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始部分: 师:孟老师天天和小朋友在一起,很喜欢小朋友,也喜欢园里的老师、叔叔、阿姨,还喜欢家里人和周围邻居,喜欢的人可多啦。但是在家里人中间,我有一个最喜欢的人。嗳!孟老师带来了她的照片,你们想看吗?(幼儿:想看。)我猜小朋友一定认识她,因为她常来我们的幼儿园,给小朋友讲故事、做游戏。现在就让小朋友看照片(出示照  相似文献   

2.
夏天的早晨,我和表弟去买早餐,走着走着,迎面走来一位阿姨,只见这位阿姨脸上长着许多难看的黑块。于是,我转身对身边的表弟说:“你看,这个人的脸上这么难看,像黑猩猩似的,简直眼鼻不分。”表弟也附和着说:“我看有点像小花猫呢!”“哈哈哈……”我们一边走一边笑,那位阿姨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讲完了这些话后,我觉得老不自在,早饭也吃不下去了,一直想着妈妈教育我的话,不该嘲笑生理上有缺陷的人。虽然阿姨嘴上没有责怪我们,但我想她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如果我们自己也被别人嘲笑,心里又会怎么想呢?想到这里,我马上意识到自己错了,应该向那位…  相似文献   

3.
"做人,总要信。"这是电影《岁月神偷》里的台词。从念小学开始,我们就在老师和父母的"威逼利诱"下,写过无数篇有关梦想的作文--"我要做科学家""我要当画家""我要成为老师"……结果20年后再看,想做科学家的也许去干起了个体户,想当画家的也许成了包工头,老师也许去考了公务员。  相似文献   

4.
《新作文》2002,(9)
叔叔、阿姨: 你们好! 我是《新作文》的一名忠实读者,自从我看到它以后我就渐渐喜欢上它了。看完这一期就盼着下一期的到来,一天天魂不守舍。我是在老师的指点推荐下订阅《新作文》的,发回来后,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正是对我们将来面临写作问题的最好解析。我还寄来了十一期的《新作文》“热读调查表”,希望叔叔阿姨们笑纳!……  相似文献   

5.
姜老师,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大小孩”,让我们抽个空闲的日子和她一起来Q—Q吧(聊一聊)吧!姜老师最有特色的就是她的表情,请看———喜 有一次活动课,姜老师身边围满了同学,我也过去凑热闹。大家都在静静地听姜老师讲故事。咦?原来,姜老师和我们一样,也喜欢看《怪博士与机器娃娃》。我好惊讶,不仅同学们喜欢看,就连姜老师也迷上了这部幽默有趣的动画片!我特喜欢与我有着同样爱好的姜老师!瞧,她正喜滋滋地为我们讲述怪博士的发明:“怪博士呀,可厉害了,一夜之间就发明了一台时光机器……”怒 …  相似文献   

6.
特级教师盛新凤和薛法根在《番茄太阳》课堂结尾教学上既有不约而同的地方,也有明显迥异的差别.在对比中能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思考. 片段一(盛新凤) (观看录象,屏幕上出现作者卫宣利,她说:“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盛老师的朋友……”) 师:看了后,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虽然卫宣利阿姨某些地方不太方便,但是她始终没有停下手中的笔.最近,她又写了两个作品,老师截取了其中的一段.  相似文献   

7.
"老师,你帮我补补课吧!" 这是我班的一个女生,拿着书和作业本风风火火地来到了我的面前.我先是一惊:她开始要学习了!然后长舒一口气:功夫总算没白费! 曾经的她,扬起高高的头颅,谁也不理不睬,就连父母也很难跟她说上一句话,何况老师!放假回到家,几乎不跟父母讲话,这让她的父母伤透了脑筋,不知如何是好…… 刚开始接触她时,也令我非常尴尬.一次提问让她回答,她一动也不动,一句话都不说,就连象征性地站起来摇一下头都不愿意.我顿时感觉到问题来了,责任也来了!于是我开始从外围了解她——她的家庭,她交往的同学:父母知识水平都很高,她的智力应该不差,行为习惯也很好,为什么不说话、不学习?说明有心结.  相似文献   

8.
张好雨 《生活教育》2014,(15):116-117
正杨红樱阿姨:您好!今天,王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我们将会选4名同学去凤凰书城和您零距离沟通。哇噻!顿时全班沸腾起来了,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我读杨红樱的书多,让我去!"有的说:"和偶像面对面,我要去!"还有的说:"我准备养一只和杨红樱阿姨家里一样品种的狗,一定去和她取取经。"……杨阿姨,我是您忠实的小樱桃一个,也希望拥有这份难得的幸运。我有好多话想和您说:  相似文献   

9.
轻松一刻     
《辅导员》2015,(5):39
想当老师家有幼女,芳龄四岁半平素胆小,不好与生人交谈。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过年了,有不常来的叔叔阿姨来串门,她一人正趴在桌上涂鸦画画。阿姨在旁问:“幼幼(女儿乳名),画什么呢?”女儿不语。“画得真不错,长大了想当画家?”仍不语。“哦,阿姨猜错了,给阿姨说说,长大想当什么?”女儿生疏感渐渐远去,抬起头,稚嫩地说:“想当老师!”“哦,不错,那再给阿姨说说,想当什么老师?”女儿一脸诧异:“我姓王,当然当王老师了,这么简单还不知道!”  相似文献   

10.
陈书贤 《小火炬》2008,(3):34-34
我们家共有六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你们一定会问:"还有一个人是谁呢?"告诉你们吧,她是我们家新来的保姆!我亲热地叫她"林阿姨"。  相似文献   

