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赖喆娆 《大众科技》2014,(8):105-10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血管性眩晕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予654-2针剂10mg配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滴,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1日2次,1次1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两组在用药1周后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单纯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8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颈性眩晕即由颈部病变导致活动颈部时发生眩晕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主流观点认为颈部病变或外伤导致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但有学者认为眩晕的发作为并非椎动脉血流供应不全引起大脑慢性缺血性损害而导致,实际由伴行椎动脉的交感神经刺激引起,也有学者发现由颈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颈椎失稳等原因造成的颈椎管狭窄也是引起颈性眩晕的主要因素之一[1-2]。目前,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没有完全明确,能引起眩晕的病因较多,因此也容易误诊[3-4],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一系列难题,文章就颈性眩晕的诊断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白玛央金 《西藏科技》2011,(3):47+51-47,51
目的 观察诺迪康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诺迪康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方法,均采用香丹注射液10ml,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加用诺迪康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疗程约4周。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检查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28例,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25例,总有效率8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诺迪康胶囊能改善脑供血,并显著增加脑血流量;说明诺迪康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4.
后循环缺血(PCI)以前又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目前PCI已逐渐取代VBI概念。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一类发病率高、以老年人多见的临床常见的脑缺血性疾病症候群,复发率高,影响正常工作及降低生活质量,并可进一步发展为中风或厥证、脱证等危重症。文章检索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文献资料,就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以期能对眩晕的临床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注射用血塞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头晕、视物旋转、头痛等的疗效。方法:使用注射用血塞通静点的病例160例,作为实验组,经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静点的同期病例16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上均给予调节血脂、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等,再分别应用注射用血塞通及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静点。[结果]比较两组静点药物在症状缓解(p0.01)、平均治疗费用(p0.01)上有差异。[结论]注射用血塞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以明显提高其症状缓解率,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羽竹 《科学生活》2011,(8):83-84
施红,女,上海第十人民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18年,并承担同济大学医学院中医学的教学工作11年。临床擅长治疗脑梗塞,高血压病,老年血管性痴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管紧张性头痛,脑出血、脑栓塞、颅脑外伤等所致的后遗症,以及老年虚损的中医调理。尤其擅长于慢性胃肠炎、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7.
高电位笔点穴治疗老年性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电位笔点穴治疗对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对300例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明确单侧或双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0例采用高电位治疗仪(GR-GDW30KV上海冠瑞产),先嘱患者静坐在高电位治疗垫上,输入9000伏电压,治疗10分钟后用高电位笔刺点:百会、大椎、风池(双)、前谷(双)、后溪(双)等穴,每穴刺点6-10秒,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治疗1-3疗程.对照组100例采用复方丹参滴丸10粒,口服,每日3次.7天后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及脑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200例,痊愈:106例,好转:90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100例,痊愈:34例,好转5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1%;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例脑血流速度均明显改善.结论:高电位笔点穴治疗可促通经络,调节经络平衡,活畅气血,活血化淤、促使脑血流及微循环加快,增加血管壁弹性,缓解血管痉挛,恢复脑血流供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从血液流变学、头颅多普勒超声的相关指标改变,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口服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中药;对照组50例,口服西药:甲磺酸倍他司汀片12mg,一天3次。两周为一疗程。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症候,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头颅多普勒超声的变化。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00%(P0.05)。(2)中医症候: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对中医证候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3)血液流变学:对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降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经颅多普勒超声:治疗组对平均血流速度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药治疗VBI性眩晕,服用方便、安全,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颈动脉是人体向大脑输送血液、保证供血的主要通道。若是颈动脉出现斑块,可导致血管变窄,影响大脑的正常供血。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形式,主要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或者是颈内动脉起始部位,随着斑块的不断增大,可造成动脉管腔狭窄,引起颅内低灌注量,轻者引起脑部供血不足,重者引起脑部缺血,严重危害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临床中,可以通过对颈动脉的狭窄程度,评估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通过对斑块的形态学进行检测,判断颈动脉斑块的危害性,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颈动脉斑块与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0.
