务”的前提原则,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原则的根本目的,符合人类根本利益和体现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开放带来了思维方式的改变,社会道德价值观呈日益多元化趋势,不同文化的冲突、价值观的碰撞、道德选择的困惑日益激烈,高校大学生中出现了道德信仰迷失,道德意识弱化.道德情感冷漠、道德行为失范等严峻局面。应充分利用网络的教育优势,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宏扬传统文化教育,完善道德评价及测定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实践的道德品质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