11.
Tjboy 《师道》2002,(4):57
音乐老师叫管风琴,健美教师叫陈亚玲,锅炉热处理专业老师叫吴嫣梅……我的中学校医室有个校医名叫段珍,我们都不去她那儿打针。我们高中有个老师叫殷根发,我们都叫他发根烟。有个人叫秦寿生,不知道她父母是怎样想的。  相似文献   

12.
正学习《恐龙的灭绝》一课时,我在网上找了一些有关的科普片放给学生看。"老师,能换位吗?""老师,我想到前面坐行吗?""老师,我想换位,这样看不很清楚。"……这些小家伙真是有点"得寸进尺",免费看电影还想找个自己满意的座位。干脆,好人做到底,同意!"耶!"一片欢呼,教室里顿时沸腾了。挪桌子、搬凳子,好一阵忙活。画面一打开,唧唧喳喳的动静越来越小,他们开始聚精会神地看影片了。在教室里转了一圈,这才发现孩子们坐得比较自由:有两个人占着一张桌子的,有几人围坐在一起的……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了最前排中间的位置:又小又瘦的小健坐  相似文献   

13.
看着一个个行人从我身边经过,我不知该怎么开口。我鼓起勇气向几位叔叔和阿姨推销报纸,可他们都不买,我也有点灰心了。这时,一位领着个小女孩的阿姨走了过来,我再次鼓起勇气上前问她:"阿姨,你要份报纸吧,我们这是义卖活动,用来救助失学儿童的。"阿姨听了笑着说:"好吧。"我赶紧递给她一份报纸。每份报纸售价是三毛钱,阿姨给了我五毛钱说:"不用找了。"阿姨多给了我两毛钱,这是在鼓励我义卖报纸的  相似文献   

14.
离家的日子     
离开家已经两天了,我越来越想家了。虽然学校里有老师的关心,同学们的帮助,可是却远远抵不上家里父母的呵护,爷爷奶奶的爱抚。在家里,每天都有奶奶做香喷喷的饭菜,她总是叮嘱我:"多吃点",有爷爷精心挑选的书,他总是告诫我:"要细细地读",  相似文献   

15.
董梅 《小学生》2012,(12):60-60
得到这本书是一个契机,在9月份一年级新生家长会结束之后,仍有许多家长围在我身边,和我一起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我向他们推荐了儿童绘本和给家长看的一本《怎么说孩子才肯听》,这时楚楚的妈妈对我们说:"还有一本书,我觉得非常好,就是薛瑞萍老师写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她的话构起了我的好奇心,是怎样的一本老师写的书,会让一个学校教育业外人士一口气看  相似文献   

16.
正几点素心,一身静气。她,是我的语文老师。犹记初见,她朗朗笑侃自己的名字:林林。"父母也想了很久,到最后还是返璞归真,嗯,小时候还觉得挺可爱的,长大了就……"我们笑起来,她也微微笑起来,脸上竟有一丝孩童般的害羞。突然就有了好感,她是一位能和我们一起笑的老师。  相似文献   

17.
若梅 《今日中学生》2012,(14):36-37
李小然面对心理老师,轻轻说出这样一句话:"我不愿意回家。"闵老师为她倒上一杯水,默默坐在她身边,用亲切、友善的目光望着她。李小然委屈得眼泪在眼圈里打转。李小然15岁,初二学生。初二的学习压力非常大,而李小然的成绩一直很好,她的烦恼会是什么呢?闵老师在心里画了个问号。"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我都很累。父母一点儿不理解我,他们总认为我没好好学习。在他们眼里,我应该是一  相似文献   

18.
前天,女儿的学校提前放学了,阿姨不知道,去晚了,没有见到孩子,吓得同来给我打电话,声音都颤了。我告诉她不用担心,我相信琳林不会丢的。我给老师打了电话,老师说孩子在收发室里等着呢。我告诉阿姨直接上楼做饭,我去接小孩。在路上,我心里想:有这么一次经历对小孩来说也是好的。在这种变故中她将学会等待、忍耐,会多想许多问题。到了校门口,我刚从车上下来,孩子就像燕子一样快乐地从收发室里跑出来,一句埋怨我的话也没说。上车了我说:"你知道我为啥来晚了吗?阿姨不知道改点儿,来晚了。"她说:"你担心了吧?"我很吃惊,她居然能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  相似文献   

19.
敬爱的方老师:我是初二年级的一名女学生,酷爱文学,心甘情愿做缪斯的孩子,妈妈却不允许,她不支持我,说我学习紧张,文科方面已很不错,硬是把我的文学读物全封了起来。我的语文老师是从名牌大学出来的,她很理解我们,尤其喜欢我,她知道我热爱文学,就鼓励我,并且还拿出她的书送给我看,有《诗刊》、《读者》、《伊索语言》、《徐志摩散文选》、《鲁迅小说全集》等很多书。老师中与她截然相反的是我们的班主任,她极力反对我们看“不正当”的书。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不知如何是好。方老师,最近我们这儿书店来了一批新书,有《复活》、《红与黑》、《珍妮姑娘》、《嘉莉妹妹》、《巴黎圣母院》等世界名著普及本,价格也相当便宜。我买了《复活》、《红与黑》、《珍妮姑娘》三本,共23.1元。当然这都是我平时的零用钱,妈妈不会知道。方老师,这些书适合我看吗?我这种做法对吗?可我太爱文学了!我应该怎样面对我的家人及老师呢?  相似文献   

20.
正记得有一次,我正在看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西游记》,这时正播着孙悟空大闹天空的热闹场面,我看了真是大快人心……突然妈妈让我给她洗澡,我听了,立马不假思索地回答:"妈,没功夫,没看见我正忙着看电视呢吗!"说完后,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了《弟子规》的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突然想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