谢冲冲  丰哲  王紫瑗  雷振  蓝佼  黄灏 《大众科技》2017,19(12):67-68
黄有荣教授在30年余年的临床科研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骨伤病治疗经验,文章就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作了简单介绍。黄有荣教授认为颈椎退行性改变或颈椎内外动静平衡失调可导致椎动脉压迫,而椎动脉压迫引起供血不足,而这一系列异常变化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在治疗过程中,黄有荣教授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思想,将中医辩证与现代生物力学理论结合,提出自拟芍药木瓜汤加针对颈部稳定性的理筋手法和针对骨关节错位(位移)的正骨手法,并配合颈椎牵引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中常遇到一些患者肌注时发生晕厥,尤以肌注青霉素为多,此类现象常被误诊为过敏,按过敏休克给予治疗,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为此本文想探讨其鉴别。1晕厥:晕厥是大脑一时性广泛性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性意识丧失,临床上以血管、迷走神经性是厥最为常见。作者据20多年临床工作所见近百例晕厥病人,多见青年女性及体质虚弱,因精神紧张、恐惧、饥饿、疼痛、发热等诱发,其发病机理是不夜的精神刺激作用于大脑皮质,通过植物神经胆碱能纤维的作用,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过度兴奋而致心率减慢,以致血压下降,脑灌流量低下,导致急性…  相似文献   

12.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神经血管性头痛,以偏侧多见,发作时疼痛剧烈,呈搏动样的反复发作性慢性疾病。发作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者日常活动可以加重,安静环境可缓解。现代医学尚未明确偏头痛的病因病机,治疗上主要以缓解疼痛,预防发作为主,难以彻底治愈。而中医对偏头痛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治疗方式多种多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减轻发作时的痛楚,减少发作的时间,延缓发作次数。文章通过查阅近年来中医治疗偏头痛的相关文献,对该疾病的中医治疗近况进行整理,方便广大临床医生进一步了解偏头痛的中医治疗,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工作,提高偏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在颈椎病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中,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特别值得着重强调的疾病类型,在人类脑部血液供应的来源中,椎动脉是至关重要的直接来源,如果在某种程度上椎动脉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范围里面的器官出现缺血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对于患者器官的功能产生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进而引发与之相对应的严重症状。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正常椎动脉解剖特点及其变异内容,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希望通过本文的概述,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科学生活》2010,(1):28-29
这些年来,中国人脑子里冠心病的这根弦的确绷紧了些,但是长久以来已经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还是让一些人离疾病越来越近。因此,防治冠心病依然刻不容缓。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IHD)。冠心病症状表现为胸腔中央发生一种压榨性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颔、手臂、后背及胃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发作的其他可能症状有眩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及昏厥,严重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15.
陈友康 《西藏科技》2013,(5):21-22,32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妇科感染性疾病误诊为阑尾炎的原因,提出减少误诊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感染性疾病误诊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急性化脓性盆腔炎,右侧输卵管炎并积脓、卵巢囊肿并感染常误诊为阑尾炎。结论临床经验不足、妇科相关病史及检查的疏漏或误导、过分依赖辅助检查、未请相关科室会诊是妇科感染性疾病误诊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严重缓慢性的心律失常,造成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而引起晕厥、抽搐功能衰竭或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等严重后果,药物治疗难以奏效,而起搏器可以从根本上对抗过缓心率,有效提高心排血量,改善其临床症状。我科自1993年至今为...  相似文献   

17.
颈糖综合症     
《中国科技信息》2002,(7):76-77
颈病与糖尿病同时并见,颈部病变会诱发或加重糖尿病症状,糖尿病反过来影响颈部病理变化为特征的病证.张必清教授研究认为:颈部病变刺激了交感神经,引起交感神经末梢兴奋,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索亢进,进而出现疲劳,直至β细胞萎缩,使胰岛素分泌减少;再者颈病压迫了神经,导致经络不通、气血不和、胰岛β细胞微循环障碍,全身脏器对胰岛素不敏感,使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出现一系列糖尿病症状.使得血糖高、血液粘稠度高、血流不畅,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血管硬化,从而加重颈部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8.
颈糖综合症     
颈病与糖尿病同时并见,颈部病变会诱发或加重糖尿病症状,糖尿病反过来影响颈部病理变化为特征的病证.张必清教授研究认为:颈部病变刺激了交感神经,引起交感神经末梢兴奋,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索亢进,进而出现疲劳,直至β细胞萎缩,使胰岛素分泌减少;再者颈病压迫了神经,导致经络不通、气血不和、胰岛β细胞微循环障碍,全身脏器对胰岛素不敏感,使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出现一系列糖尿病症状.使得血糖高、血液粘稠度高、血流不畅,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血管硬化,从而加重颈部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9.
科技快递     
彭文 《百科知识》2011,(18):13-14
7周胎儿可辨性别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通过检测孕妇血液中是否存在男性Y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DNA)片断,就可以在妊娠7周时鉴别出胎儿的性别,这一研究成果对患有伴性遗传病的父母具有极大意义。伴性遗传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遗传给男婴,尽早知道胎儿的性别有助于及早医治。目前检测胎儿是否患有伴性遗传病普遍采用羊膜穿刺术这样的“侵入式检测法”,但这种方法可能导致1%~16.67%的受检孕妇流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建瓴汤对颈性眩晕(肝阳上亢型)患者焦虑状态的治疗效果,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中药汤剂建瓴汤加减口服,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治疗周期14天。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等进行测评,将治疗前后数据建立数据库用SPA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及描述。结论:治疗组总有效率93.7%,对照组81.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底动脉TCD血流参数、HAMA及PSQI评分,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建瓴汤加减对肝阳上亢型颈性眩晕患者眩晕、焦虑状态、睡眠质量改善明显,疗效优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